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
3.A
4.(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共3分,句意通顺1分,奇累各1分。
)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
(共3分,句意通顺1分,慕徒各1分。
)(3)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实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
(共4分,句意通顺1分,验之以事合契未之有各1分。
)
【解析】
1.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征:验证、证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却: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B.乃:①副词,可译为才;②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C.以:①②均
为介词,可译为用、拿。
D.其:①代词,可译为它的;②人称代词,可译为他。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A项,他的著作也全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错,《二京赋》是文学作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