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之思考胡文莲(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西安710075)摘要:本文基于对陕西中小企业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对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08(12)-0007-03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发改企业〔2005〕966号)》等法律、文件精神,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建设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经过近两年多来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企业与银行共赢格局。
截至2008年4月底,全国累计已组织对中小企业培训及宣传84056次,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121.98万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提供查询47.03万次;累计已有58542户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20809户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2218.51亿元。
近年来,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势头。
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达107.6万个,从业人员60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6343亿元、利润总额443亿元。
中小企业个数、就业人数、实缴税金、出口额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9%、70%、38%、50%以上,为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仍有一些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差,信用问题比较突出。
个别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意拖欠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这些信用缺失问题,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了市场交易效率。
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得到征信法规的支持,使征信机构能依法对中小企业进行征信,但目前国家没有法规及政策对可以收集和使用的中小企业信息内容、采集方法和使用范围做出明确规定。
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分散于工商、税务、质检、海关、司法、社保、电信等多个部门,在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法规政策,这些部门参与或支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信息资源实现共享难度大。
(二)缺乏良好的信用意识。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参差不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
一是由于部分中小企业长期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认为无需与商业银行建立信贷关系,因此拒绝提供信息;二是有的中小企业规模小,内部财务管理较差,担心提供信息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而不愿提供信息;三是部分企业主担心泄露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拒绝披露自身的信用状况。
(三)缺乏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据调查,陕西省只有不到3%的中小企业设立了信用管理部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信用管理部门或由财务部门兼做信用管理。
由于缺乏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集中披露制度,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完整的现象。
一是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编制财务报表,二是部分中小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真实。
多数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层面上,甚至是家族式管理,生产经营偶然性、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财务制度和管理人员,缺乏中介机构确认的财务报表,有的收稿日期:2008-11作者简介:胡文莲(1956.10-),女,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7企业针对不同需要随意编制报表,存在拥有多套财务报表的现象,中小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可参考性较低。
(四)缺乏对失信行为的刚性约束。
目前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没有有效的失信惩戒措施,一些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特别是由于道德成本、法制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小,使“失信”者认为有空可钻,有利可图,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机制形成恶性循环,日益弱化并恶化,由“失信”甚至走向“无信”。
如果一个企业不讲信用,而没有得到惩戒,便容易给他人产生效仿或侥幸心理,久而久之会导致中小企业整体性的信用缺失,从而阻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二、国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欧美发达国家,在其上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信用交易额高,信用管理比较完善。
因此,对其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框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借鉴成熟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一)法律体系较完善。
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小企业投资奖励法》、《公平信贷机会法》以及《社区再投资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完善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督促商业金融机构参与中小企业融资,避免规模较小的借款企业受到歧视。
《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规定,在任何调查或报告机构的征信数据库中,企业失信记录与企业破产记录都有最高保存年限(一般规定不超过l0年),而优良信用记录会被永久保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诚实借贷法》(TILA)规定,如果授信企业没有按照借贷诚实法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不正确,它将遭到起诉。
企业一旦失信,一般由联邦贸易委员会、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或者社会信用中介机构进行失信惩戒执法。
政府机构可将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惩罚决定向全社会公布,并通过社会上各类信用产品对失信者产生强大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使失信者付出昂贵的失信成本,从而达到维护信用经济的目标。
(二)担保机构较配套。
美国根据《中小企业法》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SBA),并在各州设立派出机构,其职责除负责制定中小企业规模标准、协调其他联邦机构涉及中小企业的政策外,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
由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政策的导向性,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对象有明确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如给予担保机构减免税等。
就支持对象而言,一般都明确规定了担保对象的规模和性质,明确支持符合国家或本地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但通过正当渠道不能获取贷款的企业,一般重点支持出口创汇和扩大就业的中小企业。
美国以中小企业管理局的信誉为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融资提供担保,一般中小企业管理局担保贷款总额的75%-80%,其余部分由商业银行承担风险,担保贷款的风险损失由政府预算列为风险处理。
(三)评级机构较发达。
在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大量工业债券吸引了众多美国国内和欧洲各国的投资者,由此产生了对企业和债券评信的市场需求,于是相继产生了邓白氏、穆迪和标准普尔等目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评信机构。
对各类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调查评级的公司--邓白氏集团公司,建有自己的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5700万家中小企业的数据,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一是在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对企业做信用评级,一是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美国的信用市场之所以在全球最为发达,而且并未因信用交易额的扩大带来更多的信用风险,与其发达的信用评级机构密不可分。
(四)信息共享渠道较畅通。
在欧美发达国家,依托专业的征信机构,建立了先进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一些国家建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广大中小企业秉承“要想获得信用先让大家了解你”的理念,自觉自愿地报送自己的信息,而产生于政府部门的纳税、执法等公共信息,更是这些数据库的必备信息。
三、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一)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逐步建立适合中小企业信用的信息征集制度、评级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奖惩制度等,使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应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规,促进政府信息的披露,为中小企业征信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
解决信息采集和使用的法律保障问题,对可以收集和使用的中小企业信息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
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陕西省中小企业实际,应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
同时,有关管理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保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进行。
8(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
首先要加强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宣传,宣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改善地区信用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和推动作用。
其次,利用编写信用知识读本,开展信用知识培训、举办信用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自身的宣传,提升信用意识,树立信用建设“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贸易融资信用先行”的观念。
同时,要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大力宣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良好效应,宣传重合同、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先进典型,及时曝光不讲信用的不良行为,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信用文化氛围。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是中小企业依法经营、履约情况、履约能力等近期我们在西安市做了一次金融服务调查问卷,从其中“创业过程的金融服务需求”的答卷情况看,受调查者认为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的占67.26%,在选取解决资金途径时向金融机构借款的仅占30.08%,而其中信用贷款仅占6.35%。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帮助。
有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中小企业可以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作为“信誉抵押品”,不需要任何实物资产抵押更不需要担保就可获得银行贷款,为自己创造无穷的信用财富。
为了扩大社会各界对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度,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方面的集中体现。
中小企业应从资金借贷、履行合同、缴纳税款、质量管理、劳动保障、财务管理、价格制定、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内部信用管理。
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应坚持诚实经营,履约守信,按时还贷还息,提高企业的资信度,靠良好的信誉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以信用求发展。
(四)加大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力度。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
人民银行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继续依托征信系统,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