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 (2)1.1设计概述.................................................................. - 2 -1.2水文情况.................................................................. - 2 -1.3地形情况.................................................................. - 3 -1.4地质情况.................................................................. - 3 -【2】桩基础施工 (3)2.1施工部署.................................................................. - 3 -2.2施工准备.................................................................. - 4 -2.3施工工艺.................................................................. - 4 -2.3基桩钢筋笼施工............................................................ - 8 -2.4桩基混凝土浇筑............................................................ - 9 -【3】施工工期安排 (11)【4】施工人员安排 (11)【5】施工机械设备 (11)【6】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12)【7】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 (13)7.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 - 13 -7.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 14 -【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6)【9】材料进场及检验 (16)【1】工程概况1.1设计概述1#、2#墩桩基础为单排桩基础,1#墩桩号为K0+412; 2#墩桩号为K0+478。
单排为6度和降雨控制,旱季水量较小,雨季水量稍大。
1.3地形情况1#、2#墩所在的的区域,地势平坦,高度起伏不大较利于施工。
具体见实地图片。
西桥头地形地貌1.4地质情况场地位于圣灯山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倾向330°,倾角6°,圣灯山背斜东起隆昌徐家桥,向西经圣灯寺、银顶山到响石附近倾没。
背斜长10公里,平面形状呈枕状,剖面形态为梳状,核部由须家河组构成,高点在骡子槽附近。
两翼地层为自流井组至沙溪庙组,北翼略陡,倾角14~50°,南翼较缓,倾角13~33°,北翼和两端均被断层破坏。
【2】桩基础施工2.1施工部署(1)施工部署原则:项目实行目标管理,利用先进技术,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优质、高速、低耗完成本桩基工程。
采用人工钻进成孔施工,上部土层部分采用空压机配合风镐挖孔,当打至岩石层时采用ø20×55cm的水钻在直径2.0m的孔内进行。
先将孔壁四周逐步钻一圈,然后中间部分岩石采用小型钻机将其分成重量不超过300Kg的若干小块, 采用2.5T的卷扬机将石块运出。
(2)质量目标:确保本桩基工程质量优良。
(3)安全生产目标:杜绝重大伤亡、设备隐患、火灾事故,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文明施工目标:执行现场标准化管理,创一流文明施工现场。
(5)服务目标:与各方密切配合,为土建施工创造条件,使业主满意。
2.2施工准备(1)熟悉图纸、会审施工图,领会施工组织设计意图,提出主要材料、施工机具规格和需用量计划,并逐步落实供货单位及进场时间(2)场地准备采用装载机先将原有场地的杂草清除,运出挖孔作业区,然后将场地大致进行整平,以便形成桩基础施工工作平面。
搭设施工临时设施,敷设现场临时水电供应管线,确定设备设置位置,按顺序组织设备就位安装。
(3)测量定桩基中心位置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网对本工程范围内进行了加密布置,现用施工加密控制点进行定位,根据设计所提供的设计坐标对桩基中心进行精确放样。
待桩基砌好护壁后,用全站仪在桩孔顶面上放样出各桩的中轴线控制点,并做好护桩标志,以便对各个桩位进行校核和复测。
(4)施工材料的准备将该项工程所需的设备、砂石、水泥按计划准备在东岸拌合楼的堆料场里面。
(5)挖孔工期安排1#、2#墩共12根桩基,考虑到工期的需求,12根桩同时施工,采用6台水钻,保证每天每孔平均进尺40cm。
我部最早与2011年2月21日完成了2#墩右2桩基的挖孔,因地勘资料与实际地质不符,泸州地勘院补勘后经设计单位变更加深1m,系梁顶面至桩基底面由原来的25m变更为26m。
我部现已将2#墩桩基础挖至设计标高,与2011年4月22日请地勘、质检、监理单位进行了验收。
验收结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可进入下一个施工环节。
1#墩桩基目前正在补挖剩余的6m,预计2011年5月 5日全部完成挖孔作业。
2.3施工工艺2.2.1人工挖孔桩工艺流程图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模板→浇筑第一节护壁砼→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钢管架→安装卷扬机→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先拆第一节模板、支护第二节护壁模板→浇筑第二节护壁砼→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验收→吊放钢筋笼→放砼串筒→浇筑桩身砼→桩顶位置。
