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语句翻译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

是时上年老,宠姬赵婕妤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

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汉书·霍光传》)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①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②(《资治通鉴·卷二一五》)①②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划线的两个句子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

子贡请往说之。

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选自《吕氏春秋》)①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②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4.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魏源《海国图志》)(1)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译文:(2)不如樵夫之一足。

译文:5.将下面一段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解(郭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1]曰:“是人,吾所急[2]也,至践更[3]时脱之。

”(《史记·游侠列传》)注释:[1]尉史,县尉手下的书吏,古代管户口的小官。

[2]急,重也。

[3]践更,按期轮番服役。

译文:6.将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未画线的句子已译出):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尽心下》)译文:孟子说:。

所以在那些听到伯夷的风格和操守的人当中,即使是贪婪的人也变得廉洁了,懦弱的人也变得意志坚强了;7.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耳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

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

”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为天下莫能当。

译文:(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译文:(3)王终遣之,即如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译文:8.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

太宗谓玄龄、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玄龄等拜谢。

魏征进曰:“臣不解陛下责,亦不解玄龄等谢。

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责其访问官司,臣所不解。

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守,臣实不喻。

”太宗深纳之。

—《大唐新语·极谏》(1)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卿事?译文:(2)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营造,何容不知。

译文:(3)陛下所为若是,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

此乃事君之道。

译文:9.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

译文:(2)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译文:(3)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译文:10.阅读下面的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察传》(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3)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11.翻译下面这段文字。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译文:文言翻译专题练习参考答案和评析1.这时武帝已年老了,(他的)宠妃赵婕妤有一个儿子,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

仔细观察众大臣中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整段译文】征和二年,卫太子被江充败坏(因受到宦官江充的诬陷而自杀),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又都有很多过失。

这时武帝已年老了,(他的)宠妃赵婕妤有一个儿子,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

仔细观察众大臣中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出游五柞宫,得了重病,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

”【评析】这句话翻译的难点在后面的长句,其中有两处,一是“负成王”,二是“朝诸侯”。

武王死时成王(姬诵)只有13岁,由周公(名旦)辅佐,所以他抱着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见。

“朝”是使动用法,课文《过秦论》中学过“序八州而朝同列”,“朝”的用法相同。

“朝”是及物动词,文言中作使动用法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一旦不及物动词作使动用法,可能会构成难点。

2.①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事业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权势地位将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除掉。

②有时假装与他们友善,用甜言蜜语来引诱(他们),却在背地里(或暗中)陷害他们。

【整段译文】李林甫为宰相后,(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声望功勋事业高于自己的,以及被皇上器重、权势地位将要接近自己的人,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除掉,尤其忌恨有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

有时假装与他们友善,用甜言蜜语来引诱(他们),却在背地里(或暗中)陷害他们。

【评析】①“才望功业”要逐字译出,文言翻译时经常要把单音词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②“啖以甘言”,“啖”的本义是“吃”,使动用法就是“给吃”(喂、饲养,款待),再引申为抽象的意思:引诱(收买)。

其实“啖”在现代汉语书面语言中也可以表示引诱、收买,如“啖以厚利”“啖以高官厚禄”等,就是用什么来引诱(收买)某人。

“以甘言”是介宾结构后置,翻译时要提到谓语动词之前改作状语。

3.①有一个刚当了孔子学生的粗人(或乡野之人)②说话也都像你这么清楚啊,哪里像刚刚那个人那样!【整段译文】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

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理他那套。

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跟他说吧。

”便对那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那农民很高兴,对他说:“说话也都像你这么清楚啊,哪里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评析】①是一个定语后置短语,“鄙人”是中心词,“始事孔子”是后置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此外,“事孔子”在这里是指做孔子的学生,不是做孔子的仆人。

②“独”作反诘副词,“向”表示时间概念,先前、刚才的意思。

这两个词课内都学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全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桃花源记》:寻向.所志;《石钟山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能正确译出这句话的几乎没有。

这就涉及到课内知识向课外迁移的能力。

4.(1)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亲自实践了然后才知道事情的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2)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

【整段译文】接触了实际然后才知道事物的真相,亲自实践了然后才知道事情的艰难,哪有不实践就能够知道的呢?翻阅五岳的地图,以为了解山了,(实际上)不如打柴的人上山走一趟;谈论大海的广阔,以为懂得海了,(实际上)不如做买卖的人在海上望一眼;讲说各种珍品的食谱,以为知道美味了,(实际上)不如厨师尝一口。

【评析】(2)涉及“足”的名词动用和古汉语中动量表示法。

按下文中的“一瞥”“一啜”中,“一”字后都是动词,可以推断“足”也应是动词,正如“手”作动词表示“拿”“握”,“足”作动词自然是“走”“行”“去”的意思。

古代的动量表示较多的是数词直接加动词,译成现代汉语就应当是“动词+数词+动量词”了。

例如《隆中对》中的“凡三往,乃见”,“三往”就是“去(了)三趟”。

5.郭解进出家门,人们都躲避他。

只有一个人傲慢地看着他,郭解派人打听他的姓名。

郭解的一个门客要杀他。

郭解说:“同居一乡而不被他敬重,这是因为我的德行有欠缺的地方,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托县里管户口的小官说:“这个人,对我很重要,到轮着他当役的时候免掉他的。

”【评析】这道翻译题主要是训练考生如何利用注释。

翻译不完全等于注释,应当根据上下文考虑灵活贴切地对译,而不能照搬注释。

比如古代汉语中的“既”放在动词前常作“已经”解释,但翻译时常要把“既+动词”译成“动词+以后”,这样的例子很多。

另外还有“箕踞”这个词学生比较陌生,它在《荆轲刺秦王》(现收入语文读本)中出现过。

所谓“箕踞”,就是两脚前伸,两膝微曲而坐,因为伸出双腿的形状像个簸箕,故有此名。

表示不拘礼法、傲视的意思。

6.圣人是百代人的老师,伯夷和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

……在那些听到柳下惠的风格和操守的人当中,即使是刻薄成性的人也变得厚道了,胸襟狭窄的人也变得宽宏大度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