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学复习要点

②水中固体(蒸发残渣)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溶解固体:过滤后,取悬浮固体:过滤后,取固定性固体:灼烧后残余物质的质量。

挥发性固体量;总固体总固体<例题③总含盐量:④碱度: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引起碱度的离子:HCO3「、CO32「、OH -(最主要)HSiO3「、H2BO3「、HPO42-等测定方法:中和滴定法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pH 8.3);甲基橙(变色范围pH 4.4)酚酞碱度(P):酚酞作指示剂,总碱度的一部分;甲基橙碱度(T):总碱度;碱度计算表1-3 (P23);注意:水样先加酚酞酸液滴定到变色(P)后加甲基橙继续滴定到变色时所用H +物质的量为M非T, T = P+M ;⑤硬度:由于能与肥皂作用生成沉淀和与水中某些阴离子化合生成水垢的二价金属离子(钙和镁离子)的存在而产生的。

多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

分为以下两种硬度: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形成,受热煮沸除去。

总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⑥化学需氧量(COD/COD Cr): 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K2Cr2O7)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结果用氧的mg/L表示。

代表废水有机质总量。

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OC/COD Mn ):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高锰酸钾KMnO 4)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⑧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有氧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

BOD5 : 5日生物化学需氧量(20 C)~总BOD的70% COD 和BOD 关系:COD Cr > BOD > COD Mn BOD/ COD > 0.3 则适宜用生物化学处理⑨总有机碳(的二氧化碳量,扰(加酸)。

⑩总需氧量(的氧化物的需氧量。

3.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类标准(P37)对应适用区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级标准(P38),与地表水质标准对应关系。

§第五节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给水处理基本方法:常规工艺图1-11 (P56)原水7混凝7沉淀7过滤7消毒7饮用水2.废水处理基本方法:废水处理原则:A改革工艺,减少废物排放量,推进清洁生产;B 重复利用废水:中水回用;C回收有用物质;D对废水进行妥善处理;E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废水处理程度确定:A按水体水质要求;B按处理厂能达到的处理程度;C考虑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物理:物理作用,沉淀、过滤、超滤、反渗透等化学:化学反应,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电解、萃取、吹脱、吸附、离子交换、电渗吸等生物:生物化学作用,活性污泥、生物膜、生物氧化塘、土地处理系统等按处理程度:一级:去除大颗粒悬浮物;二级:去除溶解态和胶体态有机杂质;三级:(深度处理)营养物质和难降解有机物等习题1-3,1-10,1-20,1-21,1-22第二章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第一节水中粗大颗粒物质的去除1.格栅、筛网和微滤机(1)格栅作用:去处水中粗大物质,保护处理厂的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的堵塞。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第一节水的循环与污染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改变,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水污染分类:A按来源:工业、农业、生活、矿山废水B按性质: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第二节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1•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2•水质指标分类:(※不定项选择题)(1)物理性水质指标:A感官: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B其他: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2)化学性水质指标:A 一般化学性:pH、碱度、硬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B有毒化学性: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C氧平衡:DO、COD、BOD、TOD ;(3)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杆菌数。

①浑浊度:不溶性物体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 :一定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103〜105 C时蒸发称“总固体” 滤液103〜105 C烘干后质量滤渣103〜105 C烘干后质量(灼烧减重):600 C蒸发干燥后固体失去的重固定性固体 +挥发性固体溶解固体 +悬浮固体1-1( P20) >水体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

TOC): 900-950 C,高温燃烧有机碳生成常以碳表示(mg/L),应先去除无机碳的干TOD ) : 900 C,有机物高温燃烧变成稳定表1-15 (P58)例1-7 (P58)气浮、蒸发、离心分离、精选文库⑵筛网作用:去处水中粗大物质,保护处理厂的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的堵塞(同上)。

分类:转鼓式,转盘式,震动筛。

(3)微滤机作用:截留细小悬浮物的筛网过滤装置。

2.沉沙池(1)原理:重力自由沉降。

(2)沉沙池分类: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3.离心分离离心分离类型:①水旋分离设备:分为压力式水力旋流器,重力式水力旋流器;②器旋分离设备(离心机):分为常速离心机(包括低速离心机,中速离心机)和高速离心机;又可分为转筒式离心机,盘式离心机和板式离心机。

§第二节水中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的去除1.沉淀(1)沉淀理论基础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降,絮凝沉降,拥挤沉降,压缩沉降;①自由沉降: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的初期沉降)②絮凝沉降: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能相互黏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变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

(混凝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后期和二次沉淀池的初期沉降)③拥挤沉降(成层沉降):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时,各颗粒间相互靠近,在下沉过程种彼此受到周围颗粒作用力干扰,单颗粒相当位置不变,作为一个整体成层下降。

