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露天采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设计方案

露天采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设计方案

露天采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设计方案
摘要:本文通过对露天采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的分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工作方案及工程措施。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综合治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open-air mining min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ngineering analysis, puts forward the working plan and engineering measures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mine environmental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on
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性资源,盲目的开采既浪费了矿产资源又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环境条件逐渐恶化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和有效保护矿山环境,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综合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把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本文以分布广泛的露天开采矿山为例,就其一般性的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
(一)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分区
根据矿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矿山开发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分析,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分区评估,针对矿区进行环境保护规划分区。

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一般可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次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Ⅲ区)。

重点保护区:该区主要包括矿区内的露天采场和工业广场区域,为环境影响较严重区。

该区因采矿人类活动频繁,在矿山采空(闭坑)后,必须对区内被破坏土地进行绿化、对露天采矿边坡进行治理、对矿山生产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以及对区内的水质进行恢复。

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该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

次重点保护区:该区为矿区内除重点保护区以外的农业占地区域。

矿山的建设和开采对区内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根据
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把该区划分为次重点保护区。

一般保护区:该区为矿区除重点保护区以外的林地、旱地或果园等分布区域。

矿山的建设和开采对区内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同样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因此,把该区划分为一般保护区。

(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分区
根据矿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矿山开发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分析,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矿山环境影响分区评估以及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分区结果,主要针对重点保护区进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分区,分为近期综合治理区、中期综合治理区和远期综合治理区。

1、近期综合治理区
该区包括露天采矿场和工业广场后缘斜坡地带、近期开采形成的梯形斜坡以及工业广场周围空地。

露天采矿场和工业广场后缘斜坡多为斜坡,结构松散,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为保证矿山生产的安全,必须在近期进行治理。

2、中期综合治理区:该区一般为中期开采形成的梯形斜坡。

3、远期综合治理区:该区一般包括工业广场建设用地和堆堆砖场、排土场以及最终开采平台。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布署
露天采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全面部署,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金,采取科学、经济、合理的方法,分轻、重、缓、急地逐步完成。

在时间布署上,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应尽可能同步进行;在空间布局上,把露天采场和工业广场作为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重点。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方法
(一)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方法
矿山环境的保护,要依法开采建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矿山环境监测,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理工程工作量。

(二)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法
矿山环境综合治理,以工程法为主,非工程法为为辅。

1、对被破坏或废弃的土地,特别是露天采坑,进行回填复垠、整治,使之恢复到适宜植物生长或其他可供利用状态。

2、露天采矿的边坡最终台阶面上实施绿化植树,必要时台阶边坡采取适当的支挡措施。

3、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统一堆放并修建挡土墙。

4、修建沉淀池,污、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和冲沟,保征影响区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不受污染。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一)保护方案
1、保护目标
在矿山生产的同时,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改善和提高矿山及附近的生产生存环境质量。

2、保护措施
首先,要强化企业主、员工对环境保护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

其次,矿山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部门设计的开采方案开采和建设,并选择合理的开采工艺和方法。

争对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矿山企业必须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

(二)治理工程方案
1、重点治理对象
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及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结果,确定矿山环境需综合治理的重点对象主要包括:
露天采矿场和工业广场开拓形成的斜坡;露天采矿场的边坡;固体废弃物堆放区域;其他被破坏或废弃的土地;受影响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治理。

2、治理工程措施
根据上述矿山环境需综合治理的重点对象,采取以下治理工程对相应的对象
进行治理。

(1)露天采矿场和工业广场开拓形成的斜坡
该项治理工程多属近期任务,一般需要在斜坡上修筑一定量的导排水渠。

(2)露天采矿场梯级边坡治理工程
露天采矿场形成的梯级边坡,治理工程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分台阶坡面的适当加固或放坡;
分台面的填土整平和绿化还林。

该项治理工程一般在开采完成一个平台后即可对上一台阶进行治理,亦属近期和中期规划。

(3)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
该项治理工程一般为远期规划,主要针对固体废弃物无序堆放形成的各类松散物质构成的不稳定边坡采取治理措施:
降低坡高、坡角(坡角要小于30度),一般在闭矿后半年内完成;
边坡加固、衬砌护坡,一般在闭矿后半年内完成;
在有效部位建设阻挡工程,即矿山正式生产前完成的挡土墙;
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多与挡土墙同期完成。

(4)工业广场建筑用地以外空地的绿化工程
为提高场区环境质量,在建设生产车间、烧砖窑、综合管理房等建筑设施的同时,对其周边的空地进行绿化还林。

该项治理工程属近期规划。

(5)被破坏或废弃土地复垦工程
主要包括:
最终开采平台填土及绿化还林工程,属远期规划;
工业广场用地填土整平及绿化还林工程,属远期规划。

(6)防水土污染工程
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排土场)和矿体中有害夹层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农田污染的治理,主要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农田的污染。

该项治理工程属远期规划。

参考文献:
1.尹国勋,《矿山环境保护》,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5;
2.编委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与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标准实施手册》,中国地质出版社,2009;
3.王凯军,《实用水处理技术丛书--发酵工业废水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
4.孙文武、马金良,《金属矿山环境保护与安全》,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