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2]、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3]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闻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二;教师参与)四、品味语言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
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六、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七、自主学习《新闻两则》练习题1.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闻结构包括哪五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篇新闻的导语分别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提示:新闻结构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
抓住了导语实际上就抓住了新闻的基本事实。
4.《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把东路军渡江情况放在最后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咨询台:为何写中路军渡江情况只用一句话?答:此前新华社已经发表《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详细报道过中路军渡江情况。
5.《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为什么用较多笔墨写南阳曹操张绣之争、刘秀起兵等几则史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点通:历史事件常常起揭示原因、交代新闻背景的作用。
兵家必争之地于军事、政治上的作用非同小可。
6.请用精练的语言分别写出两则新闻的六要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一则新闻中,“此种情况……都很泄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二则新闻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什么文章不仅报道了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从报道内容上看,两则新闻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就写法上看,两则新闻的明显不同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段精练◎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部分,回答问题。
10.选段所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选段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什么?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又”突出了怎样的意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至发电时止”一语在选文中出现了几次?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八、拓展训练两批编队将执行联合护航任务新华社亚丁湾4月13日电(记者朱鸿亮、黄书波)经过11个昼夜的航行,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13日上午在亚丁湾东部海域与刚刚完成第四十批护航任务的首批护航编队顺利会合。
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5艘军舰、4架直升机首次同时出现在亚丁湾海域。
当地时间13日6时(北京时间11时)许,“武汉”号导弹驱逐舰驶至“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平行位置,两舰分别打出①_______和②_______的旗语。
“武汉”舰鸣笛一长声,第二批护航编队的“深圳”舰和“黄山”舰鸣笛回应。
之后,3舰同时鸣笛1分钟。
顺利会合后,首批护航编队派出部分人员前往“深圳”舰介绍亚丁湾海域海盗活动情况以及3个多月来的护航经验。
同时,第二批护航编队部分人员换乘到“武汉”舰,现场学习了解护航行动的组织实施程序。
按预定计划,中国海军两批护航编队从13日至18日,共同执行两次联合护航任务。
自1月6日抵达亚丁湾以来,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四十批共206艘商船的护航任务,并成功解救3艘外国商船,有效维护了海上运输线的安全,许多外国商船也主动要求加入。
据统计,临时加入首批护航编队的外国商船共计29艘。
中国海军第二批护航编队4月2日从广东湛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护航任务。
航渡期间,编队指挥所分别与驻守西沙和南沙的中国守备部队互致了慰问电,并进行了反海盗综合演练。
第二批护航编队官兵纷纷表示,他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好后续护航任务。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4月14日)1.“新华社亚丁湾4月13日电”是这则新闻的什么?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文章的导语部分,并搜索出一个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两句问候语都出自上文,请分别将它们填写到句中横线处。
A.“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B.“欢迎战友到来”4.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数词,这些数词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首批护航编队圆满完成任务情况的介绍看,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亚丁湾的任务是什么?______《〈新闻两则〉自主学习方案》参考答案1.用事实说话。
2.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