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杆装配的主要零件采用优质合金钢及
铜合金制造而成,采用弹性阻尼减震器或弹
簧等消除拉杆(螺杆)与铜螺母之间的间隙。
拉杆和上下支撑的组装,必须保证装配间隙
0.2—0.3,拉杆用手能转动一周无死点。
3.压下装置起到辊缝调节作用,液压马达
通过齿轮和蜗轮副的传动带动四根拉杆实现
轧辊缝的对称调节。
组装后各运动件应运转
灵活,无卡阻现象,蜗杆副接触良好,蜗轮
以及其余各运动部件均应注适量润滑脂。
组
装后内键槽(内花键槽)应调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背对)。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液压马达的
排油量和供油压。
图9 机列配管
图6 轧机装配
图4 轧机本体
图2 轧辊装配
7.接轴托架是一个单列的装配单
元,装配后底部与轧机底座配合,配合
尺寸必须严格按图纸加工。
安装插销缸
的板块对中允差在±1mm以内。
组装
后各连接部位要无卡阻现象,调节部位
要调节自如。
滑块两侧对孔中心偏移在
0.06以内。
图7 接轴托架
6.轧机装配,把轧机本体,轧机机座,以及导卫装配为
一体,并能互换,按装配技术要求组装,调平导卫架,调准
两轧辊。
轧机安装后,两根轧辊的扁头都在垂直中心线,并
用手力转动一周无死点,配管按图纸要求配管,区分好左右
线。
5.导卫装配,组装后丝杠上
应涂满足量的润滑脂,要使各
个移动,转动部件灵活,到位,
无卡阻现象。
安装尺寸应符合
图纸要求,滑板和铜块平面滑
动时应贴合,滑板锁紧后要稳
定,牢固。
4.轧机本体装配由拉杆装配,轧辊装配,压下装置三个
组件组成。
装配时,左右支撑与轧机底座之间的连接螺栓,
必须紧固,且保证图纸要求的KN预紧力,机座在重载下,
轧机要稳定支撑。
图5 导卫装配(包括水配管)
2.轧辊装配的含义是上下轴承座在穿辊和
穿辊前的零部件组装。
按装配要求,在轴承与
左右支撑之间放置同等高度的垫块,以此为基
准面安装其他零件。
装配后正反转动轴向调整
蜗杆,检查轧辊移动量需达到设计要求,调整
法兰和轴向调整套的间隙为0.02—0.05,轴承
游隙0.05—0.08。
装配时所有的配合面,应按
产品项目要求,添注润滑剂。
密封环必须按图
要求安装。
短应力高刚度轧机装配图
图1 拉杆装配
图3 压下装配
轧辊装配
拉杆装配
轧机本体
压下装配
轧
机
机
列
装
配
轧机装配
导卫装配
(包括水配管)
接轴托架
机列配管
轧机底座锁紧缸,横移缸装配
移出装置(仅立式有)
图11.1 平式轧机机列装配
8.轧机底座,焊接结构。
按图焊接技术
要求验收。
与接轴托架及轧机机座相配槽
宽必须严格按图加工。
轧机底座配有喋簧
锁紧,液压打开的液压缸来实现轧机的固
定。
并配有一个升降、横移液压缸,满足
轧机的换槽和换辊要求。
10.移出装置又称换辊小车,用于立式
机列上。
液压驱动作用将轧机移出或移出
轧机工位。
组装后运动要灵活,轨轮和轨
道的配合要严格按图配作。
9.机列配管按图要求完成不同
的配制,并进行试压,运动。
11.机列装配,把轧机装配和轧机底座装配组合成一体,同
时完成机列配管,冷却水配管。
(在有条件情况下,包括接轴
装配在轧机底水平调整后组装要求结合面在紧密配合的情况
下,用0.05塞尺不能塞入)。
参见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机列装配工艺及通用作业规范
(GC/SY05—06)等作业要求。
图8 轧机底座(包括锁紧缸,横移缸)
图10 移出装置
图11.2 立式轧机机列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