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农村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以我的家乡为例一、实践目的:1.参与实践,体验生活,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2.了解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政策的实施状况。
3.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村民们的生活状况。
二、实践背景: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开封市内的一个小村庄,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省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人民群众的热情也极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以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而我村有极其幸运的被选为示范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到宽阔平坦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各家门前的排水设施整洁通畅;文化大院里,村民正在欢快地扭着秧歌;娱乐室里,村民们或下棋打扑克,或看报纸读书,其乐融融……这些场景是我村农民普通生活的缩影,更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缩影。
三、实践内容: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我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感到无比的高兴,也为中央的好政策感到无比的欣慰。
于是在这个暑假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及简略的分析。
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脚踏实地的抓生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收入。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全县农业生产实现了新突破。
全县90万亩小麦喜获丰收,亩产达372.5公斤,总产33.5万吨(图1-1)。
40万亩大蒜单产达1250公斤,总产50万吨,亩产值近4000元,总产值16亿元,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秋粮种植面积50.9万亩,总产21万吨。
由于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0%,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实际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村民的收入增加非常重视,村两委的同志积极思考,出谋划策做了大量工作,在种蒜大户中积极宣传,鼓励他们发展,切实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使种蒜大户发展信心足,干劲大。
他们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今年以来积极筹划,扩大投资,通过上级的大力支持和他们自身的努力,我村的大蒜产业取得了全面快速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快速增长。
同时村两委充分利用好作为省级示范村的优势,积极争取支持。
自去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投入300多万元,现已基本建设结束,为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自全县实行村财乡管以后,严格地履行财务审批手续,我村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了加强,近年来村级财务化解明显,很少发生新的债务,村民政策负担为零。
1-1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加强县乡道路建设和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实现“乡乡连、村村通”。
村里原先的泥汀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街道,家里都装上了有线电视,原先厨房里杂乱的农作物秸秆不见了去而代替的是整洁现代化的沼气燃料系统,轰轰的火苗映现的是村民的喜悦。
之前污水横流的院落现在是整洁温馨的现代化小庭院。
另外,我们村还大力开展了以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加强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带头制定了村民公约等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各乡镇政府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使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普遍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在街道两边栽上花草树木,建设了文化大院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
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教室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文化大院里老人们哼着小曲,扭着秧歌等无不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三、加大建设项目编制申报工作力度。
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积极与我村帮扶单位联系,根据村发展实际,编制了多个建设项目报告,大力争取上级单位的项目支持。
我们主要针对村里的各项关系全局建设的基础建设项目进行编制报告。
如: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整理项目、水利部门的安全饮用水工程和渠、塘治理工程、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项目等工程。
确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促进全村的新农村建设。
(图1-2)1-2四、加强法制宣传,增强法制意识。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全县村级“两委”干部平均年龄有大幅下降,学历层次提高明显。
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
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民主选举更加规范,我村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有的地方还实行了直选;民主决策扎实有效,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重大村务都需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民主管理规范有序,我村建立了村民会议决策、村民代表会议议事等制度;民主监督形式多样,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市各级政府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改造、党员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目前,村中大部分学校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要求另外,我市还建有多所职业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技术培训、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据劳动局提供,我县2007年参加农民工培训人数达6.7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
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我们村里去培训的农民工回来之后都认识到了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以及科学致富的多条门路。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解决就医难治病贵等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保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建设的动力。
这项政策的好处,我家是实实在在体验到了:记得去年我姐家刚三个月大的孩子在流行感冒多发季节,不小心得了小儿肺炎,一直发烧不退,不吃奶也不喝水,当时在儿童医院住了渐进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的医疗费就要几百,一个月下来7000多元就没有了,正值春节期间,我姐当时就说:“这下连过年的钱都没了!”是呀,对于农民来说7000元不是个小数字。
后来得知办有合作医疗保险的医药费可以报销70%,当时都很庆幸政府的这项政策。
综上所述,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由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可知大多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抱有很大的期望,对于现阶段取得的成果是赞不绝口。
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我村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突出问题: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目前我村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规范,订单履约率较低。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
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
二、村民自治水平和村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我村已经基本建立健全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十多项民主管理制度,但村民自治工作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村级民主制度执行不严,有部分村民正确行使权利的意识还不到位,一些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只要权利,不尽义务,没有意思到权力和义务是统一和对立的关系,觉得村里的事与自己无关,只要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对村里的民主决策漠不关心。
虽然全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但凝聚力还不够。
有些村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
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三、主导产业缺乏强劲支撑,特色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我村农业目前仍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少且发展速度较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作为我村特色产业的大蒜种植业还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扩大发展受阻的,还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农民增收渠道较窄。
除羽传统的种粮种蒜之外,仅有养鸡、养猪和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
但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四、乱占耕地和轮番拆建现象有所抬头。
近年来,各地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加上监管不力和缺乏有效的打击手段等原因,一些富裕起来的农民不经批准就直接占用耕地、农保田盖房,现在村庄附近的田地里多建了好几栋房子。
个别村干部甚至公开在农保田挖坑取土,一些农民借用建烤烟房的名义直接占用耕地变相盖房的趋势已经有所抬头。
目前中央出台了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一些农民更是错误地认为,现在可以在过去禁止占用的耕地、农保田上盖房了;一些农民未经审批直接在原宅基地上拆旧建新;个别干部更是不顾人文景观的保护,一味追求建设速度。
这些均与中央倡导的新农村建设要做到“既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在建设中破坏、更不是在破坏中建设,更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原有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要注意保护和保留”的精神是相悖的。
农民全靠土地养呢,因此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我个人觉得整饬土地刻不容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系统的工程,对于像我的家乡这样一个整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村庄来说,任务更加艰巨。
因此我也进一步关心了一下我村下部工作打算: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完善各种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把握村党员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