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车间装置与设备布置的安全分析
、车间装置与设备布置的安全分析
容器能够释放出大量的毒性或易燃性的物 质,需置于工厂的下风区域。
贮罐应该安置在工厂中的专用区域,加强 其作为危险区的标识,使通过该区域的无 关车辆降至最低限度。
罐区和办公室、辅助生产区之间要保持足 够的安全距离。
罐区和工艺装置区、公路之间要留出有效 的间距。
罐区应设在地势比工艺装置区略低的区 域, 决不能设在高坡上。
4、车间装置与设备布置 的安全分析
4.0 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
工厂所在的地区,工厂和环境以及工厂内 部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化工厂的安全 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包括化工厂的定位、选址、布局和单元 区域规划四方面的内容
厂址选择对企业尤为重要:
厂址一旦确定,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许多 资金就会沉淀为固定成本,很难改变,
超出自然方法之外,人工智能也可以提供 一些强化安全的要素,隔开距离就是这样 的一种要素。
隔开距离实现不同危险之间以及危险和人 之间的隔离,
比如,燃烧炉和向大气排放的释放阀之间以及 高压容器和操作室之间,都要隔开一段距离。 类似的方法是用物理屏障隔离。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围堰限制液体的溢流,如 围绕贮罐的围堰就是起这种作用。
在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中,会有各式 各样的危险。
为便于讨论,可以把它们划分为潜在的和 直接的两种类型。前者称为一级危险,后 者称为二级危险。
对于一级危险,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人身或财 产的损害,只有触发事故时才会引起损伤、火灾 或爆炸。
典型的一级危险有:
①有易燃物质存在;②有热源存在; ③有火源存在;④有富氧存在; ⑤有压缩物质存在;⑥有毒性物质存在; ⑦人员失误的可能性;⑧机械故障的可能性; ⑨人员、物料和车辆在厂区的流动; ⑩由于蒸气云降低能见度等。
4.0.3 工厂选址的安全问题 工厂选址仍然是一种工厂相对于其环境的定位问
题。 化工厂对其所在的社区可能会有多种危险,
从工厂飘逸出的有毒或有害气体会进入居民区或其他 人口稠密的地区;
易燃气体会飘过如其他工厂的煅烧炉之类的火源; 冷却塔的烟雾会飘过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或道路等等。
两种经常结合应用的方法是危险的集中和 危险的标识。
考虑压力贮存容器的定位,最好是把这类 装置隔离在工厂的一个特定区域内,使得 危险集中易于确定危险区的界限。
首先是使值班人以外的人员都远离危险区;
其次是必须工作在或必须通过危险区的人员完 全熟悉存在的危险情况,可以相对安全。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危险集中的不利之处, 一个容器起火或爆炸有可能波及相邻的容 器,造成更大的损失。
工厂布局应该尽量减少地面管线穿越道路。
管线配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一些装置中配置回 路管线。
回路系统的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即可关闭阀门将其隔离 开,并把装置与系统的其余部分接通。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保证这些装置至少 能从两个方向接近工厂的关 节点。
为了加强安全。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 这些装置的管 线对于如消防用水、电力或加热用蒸汽等的传输必须 是回路的。
锅炉设备和配电设备应该设置在易燃液体 设备的上风区域。
锅炉房和泵站应该设置在工厂中其他设施 的火灾或爆炸不会危及的地区。
管线在道路上方穿过要引起特别注意。高 架的间隙应留有如起重机等 重型设备的方 便通路,减少碰到的危险。
管路一定不能穿过围堰区,围堰区的火灾 有可能毁坏管路。
冷却塔释放出的烟雾会影响人的视线,冷 却塔不宜靠近铁路、公路或 其他公用设施。 大型冷却塔会产生很大噪声,应该与居民 区有较大的距离。
隔开距离,把厂址选择在一个孤立地区可以解决 上述问题。
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实现以上举措,可以依据主 导风,把工厂置于社区的下风区域。
虽然风并不总是沿着主导的方向吹,但这至少可 以部分改善上述危险产生的困扰。
工厂高构筑物可能的坍塌是对社区的另一种潜在 的危险。在许多城市,建筑法规要求,高建筑物 或构筑物都要留有一定的间距,防止落体砸伤行 人、汽车司乘人员或砸坏邻近的设施。
(1)有原料、燃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良好的流通条件; (2)有贮运、公用工程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良好的协作环
境;
(3)靠近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水源, (4)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
工厂应避免定位在下列地区:
(1)发震断层地区和基本烈度9度以上的地震区; (2)厚度较大的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3)易遭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危害的山区; (4)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地区; (5)对机场、电台等使用有影响的地区; (6)国家规定的历史文物、生物保护和风景游览地区; (7)城镇等人口密集的地区。
