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地铁工程试验检测方案

试验检测方案1.工程概况1.1明挖车站+盾构区间,共计2站3区间,包含***车站站、***车站站~88站区间、66站~太湖路站区间、2#车站、***车站站~2#车站区间、中路与##大道贯通工程。

1.2***车站站位于二环路与门路之间的大道路口,车站偏大道路东侧设置。

本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结构形式为双层双跨矩形框架结构,总长为200米,标准段宽度19.9米,顶板覆土约3米,底板埋深约16.5m。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2125.89 m2;主体建筑面积8380.32 m2,车站附属建筑面积为3745.57 m2;其中风道面积1286.02 m2,出入口通道面积1917.66 m2,附属、风亭面积为541.89 m2。

1.32#车站位于33大道与中路交叉口下方,车站垂直33大道东西向布置。

车站主体为地下二层岛式(12m)车站,其中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车站总长276.1m,标准段总宽20.9m,站台计算长度120m。

车站主体为明挖法施工。

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3911.96㎡;主体建筑面积10873.68㎡,车站附属建筑面积为3038.28㎡。

1.4 33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线路由北向南沿马鞍山路敷设,道路宽度28m,双向六车道,规划道路红线80m。

本区间与周边建筑物距离较远,最近的距离也大于10m;临近的构筑物主要是马路南北高架,共侧穿30个高架桥桩,其中与区间净距在1~3m的为14根,在3~6m范围内的为16根。

本区间隧道为两条单洞单线圆形隧道,线路间距为10.2~14米,最小曲线半径为1200;本区间相邻车站太湖路站和水阳江路站,都为双层岛式站台车站,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本区间采用1台盾构机,在33站南端设置两个接收井,掘进方向为***车站站出发经33站过站到路站。

1.5 33路站~***车站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线路由北向南沿路敷设,道路宽度28~50m,双向六车道,规划道路红线80m。

本区间除临近88街道办事处单层门卫房(净距约1m)外,与其余建筑物距离均较远。

临近的构筑物主要为马鞍山路南北高架桥桥桩,共侧穿61颗高架桥桩,其中与区间净距在1~3m的为28根,在3~6m范围内的为33根。

本区间隧道为两条单洞单线圆形隧道,线路间距为14米,最小曲线半径为1200。

本区间相邻车站水站和***车站站,都为双层岛式站台车站,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本区间采用1台盾构机,在***车站站北端设置两个始发井,掘进方向为***车站站出发经路站过站到太湖路站。

1.6***车站站~2#车站区间长1425.007m:线路由***车站站站端向南,沿马鞍山路向南敷设,侧穿山路高架桥承台后,向西以R=310的曲线进入学校地块,下穿两栋单层房屋,两栋五层房屋。

而后沿中路向南敷设,最后于中路和西路交叉口南侧进入2#车站。

区间两端车站***车站站及2#车站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为盾构施工,盾构机自***车站站始发,至2#车站吊出,而后至***车站站二次始发,至2#车站吊出。

1.7 中路至大道贯通工程,位于区2#车站西侧,起点与现状大道相交,终点与现状望湖中路相连,全长76米。

本次贯通工程纳入轨道交通2#车站施工范围,包括K0+000~K0+076.245段的道路、排水、路灯照明、绿化以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工程,也包括清理K0+076.245~K0+140段(道路已建成)路面上的积土。

2.编制依据《合肥城市轨道交通试验检测管理办法》(试行)《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砌体工程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21:2000《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2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200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建设用砂》GB/T 14684-2011《建筑用碎石、卵石》GB/T 14685-201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2005《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2-200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2009《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00《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JC/T 1083-200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10《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碳素结构钢》 GB/T 700-2006《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27-200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 2653-2008《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0《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 1499.3-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金属材料线材反复弯曲试验方法》GB/T238-200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8《钻心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 03:20073.主要工程数量3.1 φ800围护灌注桩:2#车站车站主体结构围护671根,车站风亭围护桩131根;***车站站车站主体结构围护395根,车站风亭围护桩114根。

3.2 φ600围护灌注桩:2#车站车站1号出入口围护桩81根,车站2号出入口围护桩97根,车站3号出入口围护桩86根,车站4号出入口围护桩84根;***车站站车站1号出入口围护桩58根,车站2号出入口围护桩62根,车站3号出入口围护桩194根。

3.3 土方回填3.3.1 6%石灰土:和大道贯通工程,共计750 m3。

3.3.2 3:7灰土回填:***车站站出入口1、2、3、4,共计328 m3;2#车站出入口1、2、3,共计585 m3。

车站共计5024 m3。

3.4级配碎石3.4.1主体车站共计300 m3。

3.4.2##路和大道贯通工程共计432m3。

3.5水泥稳定碎(砾)石3.5.1##路和大道贯通工程共计461m3。

3.6 C35水泥混凝土3.6.1##路和大道贯通工程共计317 m3。

3.7防水材料3.7.1双层各4mm厚预铺沥青基聚酯胎防水卷材:***车站站12231.5 m2;2#车站18292.0m2。

3.7.2高渗透改性环氧树脂涂料(0.6kg/m2)+4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共计14542.76m2。

3.8主体工程混凝土3.8.1 C20混凝土5530 m3。

3.8.2C20细石混凝土2373 m3。

3.8.3C20喷射混凝土2459 m3。

3.8.4 C25喷射混凝土551.2 m3。

3.8.5 C30水下混凝土17612 m3。

3.8.6C30混凝土4674 m3。

3.8.7 C35混凝土49026 m3。

3.8.8 C40混凝土428.5 m3。

3.8.9C50混凝土522 m3。

3.9水泥砂浆327.8 m3。

4.试验人员配备4.1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试验检测管理制度,按照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要求,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一定数量的试验人员,试验室配备3名试验人员,其中有一名为专业负责人员(持有交通部专业工程师证)。

根据工作情况人员不足随时可以增加。

4.2试验人员相关资质证明材料5、试验检测方案5.1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建全现场质量检测制度,见管理办法。

5.2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条件、制定相应的送检请检制度,见管理办法。

5.3建立试验台帐、完整、准确记录送检请检试验检测结果。

5.4选择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本工程质量检测的工作。

5.5按照统一的检测标准、方法和频率对本工程实体质量和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检测。

5.6建立不合格检测台帐,对监理、检测中心抽检不合格的材料通过监理指令提出处理意见,并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核实。

6、试验检测要求6.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试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试验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试验检测报告。

6.2试验检测机构和试验检测人员不得从事与本工程建设有关的建筑材料、配构件和设备的生产、销售,不得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6.3试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进行试验检测,在试验检测过程中发现有涉及结构安全性能检测结果的不合格情况,应当及时建设、监理单位报告。

6.4当第三方见证检测单位出具报告的结果与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机构出具报告的结果不一致时,原则上以第三方见证检测单位出具的结果为准。

7、混凝土配合比管理7.1商品混凝土公司根据我施工方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计算,预先提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书,经监理审核批准后,由施工方、监理单位见证下进行混凝土委外验证,混凝土验证结果经我施工方确认后报总监审批,然后由监理单位报至业主(有必要情况下),要求第三方见证检测单位进行配合比验证检测,检测合格后,通知施工单位。

8、试验检测指定专人负责材料工作。

材料进入现场,在供货商随车提交相同生产批号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检测报告)之后,及时对该批材料在监理试验工程师的见证下按规范取样和签封,并送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对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材料不允许进场,检测后若发现不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材料立即清除出场。

现场材料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并挂牌标识。

对拟用于我标段的商品砼及盾构管片中所使用的原材料,由供货单位按我施工单位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自检,我单位有权进行抽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