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编制依据
1.1方案编制参考规范
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3、《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DGJ32/TJ142-2012 )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
5、《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J11813-2011 )
1.2苏州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二、工程概况及特点
2.1工程概况
2.1.1桩基工程概况
本工程桩基均为钻孔灌注桩,其中桩径①700的灌注桩,桩长为42.0? 46.0m,桩数为327根;桩径①600的灌注桩,桩长为28.0? 36.0m,桩数为2627根。
2.1.2主要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统计表
三、项目组织管理机构
3.1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简介
3.2项管理机构职责划分
我公司是苏州市最早通过江苏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并取得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近来连续多年被江苏省建设厅评为信用等级A类检测机构,并被江苏省建设厅列入政府投资的重大、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荐检测机构名录,在2012年我机构又取得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
我机构总部位于高新区前桥路78号,检测面积3600m 2,会议室面积100 m 2,下设见证取样材料检测科、地基基础检测科、主体结构检测科、环境检测科、钢结构检测科、市政工程检测科、高新区检测站(即
总部)、园区检测分站。
管理人员职责划分: 项目经理:只要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与安排;
质量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及检测人员的相关培训工作;
安全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及员工的培训工作
检测人员:负责各项目的检测,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四、检测进度计划及劳动力安排
4.1施工段划分及检测顺序
首先进行灌注桩的成孔检测、依次进行静载抗压、抗拔试验、低应变检测,静载试验前先进行低应变检测。
4.2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
与桩基工程进度协调一致,不影响到本项目其他专业工程的施工进度。
具体进场检测时间以甲方书面通知进场时间为准。
低应变检测可以穿插在施工过程中,不占用检测工期
4.3工期保证措施
为保障该工程的检测速度能跟上施工进度及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我公司特制定如下措
施:
(1)在各检测参数的检测承诺期限内完成检测报告。
检测承诺期限详见下表
检测开始时间由业主根据工程进度通知我方。
(2) 质量监督员每天检查检测进度及检测质量并汇报负责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若施工单位连续24小时施工而需要检测时,试验室安排相应的检测人员进行跟踪检测, 以配合施工单位的进度
(4) 开辟专人、专线电话,保障24小时通讯畅通
(5) 增加检测后备力量,一旦发现检测工作量增大时,检测人员也会相应增加。
(6 )保证配合现场施工进度,遵守约定的服务时间,在所承诺的时间内出具检测报告。
对违反公司规定,影响检测进度的部门或人员一经查实,必将按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4.4劳动力计划
现场主要检测人员安排:
五、检测作业机械设备安排计划及保证措施
5.1主要检测设备表
5.2保证措施
针对试验用的检测设备在试验前均进行检定、校准工作,确保检测数的真实、可靠。
对于自动化采集的数据及时进行备份。
六、检测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
6.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即当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达到终止加载条件。
根据沉降 随荷载的变化特征,或
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采用堆载
?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在恒压条件下慢
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踽荷载,
检测方法采用堆载?慢速维持荷载法,荷载测量是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测定油压,再
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给出;沉降测量是通过对称正向布置于桩头大量程百分表测量。
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
检测方法采用堆载反力装置,荷载测量是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测定油压,再根据千斤
顶率定曲线换算给出;沉降测量是通过对称正向布置于桩头大量程百分表测量。
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
30min测读一次,直至沉降稳定。
每级卸载时维持1h,按第15、30、60min
荷载分级、测读时间、稳定标准、终止加载条件如下表
每级荷载施加后按5、15、30、45、60min
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
测读时间
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
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
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
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疋标准;
终止加载条件
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4.已达到桩身材料的极限强度或桩顶出现明显破坏现象;
5.当加载至设计要求的最大加压荷载范围内,已出现极限荷载,应继续观
测至桩顶总沉降量不小于80mm。
传力柱
■工
注:单桩竖向抗压试验示意图见下图
单桩竖向抗压试验示意图
混凝土配重
钢梁
6.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1、试验原理: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是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反力装置采用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
加载采用逐级加载,在恒压条件下慢速维持荷载,即当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达到终止加载条件。
根据上拔随荷载的变化特征,或上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试验方法:
检测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荷载测量是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测定油压,再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给出;上拔测量是通过对称正向布置于桩头大量程百分表测量。
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在独立的基准桩上安装。
荷载分级、测读时间、稳定标准、终止加载条件如下表
当每一小时内桩顶上拔量不超过0.1mm时,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稳定标准
后第30分钟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分钟的上拔值计算),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注:单桩竖向抗拔试验示意图见下图
单桩竖向抗拔试验示意图
6.3、低应变完整性检测1、试验原理:
采用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该法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应用应力波特征来检验桩身质量。
用力锤对桩作瞬态激振,以产生脉冲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往下传播,到达桩底后发生反射,再向上传播返回桩顶。
当桩身存在缺陷时,波阻抗变化也会使应力波产生反射,该反射波传播至桩顶由传感器接收,性质、程度不同的缺陷会引起反射波在振幅、相位与频率上不同程度的改变,当阻抗减少时,此反射波为负;当阻抗增加时,此反射波为正;阻抗变化大,反射波就大。
根据这种变化的波形,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等有关资料,可以判断缺陷的
性质、程度与位置
2、试验方法
用力锤击桩顶部,产生脉冲应力波,并由设置在桩顶的加速度传感器接收信号,信号经电
荷放大器放大后送基桩分析系统处理
电荷放大器桩基分析仪
3、受检桩现场条件
a桩身强度应至少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少于15MPa ;
b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轴线基本等同;
c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轴线基本垂直;
d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碎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妨碍正常测试的桩顶外漏主筋应割掉。
e预应力管(方)桩,当法兰盘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进密时,可不进行处理,否则,应采用电锯将桩头锯平。
4、仪器参数设置
a时域信号记录的时间段长度应在2L/C时刻后延续不少于5ms ;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上限不应小于2000Hz 。
b设定桩长应为桩顶测点至桩底的施工桩长,设定桩身截面积应为施工截面积。
c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型桩的测试值初步设定。
d采样时间间隔或采样频率应根据桩长、桩身波速和频域分辨率合理选择;时域信号采样点
数不宜少于1024点。
E传感器的设定值应按计量检定结果设定。
5、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
b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中心,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