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地区尾矿库扩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XXX地区尾矿库扩容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甲级资质可研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企业简介 (1)1.2 项目概况 (1)1.3 可研编制的依据 (2)1.4 可研编制的原则及范围 (4)1.5 自然生态环境 (6)1.6 社会经济环境概况 (10)1.7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10)第二章尾矿库原设计内容及现状简述 (28)2.1 尾矿库原设计内容简介 (28)2.2 尾矿库现状 (30)2.3 扩容改造的必要性 (34)第三章尾矿库库容、等别及设计标准 (36)3.1 尾矿相关基础资料 (36)3.2 尾矿库扩容量 (37)3.3 尾矿坝高度的确定 (39)3.4 尾矿库等别 (40)3.5 尾矿库设计标准 (41)第四章尾矿输送系统 (42)第五章尾矿库扩容改造工程设计 (43)5.1 初期坝 (43)5.2 对已有尾砂堆积坝加高 (43)5.3 防洪排水系统 (45)5.4 观测设施 (51)5.5 回水系统 (53)5.6 值班房及通讯、照明设施 (53)第六章环境保护 (55)6.1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55)6.2 环境保护措施 (55)6.3 水土保持 (57)第七章安全专篇 (59)7.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对策措施 (59)7.2 库区安全及对下游影响分析 (63)7.3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64)7.4 防洪排水设施安全可靠性分析 (66)7.5 动态监测和通讯、照明等配臵的可靠性分析 (66)7.6 尾矿库安全管理 (67)第八章施工要求 (78)8.1 总体要求 (78)8.2 主要设施施工顺序 (78)8.3 主要设施施工要求 (79)8.4 施工安全对策措施 (83)第九章投资概算 (86)9.1 编制说明 (86)9.2 编制依据 (86)9.3 工程概算 (86)第一章概述1.1 企业简介有限公司位于栾川县潭头镇东北约3km,是一家由国营企业()转制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选矿厂自1991年建成投产以来,生产规模由100t/d扩建到300t/d,生产配套工程尾矿库、水源系统也随之进行了相应的完善。

选厂位于矿部的东北侧,尾矿库址位于选矿厂西北约200m的桃李沟内。

1.2 项目概况1.2.1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名称:有限公司桃李沟尾矿库扩容改造工程。

建设地点:位臵在栾川县潭头镇纸房村的桃李沟。

建设单位:有限公司。

1.2.2项目概况尾矿库址东南距选矿厂约200m,尾矿库上游是选厂供水水源地(小水库),下游是尾矿坝,是一个尾矿库和水源地相结合的复杂综合性工程。

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尾矿库现状地形图:原设计尾矿初期坝底标高557.00m,初期坝坝顶标高576.00m,尾矿堆积标高615.00m,总库容量103×104m3。

2001年10月由冶金部长春黄金设计院对原尾矿坝进行了增容扩建设计,将尾矿堆积坝的标高增高至634.00m,增加有效库容67×104m3,且对尾矿库另一侧的拦水坝进行了加高设计。

目前根据测量资料,该尾矿堆积坝标高已超过636.00m,已经超出了设计标高,总库容量已全部利用,需对尾矿坝进行扩容改造设计。

1.3 可研编制的依据1.3.1 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5.0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1996.10.30劳部发);(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5.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04.01);(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05.0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3.8);(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01.20);(10)《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监局令第9号,2004.05.17);(11)《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2)《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13)《矿山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资格考核规定》(劳动部[1996]35号);(14)《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6号令,2006.06.01);(15)《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监局令第18号,2005.02.01)。

1.3.2 技术标准(1)《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2)《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3)《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YS5418-95);(4)《冶金矿山尾矿设施管理规程》(冶矿字第185号(90));(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T11-1986);(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9)《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1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13)《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14)《防洪标准》(GB50201-1994);(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7)《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1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1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0)《矿山安全标志》(GB14161-1993)。

