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2)
第一节编制依据 (2)
第二节编制原则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第三章施工组织布置及施工组织计划 (4)
第一节主要人员及设备配置计划 (4)
第二节主要材料 (4)
第三节工期安排 (4)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 (5)
第五章其他主要保护预防措施 (6)
第一节地表耕植层保护措施 (7)
第二节节约用地保证措施 (7)
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 (8)
第六节安全保障措施 (9)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3.本标段的施工图纸。
第二节编制原则
我单位工程竣工后,结束此临时用地的使用权,将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进一步改善土地原有的情况;恢复原有功能,与原有地形地貌相符。
满足复耕要求后通知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并交付使用。
第二章工程概况
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全线划分为四个合同段,其中第四合同段起止里程为K43+10 0~K53+505.676,路线全长10.4Km,包括三岔互通、肇新场大桥、万家寨大桥、杨村大桥、冷水坪互通等主要工程。
5#弃土场位于主线K53+200段左侧,具体位置与主线关系如下:
5#弃土场
三岔镇长安村主线已征地
第三章施工组织布置及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节主要人员及设备配置计划
1.主要机械配备情况
2.主要机械配备情况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5名,安检人员3名,环保工程师2名,人工30名。
第二节主要材料
1.复耕种植土采用在施工前期地面清表所存储在弃碴场里的清表种植土。
2.如果所存储的清表种植土不够需要回填的种植土时,采用在当地购买种植土回填。
保证其原始用途。
第三节工期安排
本场地复垦安排于本场站已完成本标段生产任务后开始安排工期计划:20天内完成机械设备拆除及混凝土破除;15天内完成翻松原状土及摊铺种植土;最后完成验收程序。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技术措施
大型临时用地如拌合机组及其他临时用地如施工驻地、便道、钢筋加工场等场所的复垦工作,应事先与当地土管部门联系,确定其今后的用途。
如留有其用,应给予留下。
如需恢复原状,则安排机械将施工遗留的混凝土及其他建筑材料清除干净,并回填种植土,厚度约1—1.5m,以保证其原始用途。
还应考虑其防洪排水的设施,且防洪排水的设施应与周边自然水系相结合。
在山坡较陡或容易产生滑坡的地方还必须设置边坡防滑设施,还需考虑山洪的排洪设施。
在复耕前先做好复耕准备,复耕时先清除场地上的所有设施,采用混凝土破碎机将钢筋加工场、混凝土拌和站硬化地表的所有混凝土全部破碎,将所有的破除混凝土用自卸汽车运输至指定弃碴场存放,将施工前存放在弃碴场的的清表种植土均匀地铺设在地面上。
施工便道的复耕,采用挖掘机将施工便道上的表层泥结碎石全部挖松,用装载机械将挖松的泥结碎石装车,运输到弃碴场存放,然后将施工前存放在弃碴场的清表种植土均匀的铺设在地面上。
1.施工工序
施工准备破除翻松原状土摊铺种植土拌和新种植土验收、归还当地使用。
2.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在拆除施工便道时,在施工便道与既有道路连接处树立明显的标志和施工告示牌,禁止非施工用车以为的任何车辆进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将拌和站、钢筋加工场内的所有设备、围墙、房屋等全部拆除,将垃圾清除干净,运输到指定的弃碴场内存放整齐。
(2)施工便道、混凝土破除的拆除。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开始拆除施工便道,拆除施工便道时要由一边向另一边拆除,混凝土拆除时由一边向施工便道方向进行。
施工便道拆除采用挖掘机将施工便道上的泥结碎石全部挖松并堆放成堆。
装载机将堆码好的泥结石装到自卸汽车上运输到储存场堆放整齐。
混凝土破碎采用油锤将混凝土地全部破碎成小块一边拆除,采用挖掘机将混凝土全部挖除堆放成堆。
装载机将堆码好的混凝土块装到自卸汽车上运输到弃碴场。
在挖掘机作业时,组织一个由5人组成的施工配合小组,跟在挖掘机后面将机械清除时不能到达的地方,机械洒落的混凝土块清除干净,彻底。
(3)翻松原状土。
挖掘机将路面上的泥结碎石清除干净,用旋耕机将板结的原状土翻松。
来回翻松不少于两次,深度不小于50cm,组织一个由5人组成的施工配合组跟在旋耕机后面,将机械无法到达的死角翻挖彻底,翻挖结束后用平地机将翻挖的地面整平,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采用人工整平。
(4)摊铺种植土:
在原状土摊铺整平并检查合格后开始摊铺种植土,摊铺厚度为1m-1.5m分为两次摊铺,每层层摊铺厚度为0.5-0.8m。
每层填筑前根据填土厚度和运输车辆装载数量用石灰画方格,每格卸一车,用推土机将种植土推平,在推平的过程中,安排人工在推平区域巡回检查,发现有卵石或者块石时及时清除。
推平后用旋耕机从头开始旋耕,来回旋耕不少于3次,但必须将翻松的原状土和种植土搅拌均匀,搅拌后的混合土人工配合机械整平。
3.复耕土地的验收
土地复耕完成后,各项工序均完成,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施工单位参加最后验收,验收通过,交予当地政府使用。
