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野武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特点北野武在日本有“日本暴力宗师”之称,他的作品,有着许多独到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
所谓暴力美学,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的暴力面和暴力行为。
北野武的电影,其中的暴力大多数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意料不到,同时他的电影中,暴力往往包涵着温情,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
“迅速,突发,迅雷不及掩耳的暴力动作,是北野武构思和设计中最迷恋,最精心的段落。
”在他的电影中,暴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正义,一种惩恶扬善的象征,反而不是变的那么可怕。
无论是《花火》中的山田,还是《兄弟》中的大佬,他们都给人一种感动,给人一种正义感。
其中,影片中暴力的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揣摩的。
一、硬汉——北野武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核心人物纵观北野武的电影,可以感受到他的影片中所蕴含的日本民族的本土特色。
日本是一个很奇特的民族,他们的生死观不同于其它任何一个民族,他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像樱花一样骤然开放,凄然凋零,才够悲壮、够洒脱,他们欣赏樱花不单单是赞美其花开时的绚丽,同时还赞叹它短暂的生命。
“生如樱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就是日本人对于生命的认知。
”因此正是由于这种民族特色的影响,所以在北野武的影片中,都会存在一个让人肃然起敬,够悲壮、够洒脱的硬汉形象。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的出现往往配合上一个暴力的人物。
就像《花火》中沉默寡言的山田一样,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往往都会有一个硬汉形象的出现。
如果没有了硬汉形象的存在,那么北野武的电影也就缺少了其本身的意义,其电影也就缺少了其独有的特色。
硬汉的出现,增加了电影的很多可看性及戏剧性。
在北野武的暴力电影中,暴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硬汉形象的存在。
剧中的硬汉往往是暴力产生的引发者。
“他塑造的硬汉绝无英雄的造型和魅力,像是在穷街陋巷中混迹发家的帮哥,有一种浓郁的下层生活气息。
是一个执着而决不妥协的小人物。
”他们或者是郁郁不得志的小警察,或者是帮派中的小头目,凶暴是他们的特征,但是其内心却是温柔的。
影片《凶暴的男人》中,北野武所饰演的警察凉介,是一个不得志的警察,在警所干了很多年,但是依旧是一个小警员,而且由于其暴躁,不冷静的性格,常常受到上司的批评。
与此同时,他还要照顾家里有病的妹妹。
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却莫名其妙的被人暗杀,为了给朋友报仇,凉介独自走上了他的人生之路。
凉介的形象可谓是成为了硬汉形象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二、沉默——北野武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核心特征与其他的导演所不同的是,北野武的暴力电影具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沉默暴力的展现。
在电影中,男主角的暴力往往是瞬间产生,再瞬间的结束。
他们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旦打斗,却像是另一个人一般,残暴而无情,冷酷而残忍。
而沉默暴力这一特点的产生,也可以说是北野武深受日本民族文化影响的结果。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会有一些武士道影子的出现。
在其拍摄的电影中,沉默暴力的展现也是深受日本武士道思想的影响。
在以前的日本社会中,沉默少言被认为是男子的美德。
“喜怒不形于色”才被看作是伟大人物的本色。
因此在北野武的电影中,男性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大多是沉默寡言,但是做事却雷厉风行,果断干练。
他们在暴力进行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打斗的动作而不是言语的表现。
在冷静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暴力行为,更加的让人震撼。
很难用一两个词概括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但“菊与刀”这个词,却很贴切的形容出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特点。
而“菊与刀”这种文化,在北野武的作品中大有体现。
“在日本的文化中,有两种极致的元素,一种是崇尚自然的唯美主义,一种便是血腥暴力。
因而在日文里,悲哀与美是相通的。
日本的古典艺术作品,往往充满了哀伤与幽怨的情调。
菊花,高雅,柔和;刀,好斗,残忍。
”而北野武电影中的人物也恰恰体现了“菊与刀”这个特点。
他们都是铁骨柔情似的人物,温柔和残忍并存。
在北野武的作品中,其刻画的主人公性格都是矛盾的。
他们既对生活有所眷恋,同时还对生活充满了厌恶之情。
这种矛盾的个体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使得他们很难真正的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有时,他们会把自身的情感寄托在暴力之上,在暴力的过程中,他们会达到内心的一种解脱,一种心灵的释放。
硬汉们越是表现的沉默,就越会体现出他们内心的孤独。
影片中的暴力都是无声无息的开始,又无声无息的结束,整个暴力的过程都是一闪而过,虽然暴力的过程是短暂的,但是留给观众的思考却是长久的,这样的暴力场面更加的触目惊心。
例如在影片《玩偶》中,男女主人公松本和贡田,为了不让贡田自杀,松本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将俩人绑在一起。