2.2.2测量放样本工程一共为12根26m深的桩基,所有桩孔均位于桥位的直线上,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桩孔中心坐标表和曲线要素表,首先对桩位坐标进行复核,当复核无误时,方可用全站仪进行桩孔的定位,桩位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测量人员在开挖前检验合格后,在护壁四周钉上水泥钉,并以喷以鲜艳的红色油漆,以便挖孔的时候随时对桩基的内径、倾斜度进行复核。
放样完毕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2.3桩孔开挖土层、砂卵石采用短镐、锄头类工具挖掘,遇坚硬状障碍物或岩层时,改为风镐掘进。
弃土采用吊桶装载,用小型卷扬机垂直提升到井口,弃土于离井口1.5米以外或指定地点。
为了保证岩石层顺利掘进,并减少流砂现象的发生,在采用井点降水的情况下,再视具体情况在场地内布置几个降水井(可先将几个桩孔快速掘进作为降水井),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含水层开挖时无水或水量较小。
桩井开挖进入持力层,如遇坚硬的中风化灰岩(抗压强度达50MPa)或中风化石英砂岩(抗压强度达78 MPa),用风镐极难掘进,此时采用水钻钻进。
在孔口壁搭设钢扣管架,1#、2#墩的钢管架各联为一个整体,顶面采用横向和斜向连接,外搭设剪刀撑。
出渣口采用钢管搭设成斜面,出渣时将大石块抛向距孔桩较远的位置,保证孔壁口处2m范围内无较大石块的侧压力。
钻机钻进凿除岩芯成孔效果2.2.4 施工降水本工程个别孔桩地下水位较为丰富,含水层为上层滞水及砂砾层中的承压水,富含地下水,而且渗透系数大,涌水量也较大。
我部将采用潜水泵进行降水处理。
抽水采用扬程30米,出水量10t/h潜水电泵,引水管采用30mm胶管。
2.2.5施工通风挖孔中随时注意检查孔底通风情况,判断是否有不良空气,一旦发现,必须马上停止作业,查明情况并分析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我部采用鼓风机往孔内送风的措施来保证孔内的空气循环、流通。
2.2.6桩孔开挖的注意事项(1)在整个桩基开挖过程中应随时复核桩孔的各种测量控制点和经常检查桩孔的尺寸和竖直度。
(2)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作业。
(3)始终保持孔口高于周围地面。
地面应整洁、平整,并做好施工现场排水工作,确保施工现场无积水。
(4)施工现场经常洒水,使施工现场无灰尘,专人组织清运废渣土。
施工中废水应及时排入事先挖好的沉淀池。
(5)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出渣堆放应离孔位至少5m,使其不增加孔壁压力;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6)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应及时支护孔壁,防止土层孔壁坍塌。
(7)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桩孔开挖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井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小于25L/S。
(8)挖掘过程中必须采取防漏电措施。
(9)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或尼龙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
(10)孔下作业人员与孔上人员应有可靠的联络信号保持联络,若发现地下出水、流沙、塌方、井圈护壁变形、有害气体、不明物等情况应暂停施工,迅速撤离井底并应及时上报,以采取措施处理解决。
(11)孔下作业人员必须穿长筒绝缘鞋,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和保险扣。
(12)夜间无论是否施工,必须保证有充足的照明,挖孔工作间歇期,孔口必须罩盖,防止过往工人掉入。
(13)随挖孔进尺,做好相应地质情况记录。
倘与设计资料不符或开挖中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时,应及时向监理、业主、设计反映情况。
2.2.7桩孔质量检验挖孔至离设计深度50cm时,采用人工凿除基岩清除孔底沉渣、杂物。
成孔后检测孔的中心的偏差、孔径、倾斜度、孔深、沉淀厚度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3基桩钢筋笼施工2.3.1制作钢筋的材料验收组成钢筋笼的材料有:纵向主钢筋、机械连接套筒、箍筋、加强钢筋环、十字形内撑、保护层定位筋(俗称“耳朵筋”)、SCG50×1.2-QY声测管、δ10mm钢板(检测管封底用)。
材料按施工计划组织到场,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使用,并按ISO9001:2000质量体系作好现场标识工作。
2.3.2钢筋笼制作钢筋笼一次性制作26m。
制作时,必须错开接头,同一截面符合规范要求,相邻节头距离≥35d且不小于50cm。
为了保证运输或安装时不变形,应在制作时按设计文件布置好“米”字内撑,增大钢筋笼的刚度。
制作时,先在弧形模具上放两根纵向主筋,然后按图纸间距分出加强钢筋环的位置并点焊,再在加强钢筋环上准确分出纵向主筋间距,并对称点焊好纵向钢筋,当纵向钢筋全部按规定点焊完后,在其上按图纸间距分出箍筋位置,缠绕全部箍筋并点焊成笼。
当在胎模上做好整根桩长的各节钢筋笼后,拧开连接套筒,将从下至上的各节钢筋笼,分别挂牌表示桩号和节次后吊移至附近待用。
钢筋笼制作好后,还必须按设计图纸布置好声测管并焊牢(施焊时不得损坏声测管,否则必须更换),在声测管底部用δ10mm钢板封底,不得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