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组八年级信息技术科目集体备课记录表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下册(机器人)第4课《绕标比赛--“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教学设计目录前言 (3)一、教材分析 (3)二、教学目标分析 (4)1. 知识技能目标 (4)2. 过程目标 (4)3. 情感价值观目标 (4)4.教学重点、难点 (4)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4)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5)五、教学资源 (5)六、教学设计理念 (5)七、教学流程图 (6)八、教学过程设计 (7)(一)新课导入 (7)(二)创设情境、探究问题 (7)(三)学习“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三个模块 (7)(四)机器人绕单标游戏 (8)(五)机器人绕双标游戏 (9)(六)知识着陆 (10)(七)视野拓展(布置作业) (10)九、教学评价 (10)十、教学体会和反思 (12)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下册(机器人)第4课绕标比赛----“启动电机”模块和“延时等待”模块前言我们媒体中见过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它们有的形似人,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只有一只手臂,有的只有一只眼睛……。
可是你真正了解机器人吗?机器人为什么能服从人的指挥?机器人是如何运动和发音的?……本单元,让我们走近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学会用“能力风暴VJC1.5仿真版”软件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让我们在机器人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享受机器人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教材在编写方式上以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以科学的体例结构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知道融会贯通。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在各栏目的设置使学习逐层深入,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并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绕标比赛》是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编写组组编的初中二年级下册(黑白版)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在活动中感受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乐趣,在机器人活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就和喜悦。
本单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介绍了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模块为仿真机器人编写程序的方法,学生要在实践过程中熟悉流程图编辑环境和机器人仿真环境的应用。
本课由相互关联的3个活动项目构成:(1)单标绕标。
机器人绕标的半径由两标的距离决定,两标的距离为60公分时,机器人绕标的半径为30公分。
引导学生分析两轮速度与转弯半径之间的关系,即两轮速度之差越小转弯半径越大;两轮速度之差越大,转弯半径越小。
绕标时起点和终点要求重合,为双标绕标做一个铺垫,因为机器人绕标一圈所用时间的一半,是机器人绕双标时走半圆所用的时间。
单标绕标调试的成功是后面活动的基础。
(2)双标绕标。
结合单标绕标,引导学生分析双标绕标的方法。
即从起点出发先走一个顺时针的半圆,绕过一个标再走一个逆时针的半圆,到达终点。
另外绕标的方法不止一个,也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方法。
由于机器人行走时各种因素产生的误差,可能需要反复调试才能达到理想的绕标结果,从按照解决问题的方法编成到反复调试达到成功,也是一个由粗到细,逐步求精的过程。
在此活动中要注意比赛场地的建立、保存和加载的学习和使用。
(3)三标绕标。
由于前面的铺垫三标绕标的实施将是水到渠成的。
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学习“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停止电机”模块。
2.学习在仿真环境下用设置障碍物、和图带。
3. 学习在仿真环境下保存场地和加载场地。
过程与方法1、介绍“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停止电机”模块,在使用以上三个模块时要注意仅有“启动电机”模块而没有“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的配合使用,机器人是不会停下的。
体会以上三个模块的功能。
2、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分别通过机器人绕单标、绕双标、以及及创作天地中的机器人绕三标的编程,在实践过程中熟悉流程图编辑环境和机器人仿真环境的应用。
3、通过相关的、由易到难的活动体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能力风暴机器人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在活动中感受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乐趣,在机器人活动中体会创造的成就和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会使用“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 2、熟悉仿真环境,学会环境的新建、保存等基本操作。
难点:1、机器人走弧线时,两轮速度与圆弧半径大小的关系及调试。
2、在仿真环境编辑机器人场地环境和保存、加载环境的操作。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青海省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2、由于学校是一所边缘地区的初级中学,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小学都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家里也没有电脑,电脑操作水平普遍较低;3、学生对电脑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欲望;4、学生在学习了前三课(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应用;转向模块与正多边形设计;循环嵌套与规则图形设计)的基础上,已熟悉机器人流程图界面和仿真环境,但对仿真环境下环境编辑、场地文件的存盘和加载场地方面第一次接触到。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1、由于学生基础较薄,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每次课堂容量较小;2、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课,因此坚持“实践引导探研法和讲练结合的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量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只作适当的操作指引,确切的操作方法以及完成教学作品的设计创作思路应大胆交给学生,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适当应用“分层任务驱动法”,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让他们量力而行,为自己定下恰当的学习目标。