(高浊度水的沉淀以及二次沉淀池后期的沉降)④压缩沉降: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很高时会相互接触,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可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压出界面,使颗粒群被压缩。

(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中或污泥浓缩池内)(2)理想沉淀池①沉淀池:在水处理工程中,通过颗粒沉降来分离去除悬浮物质的设备。

②理想沉淀池:A沉淀池中个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流速均相同;B 沉降过程中悬浮颗粒以等速下降,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的流速;C悬浮颗粒落到池底后不再浮起,就认为已被除去。

这样的沉淀池称为理想沉淀池。

③过流率(表面负荷):单位沉淀池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水量,用q o表示。

q o=Q/A④沉淀池原理:进入理想沉淀池的每个颗粒均具有随水流运动的水平分速以及垂直下沉的分速,其运动轨迹水沉淀池容积为V,表面积为A,进水流量为Q,因为u o t o=H , V=HA=Q t 0,所以u o= H/ t o= Q t o/A t o=Q/A⑤普通沉淀池类型: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幅流式沉淀池⑥各种沉淀池的比较:P94表2-7(3)斜板斜管沉淀池①浅池沉降原理:理想沉淀池的公式u0= Q/A表明,如果水量A不变,则增大沉淀池面积A,就可减小uO,提高沉淀效率。

又因为t=H/ uO ,则在保持uO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有效水深H的减少,沉淀时间t就可按比例缩短,从而减小沉淀池体积。

因此,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 时就可处理与原来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这说明,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②构造:分为异向流,侧向流和同向流;③斜板斜管沉淀池处理效率计算:习题2-62.混凝(1)混凝:凝聚和絮凝统称为混凝。

凝聚: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絮凝: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2)胶体结构:(掌握,能画出上部结构) P105图2-35(3)胶体脱稳机理: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作用。

(4)常用混凝剂:铁盐、铝盐;常用铁盐混凝剂:硫酸亚铁、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铁。

常用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 )3.澄清(1)原理: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态的泥渣。

当水中杂质颗粒与混凝剂作用而形成微小絮凝体后,一旦在运动中与相对巨大的悬浮泥渣接触碰撞,就会吸附在泥渣颗粒表面而被迅速除去。

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接触絮凝作用。

因此,保持悬浮状态的,浓度稳定且均匀分布的泥渣区就称为决定澄清处理效果的关键。

(2)类型:机械加速澄清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悬浮澄清池,脉冲澄清池。

4.过滤(1)过滤机理: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2)过滤工艺包括两个阶段:过滤和反洗;(3)常用滤料:石英砂、无烟煤、陶粒、高炉渣、天然矿石以及聚苯乙烯球塑料纤维球等。

单层滤池通常以石英砂为滤料。

5.气浮精选文库向下倾斜的直线。

沉速U>=U0的颗粒可全部被除去;U<U0 的颗粒只能部分被除去,视该颗粒进入沉淀池时的位置距池底深度而定。

设沉速u=U1,池深为H,进入池时距离池底h,于是颗粒被去除的比例为h/H或者U1/U0。

如果射流气浮;(4)气浮法的优点:处理效率高;占地少;生成的污泥比较干燥,表面刮泥方便;由于曝气,增加了水中溶解氧,对后续生化处理有利。

缺点是电耗较大,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量增加,易堵塞,浮渣怕较大风雨的袭击。

§第三节水中溶解物质的去除1水的软化和除盐(1)⑵⑶法;⑷蒸馏法等;2.离子交换法(1)实质:不溶性离子化合物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它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利用该反应去除水中金属离子。

(2)离子交换树脂的化学性能指标:交联度,酸碱性,子交换选择性,交换容量等。

(3)树脂的交联度:树脂在合成时采用的交联剂(如二乙烯苯)的用量,影响树脂分子的交联度。

交联度搞的树脂孔隙率较低,密度较大,离子扩散速度较低,相对半径较大的离子的交换量较小;浸泡在水中时,溶涨性较低,比较稳定,不易碎裂。

(4)离子交换选择性:水中例子所带电荷越多 (原子价越高),越易被树脂交换;同价离子的原子序数越大,越易被交换。

(5)离子交换的运行操作步骤:交换,反洗,再生,清洗。

(6)分类:分为固定床和连续床两大类。

3.吸附法:就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水中的一种或多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分离去除的方法。

(1)吸附:相界面上物质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的现象;(2)吸附剂:有吸附能力的多孔固体;吸附质:被吸附的物质;(3)吸附类型:物理吸附:分子间力一范德华力;化学吸附:化学键力,吸附热较大,选择性;(4)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