1.3.3 技术资料(1)《尾矿设施设计参考资料》(冶金工业出版社);(2)《尾矿库安全技术与管理》(田文旗、薛剑光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8);(3)《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1984年10月编制)。

1.3.4 项目委托书及基础资料(1)企业的《设计委托书》;(2)《河南省尾矿设施设计说明书》(工程代号[初575-2001])(冶金工业部长春黄金设计院.2001.10);(3)《有限公司桃李沟尾矿库安全评价报告》(中非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2004.07);(4)企业提供的1:1000和1:2000库区现状地形图以及1:500的尾矿坝纵剖面图;(5)《桃李沟尾矿库扩容改造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2008.12.03);(6)企业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7)设计人员在建设项目现场调查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1.4 可研编制的原则及范围根据企业《设计委托书》的要求和国家关于尾矿库设计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及标准,对企业委托范围内的该企业尾矿库扩容改造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

1.4.1编制原则按照尾矿库设计的有关规范及标准和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结合现场踏察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尾矿库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沟内地形和筑坝材料,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以尽量节省投资为原则。

充分体现工程与环境协调统一,适应可持续发展原则。

(1)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关于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规定;(3)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消除污染;(4)认真贯彻土地法、森林法、水资源法,少占农田和林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5)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投资;(6)易于施工,管理维护方便,易于操作;(7)体现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积极采用先进而实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1.4.2编制范围本报告对尾矿库扩容改造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依据、建设条件及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尾矿库的初期坝和尾砂堆积坝、防洪排水设施、防渗排渗设施、观测设施、回水设施等,尾矿库洪水计算和尾矿坝稳定计算,尾矿排放与筑坝,尾矿库安全运行管理和环境保护,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及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逐项分析和评述。

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科学的设计和建设依据。

1.5 自然生态环境1.5.1地理位臵与交通栾川县位于豫西伏牛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地理位臵,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北纬33°39′~34°11′之间。

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

潭头镇位于栾川县东北部,西邻秋扒乡,南连合峪、庙子、赤土店三乡镇,东依嵩县,北毗洛宁县,总面积277km2。

潭头镇交通便利。

旧祖路、卢潭路横穿全境。

南距县城65km,东北距洛阳市120km。

全镇26个行政村全部实施村村通工程,村级道路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发达。

项目区位于栾川县潭头镇纸房村的桃李沟内,为一山谷型尾矿库。

西南距潭头镇街约3km。

南距栾川县城65km,有S248、S249省道相通,向东转北有S322省道(洛阳—栾川快速通道)可达洛阳市,交通运输较为便利。

尾矿库交通位臵见图1-1。

图1-1 尾矿库交通位臵图1.5.2地形地貌栾川县为典型的内陆深山县,北有熊耳山,南有伏牛山,中部为熊耳山的分支遏遇岭,三条山脉纵贯全境,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大沟川。

栾川四面群山环抱,伏牛、熊耳两大山脉平亘县境东西,境西熊耳山支脉抱犊山自北而南险峰陡峭,构成“卢栾屏障”;境东伏牛山支脉杨山寨由南向北嵯峨迭障,自然形成“嵩栾藩篱”。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貌起伏跌宕,境内海拔高差悬殊,海拔最高峰为伏牛山主峰鸡角尖2212.5m,最低点谭头镇汤营村伊河出境水处450m,相对高差1762.5m。

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

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9.4%,海拔1000m 以下的低山区面积及河谷沟川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0.6%。

沟叉交织,形成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栾川县县城北部的中低山区,属中低山地貌。

区内山势陡峻,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为强烈,沟谷两岸山坡多处岩石裸露。

沟的方向为近西北—东南展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沟谷断面形状呈“V”字形,沟谷狭长,山岭起伏较大。

两岸山坡以杂草灌木为主,乔木稀少,有少量次生林,植被较为茂盛。

1.5.3水文气象栾川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端地处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偏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