适当应用“发现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如何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法”,优生是学习的火车头和先力军,利用他们做好“助教”的角色,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又能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帮助,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协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是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完成的。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编写组组编初中二年级下册(黑白版)教案资源参考网址:清华大学出版社六、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活动,力求体现综合实践课的教育理念,讲练结合,从观看机器人的足球比赛这个“情景引入”开始,把学生带入一个机器人的编程教育的氛围,从机器人的足球比赛中欣赏现代人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接下来的“活动探究”与“形成知识”中,体验、合作、研讨、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这三个模块知识的实用性。
在后面的绕单标游戏,绕双标游戏,绕三标游戏练习中,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学生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力求很好的体现教师组织、合作、引导的作用。
通过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做、用”的教学思想。
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就得学习。
七、教学流程图八、教学过程设计㈠新课导入用网络教室控制软件(本教室用的是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网软件)在学生机上播放机器人的足球比赛,欣赏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㈡创设情境、探究问题从上面的机器人比赛中我们看到,机器人可以自由躲过其他机器人,将足球推入球门,机器人在绕际(绕过障碍物)时必需通过转弯才能达到目的,那么机器人是靠什么自由转弯的?我们现在学习的As-InfoM机器人是怎么转弯和绕过障碍物的?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教师略提醒学生,可以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三个模块就可以让机器人转弯。
㈢学习“启动电机”、“延时等待”、“停止电机”三个模块(讲练结合,任务驱动)1、让学生按课本22页上面的流程图画面编写出程序,各模块的参数设置保持默认值,在仿真环境下观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问机器人转弯了吗?设计意图:学习“启动电机”模块的两个参数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学生活动:编写流程图,在仿真环境下观看机器人的运动情况(看到的现象是机器人没有转弯,而且机器人走的时间很短,走一小段路就停了下来)。
为什么没有转弯?让学生在“启动电机”模块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启动电机模块”对话框中看到,左右电机功率相同,如果把两个电机的功率参数改成不一样的数字,去仿真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改写“启动电机”模块的左右电机功率参数,再仿真,体会机器人转弯与这两个参数的关系。
(看到的效果是机器人转了弯)问:为什么有些人的机器人向左转而有些人的机器人向右转了呢,这种现象与两个电机的功率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反复调试,得出结论。
先由学生总结,后教师归纳:只要两个电机的功率不一样,机器人就会转弯;当左电机功率小于右电机功率时机器人就会向左转,当左电机功率大于右电机功率时机器人就会向右转,也就是说,那边电机的功率小,机器人就会向那边转;两个电机功率的差值越大,机器人转弯的幅度较大,机器人转的越急。
2、让学生在“延时等待”模块上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延时等待模块”对话框中观看默认值是多少(0.5秒),改写这个时间后再仿真,不难得出:延时等待时间值的大小决定机器人从开始运动到停下的所需要的时间。
如:3秒,机器人从开始启动到停下来的时间刚好是3秒。
设计意图:学习“延时等待”模块参数的作用3、让学生在“停止电机”模块上单击右键,观看其参数设置,发现有两个选项(复选框):停止运动和停止扩展电机。
选中任意一项,同时选中两项,两项都不选在这三种情况下,反复调试,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学习“停止电机”模块参数的作用先由学生总结,后教师归纳:不选“停止运动”这一项,机器人一直在运动,不会停止下来;在启动电机模块中选中了“扩展电机”时,“停止扩展电机”的选项就发生作用,选中“停止扩展电机”才能及时停止扩展电机。
总之:“启动电机”模块、“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是本课的重点。
在使用以上三个模块时要注意仅有“启动电机”模块而没有“延时等待”模块和“停止电机”模块的配合使用,机器人是不会停下的。
㈣机器人绕单标游戏(搭建场地,存盘,绕标练习)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下面步骤搭建场地,存盘,绕标。
①在仿真环境下添加作为标杆的“障碍标志”单击“环境编辑”栏中的“实体”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障碍物”→“圆形”选项。
在场地的适当位置拖动出一个适当大小的“圆形障碍物”②在仿真环境下添加表示起点的黄色图带③将搭建的场地存盘单击“文件”栏中的“保存”按钮,在弹出的“保存环境”对话框的“环境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场地环境文件的名称单击“保存”按钮,则环境文件被保存到默认的文件夹中;若单击“导出”按钮环境,则文件被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