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孝敬的名言

关于孝敬的名言

关于孝敬的名言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惟其疾之忧。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者,人之本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内睦者,家道昌。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意,面带欢笑。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周秉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氏春秋》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长幼有序。

——孟子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李毓秀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陈宏谋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