俩人一起行走,像是成为了一体,一路上,俩人都很少有言语的交流,鲜艳的画面色彩,孤独缓慢的行走,正是这种画面,使观众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俩人像行尸走肉般的行走着,没有任何的感情,给人一种压抑感。
看似温柔的外表下,其实是蕴含着一种暴力。
这种暴力是无言的,是不能用确切的东西来表达,但正是这种隐藏下的暴力,才会让人更无助,更迷茫。
三、暴力与温情同在每次看完北野武的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会被影片中的一些场面所感动,内心都会有一种情愫在涌动。
时间久了,慢慢的就会发现,让我们感动的东西,就是北野武电影中所具有的人间的温情。
温情是人们都想拥有的,谁都希望身边会有一个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的人存在,谁都希望身边会有一个依靠。
温情,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东西。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也是如此。
北野武的影片,温情无处不在。
例如影片《坏孩子的天空》中,小马和新志俩人之间的友情,就会勾起我们很多的回忆,尤其是影片的一开始小马载着新志在校园的操场上绕圈的画面,加上久石让的配乐,一种温情瞬间体现了出来,一种浪漫、诗意的画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花火》中山田和妻子最后一次在海边,看着大海,看着一个女孩在海边上奔跑。
妻子在影片中一直都未开口说话,但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妻子对着丈夫说了一句:“多谢你,谢谢你的一切。
”不用太多的语言,仅仅这一句话,就已经足够体现出夫妻之间的情感。
北野武电影中的温情,是细水长流型的。
他追求的不是惊天动地的感觉,而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平淡的感动。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温情的体现是细小入微的。
他的温情,或许是主人公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或许是一个很普通的画面、或许是一段恰到十分的配乐。
总之,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温情的东西都是很细小的细节。
正是这种微小的东西,维持着我们的感动。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温情的东西一直持续着。
首先影片的基调是以大海的蓝色和夏日的新绿为主,这两种色彩,都是暖色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温馨、浪漫。
其次在影片中,导演在刻画正南和菊次郎之间的友谊时,也体现出一种温情。
菊次郎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开始他对正南不管不顾,俩人的关系相当于陌生人,但在与正南的旅途中,俩人的关系渐渐的发展,最后俩人成为了真正的朋友,这种细水长流的刻画和生活的融入,恰到其分的体现了人间温情在的思想。
四、大海——北野武电影暴力美学的极致表达很难再找出一个导演像北野武那么喜欢拍摄大海。
在北野武导演的电影中,几乎每一部影片中都会出现海的场面,海滩上的嬉戏打闹、海滩上的打斗、海滩上的烟火表演。
海,似乎和北野武有着不解的情缘。
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北野武肯定特别的喜欢海,但事实正好相反,北野武本人特别的怕海。
在电影中,海的出现,是一种象征化的符号,表现了一种归宿和一种人生的终点。
在人们的心目中,海是美好的象征。
很多人都喜欢海,喜欢它的一望无际,喜欢它的静静的蓝,喜欢听海浪的声音。
海是一种美的象征。
但是在北野武的影片中,海其实是一种符号的存在。
海虽看似平静,但却是一个隐形的杀手,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命丧海口。
所以海在北野武的影片中,是以一种暴力符号形象出现的。
对于北野武来说,海是生命的终点站。
就像是人一出生就会看到医生一般,海是一个人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好的场所。
大海的美和残酷的死,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像是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一般,主人公茂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大海吞噬了生命,没有任何的征兆。
因此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会给人传达出另一种信息,那就是海也是危险的。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海都是作为一种冷暴力符号来体现的。
在他的电影中,武器不单单是刀和枪,海有时候会变成一种惩罚的工具。
例如影片《奏鸣曲》中黑道中的大哥会让自己的小弟把抓的敌人浸在水中,让他们招供。
这时的海,就成为了一种间接性的武器。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很好的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和暴力情劫表现出来,他电影中的暴力不是为了而暴力,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北野武内心的困惑、迷茫和对社会的批判,其中的暴力大多数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意料不到,同时他的电影中,暴力往往包涵着温情,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
参考文献:[1]倪震.北野武:日本新电影的象征.[J].《当代电影》2000.4.32页[2]李雪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79[3]汪献平.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113[4]本尼迪克特(美),菊花与刀,[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5]汪献平著,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8.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