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弥儿有感1500字
看卢梭的《爱弥儿》,书中倡导自然主义教育。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就是按造物主对人的安排与设计即按孩子的身心规律去教育孩子,不可以把孩子当成小大人,也不可以拔苗助长。
朱永新说儿童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这句话是有时代意义的,不会过时。
我如果是清朝乾隆就会说这些思想我泱泱大国过去就有,即把老子的无为而治变成无为而教。
今天看到了第二卷,共五卷。
这本书翻译成白话文有800多页,我不知原著多少页。
在我看来,德国幼儿园不教知识也是深受卢梭影响。
按人的自然规律幼儿还不会用理智思考,因此教知识不合适。
此书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看这本书即卢梭的《爱弥儿》到第二卷完,我有个感想,卢梭告诉我们幼儿有幼儿的规律,儿童有儿童的规律,青少年有青少年的规律,青年有青年的规律。
不过这些知识变成了全人类都知道的常识。
因为当代人都是从幼儿园读到大学。
西方学者称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
如果你没看过,怎好意思说自己懂西方教育。
要想自己懂西方教育这三本名著都要看过,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精读,起码要游览一遍。
我《理想国》看完了。
《爱弥
儿》已看完二卷,共五卷。
《民主主义与教育》潦草的看过。
于是说自己懂西方教育底气有点足了。
卢梭的《爱弥儿》教导人类采取自然主义教育法,希望我人类根据造物主对人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设定和安排来教育。
说的简单点,不要对一个三岁孩子讲爱情。
既然卢梭此书本意如此,那书中就有人类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规律。
此书从幼儿讲起一直到青年,所以书中介绍了人类各个阶段的规律。
有些规律已经是人类的常识,有些规律我们注意到但是无意识,看了卢梭的书会大吃一惊浑然大悟,所以卢梭说出了我们说不出的感觉。
我们只要把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融会贯通就不虚看此书了。
《爱弥儿》第四卷看完了,想写点什么。
突然想到就算你读后感写的再好也不如翻译的人写的《出版说明》,《出版说明》是翻译人读原著的读后感。
译本共五卷。
第四卷第五卷其实内容多得可以单独成书,都有200多页。
第四卷给人震撼是一个牧师的自白,他对自己如何走上牧师之路的反省是惊天地泣鬼神。
我在想有没有人把我为什么当老师的自白也写的如此惊天地泣鬼神。
这个牧师找到了自己,当牧师是他一生的志业。
那有这样的老师吗?有没有老师找到自己,觉得自己天生就是教书坯子,觉得教书是自己一辈子的志向?如果这老师是基督徒他会直觉到他当老师是上帝的旨意。
这样的老师有吗?
卢梭把《爱弥儿》写得很有文采,所以翻译成中文后也很有文采,如诗如歌,文笔优美。
自然主义教育法其实与道家的顺其自然几乎一模一样,无为而教就是顺“其”自然而教。
这里的“其”指学生。
第五卷是婚烟教育的指南。
卢梭讲了理想的婚烟中男女是怎样的。
这种理想的婚烟在当代也有许多人孜孜追求。
我喜欢这样的婚烟。
苏菲、爱弥儿都是理想的伴侣。
当男人应学爱弥儿,当女人应学苏菲。
遇到爱情,人会怎样,及爱情是什么?卢梭在《爱弥儿》第五卷有深刻的揭示。
看了震撼心灵醍醐灌顶。
我国有像孔子一样教书的老师。
我在看卢梭的《爱弥儿》时想到能不能像卢梭教爱弥儿一样教书?看书知道卢梭这老师有种非常强大的教育能力,他能预见自己这样教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
我们当老师有这种能力吗?有这种能力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比如许多老师知道如果教书就是刷题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他教书就不刷题而是教素质。
不过有种老师是假装睡着的,这没办法。
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他知道教书如果只是刷题的后果但他还是刷题。
卢梭博闻强识,教育能力卓越非凡,按当代讲就是可以从幼儿园一直教到大学,这样的老师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卢梭既是幼儿名师也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名师。
怪不得有人把此书当小说。
在第五卷快看完时我有个心得。
上帝创造亚当夏娃,卢梭创造了
爱弥儿和苏菲。
不看附录爱弥儿苏菲的爱情真让人感动。
那附录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无常会导致爱情变质吗?人生无常会导致双方背叛对方吗?在附录中卢梭写了一个妻子背叛丈夫那丈夫会有什么反应。
爱弥儿的书中自白就是反应,自白的如诉如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