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历史
——我家的历史班级:高二(9)班/原高一(2)班姓名:郭涯学号:42
A篇:
在1923年的邵阳,我的外公就出生在了这里,在那之前,老外公的家中已经有了9个女儿,在那个深受封建思想重男轻女的影响的年代,老外公与老外婆商量着如果第10胎仍旧是女儿的话,就偷偷把女儿扔掉,而我的外公就是这样代替了那个可怜的女婴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也来到了那个动乱不已的世界当中。
自打有了外公,老外公家的中心立马发生了偏移,由原来的绝对公平制变成了“一边倒”的局势,家里的重心全都放在了我外公的身上,而我外公的9个姐姐也就是因为如此引起的照顾不周而一一离开了那个世界,而外公也就顺势成为了家中的“独生子女”。
虽说是独子,但老外公却从不因此而娇惯我的外公,家中家规仍旧是四四方方的立于家中,凡有触犯“家规”的人,一律给予最严苛的处罚。
我的外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但同时他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传统美德。
凡是都有正反两面,“家规”也并不是那么好遵守的。
还记得有一次,外公肚子饿的不行,变偷吃了贡品,这可惹怒了老外公,从而遭到了一顿“棒打”。
从此以后,外公也经常被教育道:“客人上了桌之后你是绝对不能
上桌的,要负责端菜、盛饭的事情,贡品更是碰也不能碰的。
”严厉的家教不仅打造了外公温顺、孝顺父母的个性,同时也有为外公的多病垫下了基础。
当时由于家中经济是在不算优秀,营养跟不上是当时小孩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外公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当时体质不好、瘦弱书生的代表。
受传统观念控制的老外公一直都让外公上私塾,学习“国学”,直到外公12岁时,听别人说应当上公办的学校才行的时候,老外公顿时醒悟了过来,可外公却只能由五年级开始读了,这也是外公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努力学习的外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又一次被滚滚的历史长河所吞没,1945年,日本鬼子凶残的敲开了我们的大门,疯狂的践踏我们的土地。
在那时,外公的学校便组织着学生离开学校,开始了漫长的逃命之旅,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外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也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感悟。
就在大家都在逃命的时候,外公瘦弱的身体就曾多次饥饿而几近极限,而就在外公即将倒下的时候,一位好心的村民将本就不多的红薯根分给了我外公,硬是让外公撑了下来。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外公在那个时候培养了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行。
再后来呀,日本鬼子离开了,外公又一次跳级,同样是因为年龄,外公的数学更差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一直女里学习自己薄弱的科目以及知识,最终考上了当时的重点大学。
在学校,由于表现突出,外公每年都会当选为班长或者学生会干部。
但在多年以后的土地改革中,老外公因为多年卖杂货而积累的一些钱统统被认为是地主阶级的财产,从而枪毙了我的老外公,外公由于害怕受到牵连,只能忍痛藏在大学中没有回家,为了活命,外公甚至还隐瞒了自己的身世以及所有有关于家中的事情,就仅仅是为了活命。
但同时也是因为这件事,外公愧疚了一辈子,也同样因为此时低落了好久,认为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没有与他们共患难。
大学毕业后,外公因为口碑极好,而且表现也较为理想,便被学校分配到了一所中央直属机关——马恩列斯编辑部中工作,但外公并没有马上答应这个在当时十分抢手的“金饭碗”,反而委婉的拒绝了这个工作。
一是因为外公认为自己的出身并不是很好,是出身地主阶级,配不起这个充满光辉,拥有正义感的完美工作,二也是因为家中已经有了妻子儿女,所以他拒绝了这个抢手的职位,反而被调到了天津市一中进行教书。
说起来这当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呢。
外公与外婆是在13岁时定的娃娃亲,这个年龄在那个时候并不算早。
当初老外公也是因为觉得外婆家是当官的,自家又有土地,并不差,所以两人也就这样正式牵手了。
在天津教书的日子中,外公也曾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听到别人劝说他离开外婆这种“全职太太”,并且没有文化的人,但都被外公十分严肃的拒绝了,外公曾经说过:“再怎么样,只要是成为了我的妻子的人,我都不会轻易就与她分开。
”这同时也是我外公的一大优点之一吧,同时也是他们能够一路走
到今天感情仍然不褪色的原因。
外公的一生有众多美德,个个都是令人艳羡的美好品质,因此在1955年的文革中,外公一直凭借着这些优点在大学中处于受人尊敬的地位,无论是学生还是同事都与他相处的很好。
外公也因此成为了学校中唯一一个没有“大字报”的老师。
由于长期待在天津,外公对外婆和母亲的思念与日俱增,后来便以两地分居为由重新申请调回了邵阳市五中做教师一直到1983年退休。
