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1 编制依据1、深圳市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塘明路(东长路〜龙大路)市政工程施工图(施工招标文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8 月)3、深圳市经济特区建设工程安全条例(2002 年1 月)4、深圳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5、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检查标准(JGJ59-99)6、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7、现行国家有效的规范、规程1-2 工程概况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 宝安区北部,以龙大公路为界划分为东片区(光明片区)和西片区(公明片区),规划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
是深圳市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带上的重要园区之一,公明片区位于龙大路西侧,占地约6.8平方公里。
东西向由东明大道、塘明路、同观路、光侨路四条主干道贯通,南北向由东长路一条主干道贯通,呈一纵四横的主干路骨架,与外部路网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将整个园区内部的次干道及支路有机的联系起来。
该片区内现状道路主要有塘明路以及一些村道,相关的周边现状道路有松白路及龙大路。
塘明路是目前园区内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交通性干道,现状交通繁本次塘明路设计范围B-0-091.531 (起点)~B1+651.732(终点),从茅洲河东侧算起至龙大路西侧。
平面设计中设置了一处平曲线,其圆曲线半径R=1000 米,缓和曲线HL=150 米,设计范围内道路全长为1743.263米。
现状塘明路横断面为:3米(非机动车道)+1.5米(机非分割带)+8.5 米(机动车道)+8米(中央分割带)+8.5 米(机动车道)+1.5米(机非分割带)+ 3 米(非机动车道)=34米。
本次改造设计是将原双向四车道向两侧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并加铺沥青罩面,同时废除原有机非分割带和非机动车道,整个设计范围内平面线形与现状平面线形基本一致,同时在起点处做好新旧路的顺接。
1-3 施工条件一、地形地貌地质地形、地貌塘明路改建段沿线原始地貌东段主要为台地,西段主要为山前冲洪积扇或洼地。
道路沿线分布有菜地、花圃场、河沟。
根据道路处于两个不同地貌单元,将道路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区:I区地貌单元为台地。
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道路设计时,主要为挖方区。
H 区地貌单元为山前冲洪积扇及冲沟或洼地。
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主要为填方区。
地层岩性经钻探揭露,拟建道路范围内路基地层主要为:1、第四系人工填地层(1)人工填土:浅黄、褐黄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密实程度不均,结构以松散为主,新近堆填。
该层分布于大部分钻孔中。
层厚0.30 〜3.60m。
(2)耕植土:浅灰黑~暗灰色,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有机质及植物根须。
该层以种植蔬菜为主,在I、H区均有分布。
层厚0.20〜0.80m。
2、第四系新近沉积层淤泥:黑色,具腥嗅味,饱和,流塑〜软塑状。
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
该层分布于鱼塘中,为新近沉积。
层厚0.40〜3.70m。
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1)亚粘土:褐黄〜灰黄色,隐斑状,含少量粉细砂,湿,可塑状。
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层厚0.60〜6.40m。
( 2)粗砂:浅黄、灰白色。
主要成分为石英,含少量粘土,偶见卵石,局部地段以中砂为主。
分选性一般,松散〜稍密,饱和。
层厚0.70 〜7.20m。
4、第四系晚更新统湖沼沉积层淤泥:黑〜灰黑、暗灰色,略具腥嗅味,含少量粉细砂,饱和,软塑软塑,局部流塑。
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分布于H区内,层厚1.40〜1.70m。
5、第四系晚更新冲洪积层(1)亚粘土:褐黄、黄白、紫红等色,花斑状结构,稍湿〜湿,可塑.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层厚0.50〜5.00m。
( 2)砾砂:浅灰〜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质,局部混粘性土而呈胶结状,底部含石英质卵石。
饱和,稍密状,局部中密。
层厚0.70〜6.50m。
6、第四系晚、中更新统坡、残积层亚粘土:褐红、褐黄、灰白色,具花斑状结构,普遍含石英砾。
稍湿〜湿,可塑〜硬塑状。
光滑,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主要分布于I区内,层厚0.70〜8.40m。
7、第四系中更新统残积层亚粘土:褐黄、褐红、灰白等色,由混合岩风化残积而成,稍湿〜湿,可塑〜硬塑状,光滑,摇振反应无,干强度高,韧性高。
该层场地内普遍分布,拟建道路范围内见于各钻孔。
揭露厚度0.60~15.80m。
8、震旦系变质岩片麻岩:场地内下伏基岩,混合岩化,细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黑云母、石英、长石。
根据其风化程度的差异可将其划分为全、强、弱、微四层,其中路基附近的只有全风化层:全风化层:褐红、褐黄色,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 类。
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呈坚硬土状,手捏可碎,遇水易软化,局部夹强风化块。
该层仅见于部分钻孔,揭露厚度1.10〜9.50m,层顶标高-5.05 〜25.89m。
二、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层热带,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33mm为含水量W 30%勺弱透水层其存的湿润区。
雨季为1-9 月,多年平均雨日为144.7 天。
深圳台风次数多,平均每年7.3 天,台风影响时间为5-12 天,台风以6- 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盛期,多年最高气温38.7 C,最低0.2 C, 平均气温22.2 C,各月平均气温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
