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地理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列地区中,人口稀疏的是()A. 欧洲西部B. 两极地区C. 亚洲东部和南部D. 北美洲东部【答案】B【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地区,这些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如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工农业历史发展悠久,经济发达;世界上的人口稀疏区有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两极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疏。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

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

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

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

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1亿以上的7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5%以上。

2.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 10‰B. 3‰C. 17‰D. 7‰【答案】 B【解析】【分析】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3.随着我国国力增强,汉语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关于汉语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语仅在我国使用 B.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C. 东南亚居民都使用汉语D.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答案】 D【解析】【分析】解:汉语不仅在中国集中分布,在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地区都有分布;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东南亚居民很多人使用汉语,也有越南语,泰语等;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故答案为:D【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4.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A. 平遥古城B. 安徽皖南古村落C. 傣族竹楼D. 丽江古城【答案】 C【解析】【分析】解: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城市和乡村;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等;傣族竹楼尚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C【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5.塔吉克斯坦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000以上,该国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

读“塔吉克斯坦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塔吉克斯坦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深居内陆②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③境内有大量冰川分布④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2)塔吉克斯坦的城市集中分布在该国西南部,主要原因是这里()A. 纬度较低,阳光充足B. 地势较低、水源充足C. 气候温和多雨D. 平原面积广大【答案】(1)A(2)B【解析】【分析】(1)塔吉克斯坦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熟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大部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其中一半在海拔3000米以上,冰川广布,综上所述,本题A符合题意。

(2)从图中可知塔吉克斯坦的西南部,地势较低,河流多,水源丰富,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塔吉克斯坦,全称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位于阿富汗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之间,是中亚五国中唯一主体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国家。

(2)一搬在地势地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聚落分布密集。

6.(广安)下列城市,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的是()A. 巴格达B. 开罗C. 麦加D. 耶路撒冷【答案】D【解析】【分析】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称为圣城。

故选:D【点评】耶路撒冷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古城。

阿拉伯人习惯地把它叫做“古德斯”,即“圣城”。

在犹太人的语言希伯来语中,“耶路”是“城”的意思,“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平之城”的意思。

耶路撒冷建城几千年以来,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奉它为“圣城”。

7.(昭通)2007年5月17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为突出语言多样性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及国际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意义,通过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语言年”。

决议强调,联合国的6种官方语言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必须在联合国的信息发布过程中得到恰当的使用,以便消除英语和其他5种官方语言在使用程度上的差异。

下列不属于联合国官方语言的是()A. 汉语B. 俄语C. 葡萄牙语D. 英语【答案】C【解析】【分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评】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8.(自贡)如图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1)1999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大约是()A. 10%B. 16%C. 26%D. 30%(2)该国乡村人口最多时出现在()A. 1961年B. 1976年C. 1995年D. 2010年【答案】(1)D(2)C【解析】【分析】(1)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城市人口的比重。

根据图示1999年该国城市化水平约为30%,所以城市人口比重大约是30%。

(2)根据图示:乡村人口数最多时出现在1995年前后,乡村人口接近90000万。

故选:(1)D(2)C【点评】(1)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解答该题要会判读地理图表。

9.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A. 武夷山B. 太行山C. 雪峰山D. 戴云山(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A. 防震B. 防风C. 防洪D. 防沙(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答案】(1)D(2)B(3)D【解析】【分析】(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故答案为:D。

(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

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

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

故答案为:B。

(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

故答案为:D。

【点评】(1)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连绵不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素称“东南山国”。

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太姥山脉、戴云山脉、玳瑁山脉、博平岭山脉。

(2)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在夏秋季节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

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0.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的是()A. 亚洲南部B. 南美洲东部C. 欧洲D. 亚洲东部【答案】B【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地区中,亚洲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都属于人口稠密区,南美洲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而在高纬度高寒地区,高山高原地区,干旱沙漠地带和湿热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比较稀疏。

11.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B.环境污染不断加重C.人均粮食不断上升D.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枯竭④环境污染加重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1)B(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所以正确的是B。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

所以正确的是B。

【点评】(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