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For循环语句说课稿

《FOR 循环语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FOR循环语句》是信息技术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里的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 。

这一节的前面是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紧接FOR语句后面是DO语句和循环嵌套。

本节课是FOF语句的初次学习,着重介绍FOR语句的基础知识:格式和执行过程,不涉及双重循环等较难的运用。

FOR循环语句是程序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语句,这个语句是通过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来控制循环次数的,相对于DO语句用条件来控制循环来说,它的循环次数是已知的。

FOR语句因为已知循环次数的特点,在程序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穷举法、查找、排序……里面都有FOR的身影。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FOF循环语句的基础知识,后面第四章“算法”几乎寸步难行。

2、教材处理教材以“统计超级水稻种植试验数据”引入循环概念,这个例子涉及的数据多、不直观,用来引入教学,缺乏吸引力。

因此在实施教学时,用“做操”和“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的例子来说明循环引入教学,并配以轻松有趣的动画和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中有4 道读程序习题,这几道题难度适中,但是不太全面,没有涉及“退出循环后循环变量的值”这个问题,没有涵盖“退出循环的条件是循环变量要超出终值”这个知识点,没有涉及步长值大于1 的递增循环。

因此对习题进行了改动,增加了对这些知识点或情况的练习。

教材中最后的编程练习是计算10户家庭的电费,这个程序调试运行时要输入10 次数据,比较费时,因此改成了和前面读程序习题中类似的编程题。

这样一方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和前面读程序的习题类似,学生容易调试通过。

在设置编程作业时提供了难度不同的二道题,分层次练习让学生自行选择完成一题。

本课的下一节是DO循环语句,为了承上启下,增设了思考题。

思考题的设置,一方面强调了FOR语句的适用范围是已知循环次数,另一方面提出如何用条件来控制循环、为DO语句的学习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1、学生基本情况: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流程图的使用,读流程图不是问题,这为本节课要通过流程图来分析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做好了铺垫。

教材第一章已涉及循环概念,可是时间久了,学生遗忘率高,因此教学引入时必须讲解循环概念,但不必花太多时间。

在前面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学习语句要从“格式”和“功能(执行效果)” 这两方面入手的方法,因此本节学习FOR语句顺利成章地从这两方面学习。

2、学生的学习习惯:每节课老师要下发课堂作业,学生完成后要上传到服务器,老师批改后将情况记录在EXCEL文档中,学生可自行下载查看作业情况表并订正。

通过这种形式,一段时间后学生已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能主动自觉地完成课堂作业。

这也为本节课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保障教学效果提供了前提。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在的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循环和死循环的概念。

(2)掌握FOF语句格式、执行过程,能分析循环中变量变化的情况,能正确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编写出简单的FOR循环程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角色扮演”和读程序的实践练习中,学会了模拟语句的执行过程、用表格分析法来观察循环的方法。

(2)在评讲编程作业时,让学生直接在第一题的程序代码中进行改动完成第二题,用这种改动已有代码来编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归纳同类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会学生,结合生活感性、哲理地看待程序,培养学生对程序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是FOR S句的初次学习,因此重点是让学生掌握FOR循环的基础知识:格式和执行过程,能用表格法分析循环,能运用FOR语句编写出简单的循环程序。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最容易弄错退出循环的条件。

因此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退出循环的条件是当循环变量超过终值,而不是等于终值。

在教学中会反复强调讲解并练习“当循环变量超过终值时才退出循环”这一知识点。

四、教法、学法: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先以“做操”和“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作为引入案例,这两个案例结合生活并以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突破教学中“FOR语句的执行过程”这一重难点,采用了“角色扮演”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程序中,来扮演语句,模拟程序的执行、分析循环。

分析循环时,指导学生运用表格来观察循环情况,这种方法也适用于DO循环语句,学生学会了表格分析法可使后面DO 的学习事半功倍。

为了让学生知识落实、过手,真正掌握FOF语句,设置了课堂巩固练习。

习题精心选择,涵盖教学重难点;形式上采用了读程序、程序填空和上机编程这三种方式,这三种练习由浅到深,让学生先学会读程序,再来写程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在练习的过程中使用了自主探索法和交流学习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读程序的练习、不讨论,不会的题可以通过上机验证结果,自主探索反推程序的执行过程;做完编程练习后,学生可以交换座位,互读程序、交流学习感受。

在评讲读程序作业时,有针对性的展示一些错误作业,让学生们互相纠错集中解决易错的难点。

在评讲编程作业时,让学生直接在第一题的程序代码中进行改动完成第二题,用这种改动已有代码来编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归纳同类问题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准备:教学条件:“极域”电子教室软件和已安装VB软件的多媒体机房,FTP 服务器用于学生作业的下载和上传。

多媒体课件“角色标志”:一张纸写着FOR开头语句、一张写循环体、一张写NEXT语句,用于“角色扮演”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引入(2分钟)2、FOR 语句格式(2分钟)3、FOR 语句执行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提问:生活中有很多重复、反复的情况,大家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展示一,动画“做操”伸展运41丫:2:如做操时,同一节中我们反复做相同的动作。

引出循环概念:程序中有些代码需要被反复执行,这就是循环。

展示二,视频“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有一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从前有座山……” 引出死循环概念:无限循环无限死循环是编程应该避免的,如何才能控制循环的次数呢?VB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专门控制循环的语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一种一一FOR 循环语句。

