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课组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备课组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年级备课组的建设
高二化学备课组王兆敏
近几年来,我们博兴二中实行以年级部为主的管理模式,实行年级部负责制,备课组是年级的组织,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备课组建设,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理顺关系,备课组建设成“教研共同体”
集体备课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不能仅靠年级部的行政管理,更要靠专业引领。

年级部主要为集体备课活动提供保障,解决落实上的困难,要加强对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业务指导、评价和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备课组学科教学质量的捆绑式考核,淡化竞争意识,增强合作意识,把备课组建设成“和谐、竞争、合作”的教研共同体。

二、整体规划,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
教育科研是学校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研型教师,教师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也是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科学的学习者和应用者,完全可能也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发展学校的教育科研,我们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者型的教育专家,更需要大批的教研骨干和科研型教师。

备课组长应该是学校的学科领军人物,不能仅仅瞄准高考,就教学抓教学,要从课题研究、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教研文化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几方面做出三年长期规划,明确三年内备课组应实现的具体目标与工作思路,并指导成员制定出三年教师个体发展规划。

备课组建设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以激活和培育教师的研究意识为核心,以建构对话、合作、反思、慎思的教研组文化为途径。

把“学习化”作为教师管理的强化手段,以“反思、互动、共享”为核心理念,开展“课题引领,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研训一体活动,引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做智慧型教师,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做高效型教师,以科研促教学做学者型教师”,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大批具有教育科研素养的智慧型教师,从而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科研型组织”,用三到五年建设一个优势学科、品牌学科。

三、创新活动机制,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模式,通过“理论学习——合作设计——课堂观察——修改方案——反思研讨”的主题教研,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全员参与、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引导教师广泛开展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反思活动,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的活动机制,实现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

四、加强备课组组长队伍建设
备课组组长是团队组织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团队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组长的人格魅力、工作作风和丰富的学识、敏锐的判断力都会对教研、备课组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让那些勤于学习,勤于修身的骨干教师担任备课组组长。

要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让他们在本学科人员调配、考核及经费支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

其次,要切实提高备课组长的待遇,给予备课组一定的活动经费。

最为关键的是要为备课组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

同时要加大对备课组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五、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扣住关键点。

按照“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主发言人)和“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要特别重视在集体备课指导下的个性化备课,每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恰当地确定三维目标,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选择好教材,做好必要的学法指导,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学会、会学。

2.寻求生长点。

备课的重点和关键是抓好说课。

以说课为中心环节,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

说课要把握住“课标、教材、教法、过程、板书、反思”六个环节,深入开展实践和研究。

3.选好掘进点。

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学习需要等,瞄准方向,找准问题和症结,集中精力,寻求突破,让备课切合实际、高效优质。

学科教研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备课组的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贴近教师发展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