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实效研究-苗

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实效研究-苗

研究思路:
1、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出发,精心安排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作业。

将心比心,适可而止;尺长寸短,各取所需;多管参与,趣味盎然;贴近生活,渠清水活;多元评价,体验成功。

以生为本,是提高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合理有效的一个最佳支点。

2、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做作业的适合性。

分析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研究,制定策略,加以改进。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目的的、有效性的作业。

从学生作业合理性与有效性出发,分析学生作业的兴奋点,寻找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

也可以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作业设计的方案,使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更有针对性,以达到有效性。

3、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要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比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可设有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4、作业量的适可而止还体现在作业的节奏上,可试行过“无作业日”。

规定每一个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没有一个学生拖拉作业的前提下,每周有一天享受“无作业日”的特例。

在无作业日那一天
可调查学生会做些什么事?
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

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具体可包括动手操作、调查访问、观察积累、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基本类型。

比如教完故事,可让学生自编课本剧上演;教完诗歌,可让学生搜集或自创诗歌,组织一次诗歌诵读会;可以是演课本剧,看图说话等。

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6、反馈与评价丰富多样。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当你完成一件事情以后,心里的那份喜悦就急于同别人分享。

孩子也是如此,
因此,当第一天布置了作业以后,他认真地去完成了,就期待着别人对他的肯定,及时反馈就显得成为重要。

当然,因为作业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反馈的方式也应该多元化,从多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进行反馈与评价。

研究方法:
一、课前研读,梳理作业蕴含的知识点
课本习题、作业本的作业习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是学生学习实践的“营养”。

在每一单元教学前,教师必须研读单元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寻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措施,梳理作业(包括课后问题)中蕴含的知识点。

二、精心设计,选择作业指导的切入点
现在,小学语文作业主要存在着“课外化”与“整堂化”两种较为严重的倾向。

一些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结果把整堂课排得满满的,等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匆匆布置课堂作业。

可想而知,所谓的“课堂作业”根本不能在本堂课内完成,结果成了“课后作业”、“课外作业”。

还有些教师把一节课用来做作业。

有些看似简单的作业题,老师往往忽视指导,结果学生写起来是没有新鲜感。

三、随堂“分化”,突破作业理解的重难点
课堂作业中往往是对课文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一般都是课文中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解读的。

课堂作业“随堂化”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将课堂作业分割在几个课时进行完成的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的动作。

而是把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巧妙科学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随着每一课时不同的学习任务,把课堂作业中的练习逐题地分化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完成,以达到课堂作业“随堂完成”。

四、作业整合,实现作业教学的增值点
阅读教学中有“主题教学”、“单元教学”,对待课堂作业本也应从整体出发,小到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大到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和作业目标进行整合、优化。

作业本以课为单位编制,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因此,教师在使用课堂作业本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开发、整合。

教师对课后练习板块的整合与重构,课堂教学中,合理精当地运用,达到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业设计:
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从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注重形式,突出多样性等方面着手,尤其在内容丰富,突出开放性这方面,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

如:
1、课前扩展性作业。

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

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

2、课后延伸性作业。

3、积累性作业。

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

4、练笔性作业。

我们抓住平时教学灵活练笔,指导学生要写所见、所思、所感,并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

5、综合探究类作业。

让学生做一做实验。

这样,将语文学习与自然科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能消化教学,又能积累读写素材,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拓展阅读性作业。

引导学生读更多的故事,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新的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
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