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谈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看法
吴永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广大青少年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性,它具有省际间的不均衡和局部性的不均衡。

它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解决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或许是50年或许是100年。

当然,我们不能追求绝对的均衡,只是通过一定努力,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差距,或是在本区域内缩小各学校的差距,也就达到了改革的目的。

下面就个人观点说说而以。

一、要加强经费保障机制
教育是民生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每个孩子不论贫富都有成长为社会栋梁的机会,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民主,因此也是个“民主工程”。

只有政府强有力的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对农村薄弱学校重点扶持,尤其在生均公用经费下拨时提高薄弱学校的比例。

切实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消除危房、偿还“普九”历史欠债、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和改善农村农村学校的教学黑板、体育器材设备、饮水设施,组织学生免费看电影等。

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许多举措,2011年上学期,我校为全市首批“班班通”试点学校,已为学校每个班级安装了全套多媒体设备。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700多名农村孩子能享受到如此现代化的教学服务,许多家长都由衷的发出了赞叹。

二、要培养和稳住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目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老师老龄化严重,而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因而导致了薄弱的学校更加薄弱。

要稳定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提高农村薄弱学校老师的工资待遇。

政府可以通过统一编制标准、健全补充机制、加强培养培训、改善教师待遇等措施,为农村薄弱学校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本土化”师资力量。

三、实行政策倾斜
如名特优特酬、边远校倾酬、一线教师重酬,真正体现岗位不同、责任不同、业绩不同、报酬不同的分配机制。

在其他待遇上同样倾向于边远学校,如组织骨干教师及校长培训考察向农村学校倾斜,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评选优秀教师向农村教师倾斜。

通过政策导向和激励,破解优秀教师流动难题。

在职称评定方面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比例,压缩城市学校的职称上岗比例,让在薄弱学校工作的优秀老师有优越感,让他们自愿扎根山区学校工作。

老师稳住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这就是均衡发展。

四、打破“择校热”
目前仍然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均衡是众多的原因造成的。

现在要缩小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优质学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好的教师队伍、好的教学设施和好的管理理念。

统领这三个条件的是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师队伍、管理方式的均衡显得更为重要。

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问题有三点:校舍、教师、经费。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除了提升学校的设施建设外,促进教师流动、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也是缓解“择校热”的重要举措。

五、推进教育改革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和主渠道,我们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全面提升全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逐步从以考试成绩为惟一追求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向知识技能综合考核评价转变。

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风气,是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

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

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特色,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学生养成习惯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