是经验告诉人们,集中的危险会受到更密 切的关注,有可能会减少事故,把危险分 散至全厂而不为人所注意会更具危险。
作为安全工具,可以设计和配置一些物理 设施,如救火水系统、安全喷射器、急救 站等,以备对付危险之用。
4.0.2 工厂的定位问题
考虑工厂定位,要面对的是一个计划中的工厂和 一个现实的环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工厂建于何 处。化工厂定位,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在安全方面惟一可取之处是通常过程单元 人员较少。
加工单元应该离开工厂边界一定的距离, 应该是集中而不是分散的分布。后者有助 于加工单元作为危险区的识别,杜绝或减 少无关车辆的通过。
要注意厂区内主要的火源和主要的人口密集区, 由于易燃或毒性物质释放的可能性,加工单元 应该置于上述两者的下风区。
让我们先讨论自然的方法。地形是规划安全时可以利用 的一个因素。
正如液体向下流一样,从运行工厂释放出的许多易燃或毒性气体 也是如此。可以适当利用这个地理特征作为安全工具为我们服务 排除这些危险气体。
巨大水量的水源灭火时极为重要,水供应得充足与否往往决定着 灭火的成败。
主导风方向是另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从地方气象资料可以确定 刮各个方向风的时间的百分率,通过选址和布局使得主导风有助 于防止易燃物飘向火源,防止蒸气云或毒性气体飘过人口稠密区 或穿越道路。很显然,风并不总是沿着主导的方向吹,但是选址 和布局所做的是多重选择中最佳的一种。
过程区和主要罐区有交互危险性,两者最好保 持相当的距离。
过程单元除应该集中分布外,还应注意区 域不宜太拥挤。因为不同过程单元间可能 会有交互危险性。过程单元间要隔开一定 的距离。特别是对于各单元不是一体化过 程的情形,完全有可能一个单元满负荷运 转,而邻近的另一个单元正在停车大修, 从而使潜在危险增加。危险区的火源、大 型作业、机器的移动、人员的密集等都是 应该特别注意的事项。
在工厂的布局和规划中也有有助于构筑第一道防 护线的内容,如:
(1)根据主导风的风向,把火源置于易燃物质可能释放 点的上风侧;
(2)为人员、物料和车辆的流动提供充分的通道。
尽管做出以上努力,但仍时有二级危险例如火灾 发生。
对于二级危险,为了把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降至最小程度,需要实施第二道防护线, 在工厂的选址和规划方面采取一些步骤, 如:
若厂址选择发生错误,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 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同时,厂址选择对于建成后的生产经营费用、产品和 服务质量以及成本都有极大而长久的影响,一旦选择 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往往是难以消除的。
因此,任何企业在选址时,决策者都会进行周密 的调研,详尽考虑各种情况。
4.0.1 危险和防护的一般考虑
工厂会产生需要排除的废液。应该确保预期的排污方法 不会污染社区的饮用水。特别是对于渔业,对海洋生物 的毒性作用会成为严重问题。可能含有爆炸混合物的日 常排污管道务必不可穿越公共的或私人的地界。
对工厂的主要进出口点要格外小心。上下班时进,出厂 的交通车量剧增,如果不适当安排或疏散,会引起严重 的交通事故。如果工厂邻近高速公路,会有车辆离开公 路冲人工厂的危险。毗邻的工厂可能会释放出毒性或易 燃气体飘入工厂,引起人员中毒或由于火花或加热面而 起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能,最好是把工厂建于上 风区,或是隔开一定的距离。
5.辅助生产区
维修车间和研究室要远离工艺装置区和罐 区。
维修车间是重要的火源,同时人员密集, 应该置于工厂的上风区域。
研究室与其他管理机构,直接连接是不恰 当的。
废水处理装置是工厂各处流出的毒性或易燃物汇 集的终点,应该置于工厂的下风远程区域。
高温煅烧炉的安全考虑呈现出矛盾。作为火源, 应将其置于工厂的上风区,但是严重的操作失误 会使煅烧炉喷射出相当量的易燃物,对此则应将 其置于工厂的下风区。作为折中方案,可以把锻 烧炉置于工厂的侧面风区域。与其他设施隔开一 定的距离也是可行的方案。
一级危险失去控制就会发展成为二级危险, 造成对人身或财产的直接损害。
二级危险为:
①火灾; ②爆炸; ③游离毒性物质的释放; ④跌伤; ⑤倒塌; ⑥碰撞。
对于所有上述两级危险,可以设置三道防护线。 第一道防护线是为了解决一级危险,并防止二级 危险的发生。
第一道防护线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所使用设备的精 细制造工艺,如无破损、无泄漏等。
工厂定位时除了谨遵以上禁忌外,考虑得更多的 是经济问题。
固然,高风速、地震、雨雪量、雷电频发率等不 安全因素,在工厂定位时会给予适度考虑,但这 些往往会淹没在经济考虑之中。
比如,世界上多数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都建立在原 料产地附近,就是出于原料流通经济上的考虑。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不再赘述。
工艺装置区; 罐区; 公用设施区; 运输装卸区; 辅助生产区; 管理区。
1.工艺装置区
加工单元可能是工厂中最危险的区域。
首先应该汇集这个区域的一级危险,找出 毒性或易燃物质、高温、高压、火源等。 这些地方有很多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 加上人员可能的失误而使其充满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