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民的消费水平与青海省经济发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日趋多样化,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青海省的实际出发,依据国务院发展中心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粗略分析了我国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对目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 指出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通过四个方面对形成目前的消费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消费能拉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和促进国民消费,研究消费水平,对于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消费拉动内需,制约因素,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 其中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消费群体,在现今中国经济整体趋冷的情况下,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统计, 1991—1999年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中, 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平均贡献率为54.5 % ,可见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作为促进生产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对我省社会再生产良性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资源的配置有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居民消费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省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居民消费从供给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转变,开放型经济模式不断发展,青海省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结构和层次不断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提升,消费模式实现重大突破。
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目录摘要 (1)1、青海省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演变 (3)1.1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 (3)1.2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 (3)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4)1.4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 (5)2、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5)2.1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 (6)2.2消费水平与经济结构 (6)3、影响和制约我省消费水平的因素 (7)3.1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是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基本动因。
(8)3.2制度变迁 (8)3.3高储蓄支撑着高投资,而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则压低消费率。
(8)3.4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9)4、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4.1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
(9)4.2城乡居民家庭财产差距悬殊。
(10)4.3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待遇差距明显。
(10)5、提高青海省消费需求的建议与策略 (10)5.1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10)5.2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购买力的实现。
(11)5.3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
(11)5.4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步伐。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2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31、青海省居民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演变1.1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青海省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增长。
从青海省居民人均消费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9613.79,较1985年的678.7元增长11.15%。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比例为 1:2.47,1993 年这一比例为 1:3.11,2004 年的这一比率扩大为 1:3.43,这一时期农村居民和城镇 居民在人均消费支出的差距在持续扩大。
但随着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扶持三农政策的推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消费比例又呈现出缓步下降趋势。
1.2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上升平均消费倾向是衡量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和规律的主要指标,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支出与收入比,反映居民当期获得的收入用于当期消费的比例。
平均消费倾向越低,表明居民基本日常生活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越低,表明现有收入水平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消费空间越大。
总体而言,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见图2)。
1985-2010 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10.53%,同期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19.84%,下降的趋势比全国平均水平较慢,青海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了19.7%。
1985-2010年青海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长率11.82%,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19%,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随着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改革,居民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居民宁愿压缩消费,而为未来储蓄抵御风险的资金,导致居民收入增加的部分更倾向于储蓄或投资。
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可能会影响家庭的习惯偏好,进而导致储蓄率上升。
为了保证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就不得不更多地增加储蓄。
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现有的收入水平下城镇居民的消费空间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就农村居民而言,1985- 2010年青海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17%,而农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1.15%,存在较低的收入水平和较高的消费需求的矛盾,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小于消费增长的速度,农牧民收入增长较慢,收入又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但改善生活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又具有刚性,说明青海农村地区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1.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消费水平变化和消费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国贫富程度的基本标志,并以此作为判定生活水平的一般标准:0.6以上为贫困阶段;05- 0.6为温饱阶段;0.4- 0.5为小康阶段;0.3- 0.4为富裕阶段,0.3 以下为非常富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见图 3),表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对青海省城镇居民而言,消费水平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1985—1992年基本上处于贫困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3—2000年处于温饱向小康迈进阶段,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42001年至今处于富裕阶段。
199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以下,开始与全国水平趋同,2001 年又下降至 40%以下,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出现显著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富裕转型的消费模式转变。
对农村居民而言,消费水平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1985—2001 年处于脱贫向温饱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恩格尔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中央与地方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2002年青海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到50%以下,开始与全国水平趋同,农村居民生活逐步向小康阶段迈进。
[2]1.4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重要指标消费结构指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不同类型消费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制约的关系。
就其数量关系来看,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这一比重越低,意味着消费层次越高。
1985—2009年,虽然食品消费支出仍占据城镇和农村消费支出的第一位,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大幅下降,同时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比重上升。
对城镇居民而言,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的比重从1985年的12.7%上升到2010年的38.2%。
对农村居民而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及娱乐方面的支出比重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四项合计支出比重从1985 年的17.2%上升到2010年的47.2%。
[3]总体而言,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逐步向住房、汽车、休闲等领域转变,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加快;农村对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性消费需求也逐步增加。
2、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青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5从经济角色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经济活动,人一时一刻也不能停止消费,否则,就不能担当生产者、劳动者、投资者等其它经济角色。
消费者要持续进行消费,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就必须进行劳动,通过不同职业的劳动来维持和扩大社会再生产,因而消费和生产是社会成员两种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普遍具有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双重经济主体身份。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以人为本所指的具体对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以消费者群体和劳动者群体的利益为本,实现广大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广大劳动者收入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
2.1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水平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增长的变动有着直接的依存关系,当国民收入的增长较快时,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也增长较快,而在某些时候,消费水平的增速会高于或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速,但只要使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稳定合理,国民经济就可以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消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其变动必然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
而最终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函数,就是消费率,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率变动有明显的影响。
2000年至2003年的三年里,我们经济的成长大致是8%,那么在这个中间消费贡献在5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四十多一点,外需的贡献还是在六左右。
那么这样一种格局表明我们整个国家经济增长,内需是主要的,外需是辅助的。
【4】这是我们可以得到的一个结论,而在整个内需变化的过程中间出现了投资到消费,消费到投资这样一种顺序上的变化,但从平均角度来讲消费依然还是内需的主体,投资还是仅次于消费的重要力量,但是这几年在现实的增长中间,由于我们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六千六百亿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回顾历史从需求的角度来说:目前正处于一个消费比较平稳,投资继续增强,外需也是相对稳定的阶段。
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基本平稳、大体正常,居民购买力实现程度稳中有升。
但由于收入分布不均,使不同阶层实现购买力程度不同,突出表现为收入高的群体实现程度低,收入低的阶层实现程度高。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一方面低收入阶层有旺盛消费需求但购买力不足,消费潜力难以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拥有强盛购买力的高收入群体,其消费需求已基本实现,购买力大量以储蓄和金融资产的形式沉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