其中,在回到邵阳后,外公与外婆生育了4个儿女,也正是因为自身的家教十分严格以及苛刻,外公从小对自己小孩的要求就没有那么的苛刻,对家人和孩子都十分宽容,让孩子们自由发展,在“毛泽东时代”中,学习似乎并不是唯一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面对孩子们学习上的散漫,外公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但在品德的要求上,外公却十分的严苛。
在一次晚饭过后,外公将孩子们狠狠地责骂了一番,原因是桌子上的饭粒到处都是。
也正因如此,他的子女才继承了他的美德。
我的外公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甚至在72岁高龄的时候还不远千里跑到广州来照顾幼小的我。
走在街上不小心被摩托车撞了一下,也只是关心车主有没有受伤,全然不顾自己身上是否有伤。
他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人。
我们全家都十分的爱他。
B篇:
外公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他经过了如此多的历史事件,却仍然可以笑对着不公平的世界,在我们心中,他是我们最爱的人,可就在2009年的时候,上天夺走了他的生命,让外公离开了我们,出了心中的阴霾外,邵阳那天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在他下葬的那天下起了绵绵细雨,为他的死更添了一分悲凉。
至此,外公的故事结束了,但时间的指针却没有停留。
历史仍在被一分一分的书写着,被我们满怀深情的记录着。
历史的真实性使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忽视更不可随意篡改、胡乱记录的存在。
这一次次的事件,一份份的历史档案,都只能靠我们仔细挖掘,小心保存,用心记录,才是使历史本身绽放自身价值、凸显自身珍贵的唯一方法。
埋藏在地底的历史,我们也应将它呈现给世人,让世人知晓他的价值,他的存在意义。
其实,外通的这篇文章内容并非出自他本人的口中,而是我从外婆、姨妈等亲人以及外公生前好友处搜集来的资料,虽然他自身所经历的事情以及感受我们无从考究,甚至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很平凡,甚至可以说是在那时的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样去做,但这仍是值得我们尊敬、记录起来的历史片段,因为如果没有外公他们在那些岁月中的艰苦奋斗,又何来我们这个完整的家,因此也只有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才能撑起中华
民族这个巨大的人民精神并推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无法计算埋藏在人们心中与地底的历史的数量到底有多少,但我们身边的却是我们可以挖掘出来呈现给大家的存在。
然而,在我的观念中,我们人人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发现、记录身边的历史,哪怕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会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由此看来,人民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到不可分割的关系。
国家的混乱,也带动了人民的混乱,也是导致人民奔波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社会,曾经的销烟不再,我们的国家已然向着和平繁荣的方向发展,国家的命运不仅仅影响着个人,也同样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生在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以及收获,不管你的意愿是如何的,环境赋予你的责任是你想逃也逃不开的。
正确对待历史,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不同时段的历史结果,任何的经历都是宝贵的,闪耀着迷人光辉的过程包括了很多感受:酸甜苦辣,不论是那一种,都会让你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感受。
文革并不应该因为代表了毛主席的错误而被抹杀,土地改革中的地主阶级也并不全是掠夺农民财产的结果。
逃离或避开这些问题都是愚蠢的,我们应该学会去正视他,无论对于错,他都是历史中的一部分,是有价值的存在。
我们都是到一句俗语“人无完人”,我相信后人也同样会理解同为人类的领导人当初下的决定。
在过去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外公他们都没有放弃学习以及他们
自身的美德,这点让我们深感佩服。
也许他们拥有着相较于我们来说更加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艰苦的环境中笑对人生就仿佛是他们的特长一般,令人生畏,但这却又是我们所缺少的。
正因如此,我们应当学习过去的人的美好品德。
同时,我们每一家人也应该深思,从过去的家庭中学习到加强沟通,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吵大闹。
过去的已经过去,但他却没有消失,他们就这样留在了我们的心中,通过下一代不乱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