第五章其他主要保护预防措施
我单位在土地租用期间严格执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原则,预防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破坏,对此,我单位成立土地复垦工作小组,确保技术、机械、人力、资金各方面全部到位。
第一节地表耕植层保护措施
坚决贯彻供地单位及相关部门的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对所租用的农业用地,在建设临时设施前,按要求对所有农用地的地表至下30cm范围内的的耕植土提前进行清表挖取,并指定专门的区域堆积存放。
耕植土堆放场地四周采取修筑高80cm,宽40cm 的挡墙,沿挡墙下修砌宽30cm,深30cm的排水沟,以防止耕植土流失。
堆置土的坡面应采取种植草皮或覆盖彩条布等手段,防止旱季大风时节,风力吹散。
加强对定点堆放耕植土的检查和监控,并做好相关检查、监控与问题整改的记录。
第二节节约用地保证措施
编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实事求是地进行施优化组合,人力、物资、设备各种资源精打细算,做到有标准、有目标。
优化施工平面布置,减少二次搬运,节省工时和机械费用。
临时设施尽可能做到一房多用,减少面积和造价,并尽量利用废旧材料将临时设施费用降下来,部分临时设施租用民房以降低费用。
第三节预防土地破坏和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向供地单位提出土地使用申请,经批准后进入施工现场。
按照设计统一规划,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范围内开展施工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2.临时用地区域内,设置隔离网、界线桩等标志,避免干扰临近地区。
3.选址在地表植被稀少,易于恢复的地方,生产区和生活区种植树木花草进行绿化,美化施工环境。
4.临时工程的设置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合理布置,综合利用,尽量减少占用数量。
5.临时工程设施的修建不切割、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不在临时工程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或负地形。
6.对混凝土拌合机组场地采取硬化排水,降尘、防尘措施,建立生活、生产垃圾集料池、沉淀池,设立专职环保工程师,采取专人管理,专车运输,所有废水、废物排入
指定允许地点。
7.施工便道充分利用乡村既有道路、农用机耕路和铁路进站道路等。
便道宽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做到既能保证施工需要,又少占土地,少破坏植被。
8.混凝土拌合机组站内砂石料场,在当地既有砂石料场且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地方料场,减少临时用地数量。
9.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
10.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驻地产生的生活废水经生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不外流的地表水体,不得在附近形成新的积水洼地,严禁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渠道,施工废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不得污染周围水环境。
11.在施工时,对天然排水系统加以保护,不得随意改变,必要时修建临时水渠、水沟、水管等。
12.冲洗拌合站废渣、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要集中弃往指定弃渣场。
13.拌合站、工程材料存放场地、施工便道和生产、生活区道路采取硬化处理,施工过程中经常洒水,防止扬尘对周边农作物的影响。
第四节复垦保证措施
临时用地结束后,妥善存放和处理设备和剩余材料,进行场内临时设施的清理,并运走所有设备、材料、残物、垃圾等;对临时工程中的地面嵌入物采取挖移处理。
恢复至原有的地形地貌或比原有更改善的状况,满足农作物种植的要求。
满足复耕要求后,通知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并交付使用。
如不能复垦或经复垦后不能会恢复原用途的,由建设单位比照永久征地补偿费和有关规费给予补偿。
第五节质量保证措施
我单位严格执行《临时用地复垦方案》,依靠科技,合理配置资源,开展标准化作业,加强管理,细化措施,安排专人,全程监控,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保证复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第六节安全保障措施
我单位施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管生产必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施工技术交底时编制安全交底,配备专职安全员,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安全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