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季羡林被评为2006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组委给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月下还念念不忘那个儿时的小山村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感受月下思乡的那份浓情。
二、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2009)。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作家。历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几十年来,季羡林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印度古代语言论集》《简明东方文学史》等,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境设计及资源准备
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内容
及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被遗忘的乡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随着改革经济浪潮,青年人都涌向大城市,昔日热闹的乡村日渐萧条,每年全国有上千村落消失,其中不乏一些千年的古村落,让人心痛不已。正因如此,习总书记提出“振兴乡村”的决策。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游子温暖的港湾,永远的牵挂。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作业布置
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写一篇抒写乡景、表达乡情的作文。
板书设计
月是故乡明
数星星——天真无邪
点篝火——乐不返家
月光下捉知了——乐此不疲
月光下捡鸭蛋——乐不可支
晴空看明月——清光四溢
这些充满童趣的活动都是作者在故乡的朗朗月光下进行的,所以回忆起来特别亲切。
第二课时
六、任务驱动——教师引导
任务一:了解掌握课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月光下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捡鸭蛋、看明月等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五、合作探究,重在互相讨论、交流,重在筛选作者回忆故乡的哪些人、事、景。
明确:
月光下数星星——天真无邪
月光下点篝火——乐不返家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语文
使用教材
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授课教师韦必泉源自职 称中学高级教师授课专业、
年级
计算机应用 一年级
班别及人数
2018级计算机(2)班,53人
授课类型
阅读赏析课
授课时间
两课时
学情分析
针对中职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够高,情感较淡漠的不足之处,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童年时,自己在故乡月下经历过的童趣,并在班上讨论交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的感悟、品味,对学生进行乡情乡思的教育。
任务二:感受课文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
三、说说月下故乡难忘的童趣
教师引导:让学生回忆月下故乡难忘的童趣,并在班上讨论交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把语言能力培养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重在感悟把握作者乡情乡思的情感
教师主持,通过名家诵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个别读。引导学生尝试感悟把握作者蕴含在文中的乡情乡思的情感。
明确:体现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思的语句
六 、课外拓展
关于“月亮”你能想到哪些诗句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随园诗话》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项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
……
明确:《月是故乡明》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是短句,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娓道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月光下 捉知了——乐此不疲浓浓的乡思乡情
捡鸭蛋——乐不可支
看明月——清光四溢
教学反思
月光下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捡鸭蛋、看明月等这些难忘的往事几乎是每位同学都经历过的,情感上有强烈的共鸣。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话题交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效果突出,课堂非常活跃,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效果突出,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及要求
1.情感目标:感悟作者对家和故乡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
2.知识目标: 筛选信息,了解掌握课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感
受课文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3.技能目标: 能用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写一篇乡情乡思的作文。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对家和故乡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掌握课文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感受课文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