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三片工作面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更好的优化右三片工作面通风系统,经研究决定,右三片工作面通风方式由原上行通风调整为下行通风。
一、具体调整原因
1、右三片工作面上巷(回风巷)现机电设备较多,且为工作面运输顺槽,一旦有害气体超限影响上巷机电设备正常工作,同时存在安全隐患。
2、工作面上行通风时右三片上巷为工作面回风巷,右二片下巷为进风巷、两巷间联络川内部漏风相对严重。
3、工作面上行通风时,右三片上巷与右二片下巷之间联络川风门一旦同时打开,将造成风流短路导致右三片工作面风量不足,通风系统稳定性差。
二、风流变化情况
现右三片工作面通风系统:(详见附图1)
新风:轨道下山→右二片下巷→中部轨道联巷→右三片车场→右三片下巷→右三片工作面
乏风:右三片工作面→右三片上巷→右三片上巷回风绕道→回风下山。
现中部皮带联巷尾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
新风:右二片下巷三川处局部通风机→三川→右三片上巷→中部皮带联巷→掘进工作面
乏风:掘进工作面→中部皮带联巷→右三片上巷→右三片上巷回
风绕道→回风下山。
调整后右三片工作面通风系统:(详见附图2)
新风:轨道下山→右二片车场→右三片上巷→右三片工作面
乏风:右三片工作面→右三片下巷→右三片车场→中部轨道联巷→右二片上巷→右二片上巷回风绕道→回风下山
调整后中部皮带联巷尾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
新风:中部皮带联巷→掘进工作面
乏风:掘进工作面→中部联巷二川→中部轨道联巷→右二片上巷→右二片上巷回风绕道→回风下山
三、具体实施方案
1、新建中部轨道联巷车场调节风门一组、新建右三片上巷回风绕道调节风门一组,新建中部皮带联巷临时风门一组,以上三组新建风门处于敞开状态。
2、敞开右二片上巷回风绕道风门。
3、敞开中部轨道联巷梭车头风门、右三片上巷加一川风门同时关闭中部轨道联巷车场风门、右三片上巷回风绕道风门,右三片工作面下行风通风系统改变完成。
4、风流稳定后敞开中部轨道、皮带联巷下部联络川风门,关闭中部皮带联巷上部临时风门,中部皮带联巷尾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改变完成。
5、拆除右二片上巷回风绕道风门、中部轨道联巷梭车头风门、右三片上巷加一川风门。
6、为进一步优化右三片工作面通风系统,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在右二片下巷三川半以里、右二片下巷四川增建永久密闭各一道,中部联巷一川、右三片上巷一川、二川、三川各增建挡风墙两道。
7、原右二片下巷三川局部通风机移设至中部皮带联巷。
8、原中部轨道联巷局部通风机移设至中部皮带联巷二川上部。
(以上构筑设施具体位置详见附图2)
四、通风系统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1、永久风门建筑必须按质量标准严格施工,建筑位置必须选择在实帮实顶处,墙体四周要掏槽,灰浆饱满,墙体四周反边要抹严,保证施工完毕后风门及墙体不漏风。
2、通风系统调整前,通风队提前组织人员对井下通风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减少漏风,新建通风设施应在调风前砌筑完毕,风门处于敞开状态。
3、通风系统调整前,安全监控人员认真检查各类传感器保证传感器灵敏可靠,数据传输正常。
4、通风系统调整前,测风员对全井风量进行详细测定,确保风量满足《规程》规定。
5、通风系统调整前,机电队指派专人负责检查井上、下通讯系统,确保通风系统调整期间井上、下通讯畅通。
6、通风系统调整前,机电队指派专人负责切断右三片上、下巷及工作面所有电气设备电源。
7、通风系统调整前,通风队安排开、关风门人员到位对所负责风门进行检查,中部轨道联巷车场、中部皮带联巷头、一片车场岗哨人员到位,确定无异常后向调度室汇报。
8、通风系统调整前,右三片上、下巷、工作面及中部轨道联巷作业人员由各队带班队长带领撤离至右二片下巷进风巷中进行待命,到达右二片下巷后各队带班队长负责向调度室进行汇报。
9、待调度室核定右三片工作区域人员已全部撤离、电气设备已全部断电后方可通知现场负责人通风队队长刘同树开始工作。
