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书籍心得体会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
髓。
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
才会使自己拥有一对永折不断的翅膀。
近来我阅读了青春之歌这部优秀红色经典书籍。
在积累自身素养的同时,也更深入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和感人事迹。
读过程中,我始终被书中的先进人物导引着,陪他们在成长和征战的道路上前行,感觉像在和林道静这样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同呼吸,共命运。
通过仔细品我读了解到:青春之歌以“九一八”到“
九”运动,这些历史时期的爱国学生为背景,描写了以此大学生为中心的一批爱国进步青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塑造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反蚋了在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掘起和分化。
表现中国的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不断更新自己,摆脱旧思想来束缚的曲折成长
过程,说明了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才是唯一正确出路,才能拥抱起美好
青春。
主人公林道静,她是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无
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典型。
她是一个成长中的人物,是30年代在党和革命斗争中培育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典型。
林道静具有执
拗、倔强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劳动者的善良品质。
她的家庭,使她 资产阶级的温情、狂热,不切实际的幻想。
她离家后,走的是个
人反抗的道路。
她和余永泽分手,是对封建制度的大胆挑战,
热情有余,冷静不足,缺乏斗争经验。
初见戴愉,仅凭一声“同
志”的称呼便在惊奇之余讲出了全部秘密,这都有说明她单纯、
作,克服了自身弱点为,成为一名先锋战士。
林道静被写得充实
丰满,生动感人,她在一系列革命实践中变为坚强,
政治上逐渐 成熟起来。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
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依旧
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 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 有着
不一样的“青春”。
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
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 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 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
壁……面对层层苦难的打击, 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 充满坎
坷,艰辛异常。
可她只当这些灾难、痛苦是人生的调味剂, 从不向命运低
头,这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革命青年的光辉理想和
受到了教育,也给她打上了一定的阶级烙印,
在她身上体现出小
现了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反抗精神。
参加革命后也
幼稚、缺乏斗争策略。
入党后以坚强的信念为党忠实、
顽强地工
却遭
勇于献身的革命热, 情, 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强大的促人奋发的
感染力。
想起有位伟人说过,追求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
诗人席
慕容也曾感慨: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
本太仓促的书。
客观上的美丽往往是短暂的,就像鲜花的烂漫与
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绿与枯黄,就像容颜的妩媚与憔悴;但是生
命的咼贵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尔所说“人只是
根芦苇,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高贵就在于思考。
”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活中转瞬即
逝的美丽就会在心底凝固为永恒。
林道静在党的引导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最终决定跟党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向康庄大道!
我们一生中最美丽最灿烂的青春季节,她孕育着早春的生
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果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
青春充满诗意而不缺乏拼搏的激情;时尚浪漫而又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在青春之歌中,我们跟随林道静一起,追寻一种温暖,种力量,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读红色书籍心得体会2-
很荣幸能够大家一块分享我阅读红色书籍的心得体会。
这是段最圣洁的心路历程,亦是一次最震撼的精神洗礼,我很自豪
我能拥有这样一份宝贵的体会领悟。
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 重温那段历
史的过程,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
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
作为生处和 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 躯的革命先
辈。
红岩这一伟大的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
括。
它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 重庆地下党组织的革命志士在
国的诞生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感人故事。
书中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
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 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 竹
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 令人难忘的
革命英雄形象, 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
思想光辉。
太多太多令人愤慨的场景,太多太多让人震撼的情节
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正是烈士们的鲜血把巍峨耸立的红岩染得
更加红艳,犹如一部波澜壮阔、激越悲壮的革命乐章。
红岩精神,
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
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
应该永远
美合作所”集中营里与国民党特务、
军警展开顽强斗争,为新中
歌颂了 我无法忘怀, 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无畏精神、
钢铁意志深
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
是革命先辈为
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
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
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
”这是红岩中
新中国成立时一个黎明的描写。
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
活。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将他们铭记在心!然而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
地获取知识的劲头,随时为理想,为革命献身的热情,作为当代大学生和预备党员的我不禁汗颜。
重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份震撼依然激荡于胸。
保尔虽出
生贫寒,但坚持不懈,即使双目失明,四肢瘫痪,依然没有放弃
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
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
主义战士。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
回答了这一问题-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
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决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努力着,坚持着写作,可以想象每写一个字,他都
需要付出何其艰苦的劳动呀!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创
作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
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
盈眶,心潮澎湃。
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我感慨,我震撼,我崇敬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不断地在书中寻找答案,终于明白了,是那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在支撑着
他勇敢走下去,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