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
导书
《环境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
学时: 4学时
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掌握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
的主要因素。

2. 针对某一废水,由学生在给出的三种混凝剂中任选两种,实
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混凝剂。

3. 确定每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它等三
种操作条件。

二、实验要求
1、学生学会测试不同废水的浊度水质指标;
2、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类型;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实验前先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提供的实验设备与试剂调整自己的方案并执行,得出自己的结论。

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
根据研究,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

天然水中的粘土类胶体微粒以及污水中的胶态蛋白质和淀粉微粒等都带有负电荷。

微粒一般由胶核、固定层和扩散层组成。

胶核和固定层一般称为胶粒,胶粒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电位差,此电位称为ζ电位。

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①带相同电荷的胶粒之间产生的静电斥力;②为例在水中作的不规则运动,即“布朗运动”;③胶粒之间的范德华引力;④水化作用,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

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够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网捕作用。

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四、实验所需仪器、设备、材料(试剂)(黑体,小4号字)
六联或磁力搅拌器1台
pH酸度计1台或pH 试纸
光电浊度计1台
温度计1支
250ml烧杯6个
ml烧杯1个,1000ml量筒1个
针管和移液管各1个
FeCl3、 Al2(SO4)3、FeSO4、 NaSiO3 各1瓶
3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1瓶
五、实验预习要求、实验条件、方法及步骤
预习部分:
1. 查阅混凝处理工艺的相关章节,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

2. 了解常见的混凝剂的名称、特性。

3. 了解水净化实验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

4. 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实验目的、装置、步骤、计划、测试项目和测试方法等内容。

实验部分:
1. 根据教师给出的具体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持续的时间,执行被审核后的实验方案。

2. 记录实验中的现象、数据,并发现实验设备、操作运行、测试方法和实验方向等方面的问题。

3. 做好实验记录,并对结论进行分析,教师签字确认。

报告部分:
实验报告包括下述内容: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装置和方法;
(4) 实验数据和数据整理结果;
(5) 实验结果讨论。

附:实验纪录参考表格
1.确定试验因素后,选择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法; 2.实验中水样浊度要稳定一致;
3.混凝过程中加药量要准确;
4.混凝搅拌后的静沉时间要保证;
5.测浊器皿要清洁;
6.观察记录要及时。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2 助凝剂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二废水处理流程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