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为艺术的的思考

行为艺术的的思考

浅谈中国行为艺术
长宁县硐底中学:罗西很多人谈到艺术往往就会联想到绘画,说起艺术家,常常联想到长头发、随意的服装、不修边幅,这样的联想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定势,真正的说,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同一种思想和意识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比如:油画、素描、装置艺术、波普艺术、拼贴、版画、文字等等,而在繁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行为艺术这种表现形式尤为独特,它给人的思考也较为新颖,给予人的联想空间也较为宽阔,也可以说对现代人的视觉冲击较为独特。

然而,对于行为艺术,人们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其表现形式独特,行为完成后,没有“成果”,行为作品最有感染力的就是“现场”,行为结束后,它的效果也就消失了;有的则认为其表现与其他形式反差较大,艺术家的有些行为较为“暴力”、“血腥”,更有一部分人认为行为艺术是一种“恐怖行为”或者说是“恐怖主义”,因此,我们就应该更深入的去了解行为艺术。

对行为艺术给人带来的思考,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给人带来的“结果”,我们都应该理性的去了解、理解。

不要因为和我们的传统思想有冲突,我们就去排斥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者的行为,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说不定有另外的收获。

一、行为艺术的含义
说到行为艺术,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含义,什么是行为艺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解释繁多,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行动艺术、身体艺术或表演艺术。

大致可以理解是在特定的时段,创作者或者创作团队,展现其设想的作品或创作活动;也可以说这种艺术形式让艺术家更极端地理解艺术的可能性,强调“现场互动”形式的艺术创作表达更直接。

行为艺术的发起者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国人,他应该说是第一个进行行为艺术创作的人。

1961年,他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体验飞翔的感觉,这被称作“人体作笔”。

他的表现手法看起很夸张,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他是用生命换来瞬间体验,对他追求过程这个行为我们表示不赞同,但是对他追求这个过程的精神我们还是应该表示敬佩,因为他至少开创了行为艺术这种新的艺术表现
形式。

二、行为艺术对现代人传统思想的挑衅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大物博,许多地方的风俗各异。

我虽对很多地方的风情了解不够,但认为行为艺术是对人们思想的一种挑战。

要要求人们像接受绘画一样接受行为艺术这种表现形式,是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记得几年前,我国有个行为艺术家创作了一个作品《孕育》,创作者为了体验自己胎儿时在母体中的感觉,将身体完全钻进一条死牛的肚子里,来体会在“孕育”中的感受,出来后全身血淋淋的,看起让人觉得恶心。

此作品一出,受到很大的争议,褒贬不一,批评声远远大于表扬的声音,并且此行为艺术立即被封杀。

有人说这个过程违背常理,违背伦理道德,太残酷,感觉很压抑;也有人认为这种“孕育”过程是人一生都无法体会的,对其表示认可。

我个人并不太赞同这种较为偏激的做法,但它是对现代人传统思想的挑衅。

我们抛开“爱护动物”这一公益话题不谈,单客观、公正的分析该作品就有了答案,创作者所想追求的是一种感受,说穿了这种感受不太实际,并且没有太深的含义,给人们的感觉较为不自在,所以,可以认为是对我们接受传统教育的人们思想的一种挑衅。

再次,我们还可以换一个思维方式思考,创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目标,抛开一切传统思维的束缚,很纯粹的这种精神也令人感到欣慰。

对于行为艺术来说,它要求的是一种“互动性”,创作者与参观者之间的交流是种很复杂的沟通,每个人看待的过程和结果不尽相同,而得到的精神思想却不一样。

它过程可以给你一种颠覆传统的感觉,某些行为艺术的过程偏激,很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其实完全可以把它归结为对我们传统思想的挑衅。

三、行为艺术的弊端
我们国家的行为艺术是在85美术新潮时期(1985年—1989年)出现的,它是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从国外“借鉴”来的。

在此,我们用了“先锋艺术”、“前卫艺术”等来形容当时新兴的艺术形式,其中行为艺术也包含在内。

其实我们国家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是从西方“借鉴”来,借鉴吸纳了部分西方文化,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

而行为艺术被“借鉴”来时,和我们传统的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因此,大部分人对接受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保留很大意见。

中国行为艺术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很少有创作者的作品在社会上
引起较大的反响,反而负面影响很大。

在媒体上几乎是看不到有点中国行为艺术的影子,我想中国的行为艺术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进行大众层面的传播的,这种传播会使我们的艺术发展停滞。

我们的传统思想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精神进行传承,而很多西方国家盛行的是颠覆,行为艺术是我们从西方拿来的,不仅对于我们的国情还是文化来说,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一些行为艺术家的作品和屠宰场、停尸房、垃圾场等没有什么差别,有些可以说是到了极端的不能再极端的地步,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是感到恐怖、恶心。

比如吃死婴、屠宰动物、自残身体等,都高举“艺术”的旗帜,可想而知,把这些说成了“艺术”,这些极端的“艺术”行为对社会和艺术会造成怎样的危害,给人的负面影响不可想象。

所以,现在很多人一提到行为艺术就会联想到血腥、暴力、恶心、病态,慢慢的人们对于艺术这个概念会慢慢模糊,更有可能会敬而远之。

四、行为艺术存在的必然性
行为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准确的说行为艺术在全球发展的时间都不是很长。

目前,它在我国还算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作为一种以身体为语言的艺术创作形式,表达方式另类,表现意义较为隐晦,同时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以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界存在。

一种艺术形式只要形成了,那么它的存在就是必然的。

它既然以艺术的形式出现,必定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我们理性的分析行为艺术,它虽然采用的手法夸张,用行为来表达人对世界、事物、事件的看法,但也有很多行为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

艺术的表现形式繁多,创作者的每一次创作的精髓都是表现其精神和灵魂。

我们不能因为行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统表现形式相违背,就对其进行全面否定。

例如有一群艺术家从大都市来到贫困山区,在老乡家的炕头上进行创作,用来表现艺术家们厌恶商业文化,希望回归自然的心态,这整个过程就是一项行为艺术。

难道我们能说这些创作者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血腥、暴力吗?“落叶归根”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艺术家用一种很温和的行为来表达他们讨厌商业文化的情感,。

很多艺术家认为,当艺术和金钱挂钩是,艺术就会变质。

我也认为当我们对某些社会比较“灰色”的行为感到反感时,逃避不失为一个办法,这并不是不敢面对,而是对精神的一种升华。

有关上面提到的行为艺术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的来说我们对行为艺术这种表现形式还是应该认可,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表形形式,它的新颖、它的独特、它的不可思议都给人一种灵魂的飞天。

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总的来说,在当今这个多元素文化的社会,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发展都会进入我们的生活。

在中国,行为艺术的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它的某些形式在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猛烈的撞击着我们的感官和精神的承受极限,总是出乎我们意料,甚至超出了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它只要存在,就必然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即使某些走上了较为极端的道路,我们也应该包容。

我们应该认清那些打着“艺术”幌子的伪艺术,不要让伪艺术破环行为艺术这种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人们心中印象。

可以说不同类型的武器,面对的是不一样的战争,尝试属于中国行为艺术的独特语言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