地下水在I区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晚、中更新统坡残积层土层中,属上层滞水类型,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H区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粗砂及晚更新统冲洪积砾砂层中,属潜水类型,水量丰沛,且微具承压性,主要靠大气降水及河沟、鱼塘中勺地表水勺补给。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西段为0.40 ~6.80m,东段为1.20〜13.00m,相应标高西段为9.29〜23.04m,东段为12.93~21.56m施工技术与措施1 深搅桩1.1 测放桩位大样1、测量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基坑支护平面图,进行深搅桩轴线放样,并做上记号,撒上灰线,将主要轴线标注到墙四周建筑物或围墙上,并加以保护。
2、深搅桩大样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大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检查。
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并在放线定位表上签字认可,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重新放样。
4.1.2 开挖沟槽深搅桩施工时,涌土很多,致场地不平整,且影响桩机移位。
水泥浆外溢影响场地整洁。
故在深搅桩施工前先常开挖沟槽,以平衡深搅桩施工时的涌土,保证水泥浆不外溢,维护场地整洁,也可加快施工进度。
1.3 深搅桩桩位放样1、沟槽开挖后,根据设计,用经纬仪进行轴线测放,用钢尺量距,确定桩位,桩位允许误差w 20cm竹签做出标记。
2、桩位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检查。
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并在放样单上签字认可,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重新放样。
1.4 深搅桩施工1.深搅机就位对中:按所放桩位对中,保持机体水平、钻杆垂直,使其垂直度误差<1%桩长,所有深搅桩均为双排双轴桩径0 200,桩长9.00 —14.00M,进入③一1 隔水层0.5 —1.00M。
西北角附近的浅坑部位深搅桩排向搭接为300mm其它纵横搭接均为200mm施工中严格控制就位的对中,校平和孔涤,以确保止水效果。
2、预搅下沉:启动深层搅拌机电机,搅拌下沉。
预搅下沉速度由卷扬机控制,一般不大于0.8 —1.0m/mn,搅拌下沉达设计桩长。
3、制浆:深层搅拌机预搅下沉同时拌制浆液。
深搅桩采用C3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15%水泥掺入量,水灰比0.5,外掺水泥重量的2%o木质素磺酸钙和0.5 %o三乙醇氨,浆液搅拌过滤后倒入集料坑。
制浆所用水泥进场均要有质保书,且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喷浆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提升,开动压浆泵,边喷浆边提升,现场应严格控制泵压、提升速度。
提升速度为0.6—0.8m/m i n。
5、重复搅拌:为使土层与浆液搅拌均匀,再次将深层搅拌机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复搅后再将深搅头提升出地面。
6、移位:桩机移位后在桩中心立即插入毛竹加强筋,毛竹顶高出桩顶标高200。
新桩位重复上述1〜5步骤进行下一根桩施工,直至两台桩机会合,最后用一台钻机施工剩余的几根桩,以保证其在24 小时内完整搭接,形成封闭的止水帷幕。
7、做好每根桩的施工记录,并经现场监理签字认可。
2 降水井2.1 降水井放样1、放样时需依据基坑支护设计图和工程桩桩位平面图测放降水井井位。
严防降水井与工程桩或其它地下设施碰撞而无法施工。
2、测放完毕后,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检查。
再报请业主监理验收后,在井位放样单上签字认可,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 降水井施工1、成孔:本工程共设计降水井29 口,成孔孔径800,井深12M。
成孔采用自造泥浆护壁,在软弱土层①-2层及②-2层应加大泥浆比重至1.3 ,以防缩径。
2、成孔验收:钻至设计深度清并孔后,请业主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安放井管:井管采用①300商品预制砼井管,每井上段4m为实管,在地面上要设明标志,并防杂物落入;下段为滤管,滤管外填滤料。
要求下管时对准孔中心,井管焊接时要求垂直、平整、同心,焊接牢固,缓慢下沉,不得碰坏滤网。
4、填滤料:井管按放到深度后,在井管四周围填经淘洗过的粗砂(俗称绿豆砂或毛米砂),投砂时要向井管内注水,在井管四周均匀少投、勤投,防止中间出现“架桥”空洞。
地表以下0。
5M用粘土填实。
5、洗井:滤料填完,井管稳定后,进行洗井,先向孔内注入清水,排出混水,直至流出清水,且抽水量正常即成井。
6、将井口加盖封闭,以防杂物落入。
7、做好每口井的施工记录,并经现场监理、业主代表签字认可。
4 支护桩及立柱桩4.1 桩位测放1、测量员在以上放样的基础上测放桩位,所有桩位均用①12钢筋头打入地下20cm且顶部涂以红油漆,以利检查核对。
2、桩位放样完毕后,测量员先将放样结果交项目技术负责验收。
3、项目技术负责验收合格后,再报请建设方工地代表或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经双方负责人在桩位放样单上签字认可,将放样结果形成资料性文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重新放样。
4、桩位放样误差w 2cm。
4.2护筒埋设1、沿桩位0.7m外钉四根①16钢筋头,使其两根连线交于桩位中心。
2、以钉入的桩位钢筋头为中心,挖一比护筒大10cm的圆坑,且底部要进入原状土》20cm3、埋设护筒时,其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w 20mm并保持护筒垂直。
埋设好护筒后,逐个测量护筒上口标高,以正确控制桩深,如遇松散填土,护筒易下沉时,应用铁丝将护筒与钻机机座固定。
埋设好护筒后,由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并请建设方或监理复核验收。
4.3成孔1、钻机就位时,钻机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即十字线交点中心)偏差w 20mm钻机底部垫设枕木,以保护钻机水平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