右三片通风系统调整工作,严格按具体实施方案要求执行。
10、通风系统调整时,监控室值机人员要认真观察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变化情况,发现超限报警立即向调度室汇报,通风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通风系统调整完毕30分钟后,由瓦斯检查工和测风员负责对右三片工作面风量及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上报调度室,确定右三片工作面风流稳定,风量、有害气体浓度均达到《煤矿安全规程》《右三片工作面采煤作业规程》要求后,调度室方可通知作业人员进入右三片工作面。
12、瓦斯检查员对井下各个电器及开关附近20米以内风流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查,只有瓦斯浓度低于1%时方可进行送电。
坚持“谁停电、谁送电”,停送电工作严格执行《灵露矿停送电制度》,严禁私自对电器设备进行送电。
13、通风系统调整完毕后,通风队安排测风员对全井风量进行测
定、瓦检员对老区老口进行检测,同时安排专职密闭检查人员对老区老口连续检测十天,观察通风系统调整后是否对其有影响。
14、通风系统调整完毕后,监控室值机人员要认真观察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变化情况,发现超限报警立即向调度室汇报,通风队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5、通风系统调整完毕后,通风队对进、回风隅角进行气样采集分析工作。
16、右三片工作面回风隅角安设风流引射器,用于稀释回风隅角有害气体。
17、胶带运输机运转时必须打开水幕及转载点喷雾,达到净化风流效果,如果胶带运输机巷煤尘飞扬较大,可增设两道全断面净化水幕。
18、加大对皮带输送机、机电设备隐患排查力度,杜绝外因火灾。
19、通风系统调整后,将右三片上巷注氮管路延接至工作面进风隅角。
(详见附图4)
20、通风系统调整后,对右三片束管监测系统进行调整:右三片上巷→右三片中间巷→右三片下巷→右三片工作面采空区。
(详见附图4)
五、砌筑密闭墙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现场必须有一名队级领导进行跟班作业,负责现场安全监护工作。
2、密闭墙体为红砖、砂、水泥结构,墙体厚度不小于0.5m。
3、密闭墙选择巷道支护完好,无片帮、漏顶、杂物、积水和淤泥处砌筑,严禁有导电物体穿入密闭墙体内。
4、砌筑密闭墙时必须对巷道周边进行掏槽,掏槽深度不得小于0.3m,见实帮、实底、实顶。
5、作业前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指派专人监护顶板,如发现有害气体超限或顶板压力突然增大,必须停止施工,撤出人员。
6、掏槽过程中,挖出的煤矸杂物及时清理干净,严禁堆放密闭墙体内。
7、码放物料时,物料必须靠帮码放整齐确保撤退路线畅通无阻。
8、砌筑密闭墙时,当墙体高度超过1.5m时要搭设脚手架,脚手架必须固定牢固以防架倒伤人,否则不准作业,作业人员站在脚手架上时一定要站稳,同时系好安全带,防止从脚手架上摔落下来。
物料严禁码放在脚手架上,施工时物料传递必须手把手。
施工完毕,脚手架上人员下架时要小心,严禁从脚手架上往下跳。
拆除脚手架时要按照捆绑顺序进行拆除,并将拆除的材料放到安全地点码好。
9、密闭墙应设有观测孔、措施孔,措施孔口内必须用沙子进行封堵,封堵长度不得小于0.5m,且观测、措施孔口必须设置堵头确保严密不漏风。
10、施工密闭墙时,要求墙体无重缝和空缝并勾缝,墙面必须平整、无裂缝、抹面,每平方米内凸凹不应大于10mm。
11、砌筑密闭墙时,必须与煤壁结实,密闭墙与巷道四周必须抹有不小于0.1m的裙边。
12、密闭墙体抹面完毕后,及时对密闭墙进行刷白,清理好密闭墙体前5m范围内的废弃物料和杂物,做好文明生产工作。
13、密闭墙砌筑完毕后,在密闭墙体前设置栅栏、警标、密闭施工说明牌、密闭检查牌板。
构筑栅栏时,必须全断面构筑,栅栏为正方网格状,每个网格标准为0.2×0.2m,并设置密闭检查人员进出密闭的行人门。
(详见附图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