格式:FOR循环变量二初值TO终值STEP步长语句组(循环体)NEXT循环变量例:FOR 1=1 TO 3 STEP 1PRINT “从前有座山,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NEXT IFOF语句执行过程流程图:学生活动思考生活中重复的事物,观看动画和视频,理解循环和死循环。

学生听讲采用简单有趣的“做操”动画,快速引入循环概念。

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讲故事” 能引起学生共鸣沿用前面的例子,循环体越简单越好,便于将注意力集中在FOR语句的格式上教学设计意图教学 环节分 钟) 4、学 生上 机练 习一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角色扮演”以“老和尚讲故事”这段程序为例,请三个学生 分别扮演“FOR 语句”、“循环体”和“NEXT 语句”, 模拟语句执行过程,并在白板上填写以下表格循环次数循环变量1初值第一次循环请学生观察退出循环后,循环变量和终值是否相 等。

强调循环变量等于终值时仍然要循环,只有当超 过终值才结束循环。

让学生上机调试通过“老和尚讲故事”程序 教师巡视指导请三个学 生参与“角色扮 演”活动, 活动过程 中填写表格分析循 环变量。

其余同学 认真观察 这三个同 学是如何 把自己化 身于语句,模拟 其执行过 程、并填 写表格来 分析循环 的。

学生上机 动手练习通过这样 的教学活 动,使学生 身体力行 地体验了 FOR 语句 的执行过程。

让学生学 会运用表 格法来分 析模拟循 环。

提醒学生 观察退出 循环时循 环变量的 情况,以此 来突出本 节课的重 难点初次体验FOR 语句,让学生用 例题,容易 调试通过,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扩展2、语句的特点:交流学习的知识要(4第一,省略STEP步长”则步长值为1感受的方点梳理一分第二,步长值为正数时,递增循环,退出循环的式来回顾次钟)条件是“循环变量>终值”;步长值为负数时,递减循环,退出循环的条件是“循环变量< 终值”。

第三,循环次数由初值、终值和步长值决定:INT((终值-初值”步长+1)总结本节知识要点思考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思考题:通过思考方面强调已知S=1+2+3+……+N,找出一个最大整数N,题促使学FOR语句使得S<3000。

编程解决这个问题生自主思的适用范FOR语句是次数已知的循环,必须要有初值、终值、步长值,而这道题终值是未知的,因此不能用FOR,那么这种问题应该如果解决呢?请大家思考考围,另一方面为DO语句的学习做好铺垫。

动画展示:春夏秋冬在老师的让学生学季节不断的交替循环,一年、一年又一年。

人生引导下学会感性、哲就是一个最大的循环程序,春夏秋冬,每循环一生从另一理地看待次,我们就增长一岁。

一年又一年,在这不断重复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成长,我们收获。

祝所有人都能编写出精彩的人生代码,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个角度思考、感受程序程序七、板书设计格式:FOR循环变量=初值TO终值STEP步长循环体NEXT循环变量例:FOR 1=1 TO 3 STEP 1 PRINT “从前有座山……”NEXT Iif环变量初值第一仗FOR循环语句执行过程:分析:八、教学反思: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本节课中的课堂练习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知识落实和过手。

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因此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完成,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2、重难点的突破引入时的“做操”动画和“老和尚讲故事”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

在讲解FOR执行过程时,让学生来“角色扮演”,并用表格形式来分析循环变量,学生对执行过程印象就比较深刻,强调了重难点。

后面又设置了相关的练习,顺利解决了学生易混淆“退出循环的条件”这个难点。

3、作业评讲精心点评作业,结合教学预设,根据巡视情况,有针对性进行纠错评讲和对比评讲,提高了课堂效率。

4、教学中的遗憾在板书时把“老和尚讲故事”例题写在白板的左下边,紧挨着格式,本来考虑的是让学生对照格式来理解程序,但是在学生“角色扮演”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填写该例题的分析表格可是表格却在白板的另一边,很不方便。

下次应该在分析表格的上面再写一次程序代码,这样在活动时学生边看程序边分析就更直观。

附一:读程序练习.doc班级学号姓名说明:读下列程序请将结果写到相应题目的后面,将此文件另存为“读程序班级学号姓名.DOC ”,如“读程序12班05号王习.DOC ”,并上交到“上传作业高一本班\FOR循环”读下面的程序,分析循环过程填写表格,并写出运行结果1、Private Sub Comma nd1_Click()DIM A AS SINGLEFOR A=1 TO 5PRINT ANEXT APRINT 退出循环后循环变量A为”;AEnd Sub运行结果为:2、Private Sub Comma nd1_Click()DIM S,A AS SINGLES=0FOR A=1 TO 5S=S+ANEXT APRINT 退出循环后循环变量A为”;APRINT S=”;SEnd Sub3、Private Sub Comma nd1_Click() DIM S,A AS SINGLES=0FOR A=1 TO 10 STEP 2S=S+ANEXT APRINT 退出循环后循环变量A为” A PRINT S=”SEnd Sub4、Private Sub Comma nd1_Click() DIM S,A AS SINGLES=0FOR A=10 TO 1 STEP -2S=S+ANEXT APRINT 退出循环后循环变量A为” A PRINT S=”SEnd Sub请填写分析表格:附二:编程练习.DOC说明:将程序生成EXE文件,存储时以“编程班级机号姓名”为主文件名,如“编程1班05号王习.EXE,并上交到“上传作业高一本班\FOR循环”以下作业自选一题完成1、编程计算100以内的偶数之和2、求十才十牛 ... +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