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报告——邹长新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主题报告——邹长新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美国:矿地复垦法律 : 联邦、州政 府《露天矿管理及复垦法案》
控制水流侵蚀、有害物沉积和风扬, 防止矿山废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前苏联:国家标准《自然保护类 土地复垦的一般要求 ΓΟСТ 17.5.3.04-83 ΟΚП 00l7》(1984) 编制破坏土地的复垦设计 露天开采时被破坏土地的复垦要求 地下开采时被破坏土地的复垦要求 土地按其利用方向的复垦要求

GB 50433 AQ 2006 HJ 446 HJ 607 规范 HJ/T 294 HJ/T358 UDC-TD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 清洁生产标准 铁矿采选业 清洁生产标准 镍选矿行业 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4、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矿山复垦率仅有10%,明显低于国外矿业大国50~60%水平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的主要差距有:
(1)生态恢复缺乏整体性,总体水平和规模效益较低 (2)生态恢复技术以工程复垦技术为主,生态效益较差。 (3)矿山环境治理薄弱,污染导致的生态恶化未得到足够重视。
问题
国外相关法规与标准—代表性
生态适宜性 可行性分析
编制恢复治理方案 表土剥离 科学设置各类场地 卫生防护距离 矿山开采
井口封堵与闭库 遮挡和防护措施
矿山勘探
矿山选址
闭矿
土壤恢复 植被恢复 钻孔封堵
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损益评估
各类场地恢复治理 控制污染物排放
设施拆除 景观恢复 场地恢复治理
过程评估与管理
技术框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




《联邦采矿法》、《矿产资源法 》对采矿后矿山复垦工作如何开 展列有明确条款。 申报开矿计划与采矿后复垦规划 、复垦方向、资金渠道一并报批 ,否则不得开矿。 采矿停止后两年内,必须完成复 垦工作。


尾矿库治理严谨科学。确定三层构 造复盖系统,其总厚度达1米以上 ,用碱性尾矿作底层材料,以阻止 酸性水排出,并在不同位置安放仪 器适时监测。
工业化国家
1960s
工业化国家
制定生态重建法规和实施生态重建工程 随着生态重建技术的发展和生态重建法规的逐步完善,矿 山生态重建率明显提高,>50%
1970s
发达国家
国外矿山生态重建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有健全的生态重建法规; 有专门的生态重建机构; 有明确的生态重建资金渠道和生态重建基金; 将生态重建纳入开采许可制度之中; 实行生态重建保证金制度; 建立严格的生态重建标准; 重视生态重建研究和多学科专家的参与合作; 有生态重建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


Guideline18: Rehabilitation requirements for mining projects
大气污染物、噪声与振动 水管理 酸性和含金属废水管理 尾矿管理 有害物质管理 氰化物管理 生物多样性管理 风险评估和管理 监护 社区参与及发展 矿区关闭与完成 矿区复原 绩效评价:监测与审计



为什么要编制技术规范?
问题 矿山生态环境 形势日益严峻 机制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责任机制尚未建立 标准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技术标准缺失
闭矿矿山
在产矿山
闭矿矿山
在产矿山
闭矿矿山
在产矿山
历史遗留 问题
新增环境 问题
政府责任
企业责任
恢复治理 缺少规划
恢复治理 缺乏标准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责任缺失
缺乏约束
工作过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2010-2012年
时间节点
2010.6-12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2010.9 2010.12 2011.6 2011.11-2012.8
主要事件
开展多个省份典型 矿山调研
山西矿山生态环境 恢复治理现场会
矿山技术文件 专家研讨会
矿区生态恢复与保 护技术培训班
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

GB 3095 GB 3838 GB 5084 GB 8978 GB 9078 GB 11607 GB/T 14848 GB 14500 GB 16297 GB 18484 GB 18597 GB 18598 GB 18599 制标准 GB 20426 GB 21522 GB 25465 GB 25466 GB 25467 GB 25468 GB 26451 GB 28661
国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及实践
2、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主要内容
生态环境恢复类型
环境污染治理 排土场 采空区 尾矿库 矸石山 沉陷区污染、噪声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 表土剥离与堆存、水土保持与稳定性、植被恢复、土地再利用 采空区回填、表土剥离与堆存、植被恢复、土地再利用 排水、围挡、防渗、稳定性、坝顶植被恢复、土地再利用 防止自燃、植被恢复、综合利用 井下充填、地形地貌恢复、植被恢复、土地再利用

土地复垦规定(1989) 土地复垦条例(201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5)


标准编制背景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践 编制工作过程 √
主 要 内 容
二 三 四 五
编制原则、技术路线与框架结构 标准主要内容
HJ651-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国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及实践
1、国内矿山生态恢复发展阶段

中国近50年来的矿区生态恢复工作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 将退化土地改造成可耕种土地。
(1)上世纪50年代,传统思路:通过填埋、刮土、复土等措施 (2)上世纪70到80年代,土地修复开始系统化。 (3)上世纪90年代,土地修复中生态修复加强。 (4)21世纪以来,以矿区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安全为目标,多 技术综合恢复治理。

国外相关法规与标准

澳大利亚 1996 年制定的《澳大利亚 矿山环境管理规范 》
矿产开发以各个州政府分权管 理,因此,地方政府也制定了 许多《规范》。例如,昆士兰 州制定了多达 18 个技术规范, 以保障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 。
矿产业可持续发展最优方法计划

国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及实践
3、矿山生态恢复技术体系

土地复垦与复绿技术 边坡稳定性技术 尾矿库安全防护技术 井下充填技术 沉陷区治理技术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矿井水与选矿废水回用技术 污染场地综合治理技术
矿山生态恢复 技术体系构成

国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及实践
大气环境治理 水环境治理 沉陷区治理 矸石场治理 污染场地治理
编 制 阶 段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编制 技术规范初稿 技术规范征询意见 技术规范送审报批 技术规范公布
修改完善
审 批 公 布 阶 段
技术规范制订技术路线
技术规范总体思路
全过程控制 探、采、恢复治理一体化
表土剥离 植被保护
生态司多次汇报 多方面征询意见
技术文件
调研报告 技术规范初稿
技术规范讨论稿
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2年11月21日,科技司组织召开“技术规范”专家论证会。 2013年7月23日,环保部正式发布“技术规范”。

标准编制背景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践 编制工作过程 编制原则、技术路线与框架结构 √ 标准主要内容
1、矿山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形式:

地表开挖、压占、毁损,造成土地资源破坏与地表景观改变; 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升高、河道淤积; 破坏和改变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井下开采造成矿井水外排,破坏地下水系; 采矿地表发生沉降、塌陷、崩塌甚至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恢复原有土地利用景观 预防和处理酸性或有害污水 土地填充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表土独立堆放 矸石和其他固体废物合理堆放与处置 铲除陡坡,防治崩塌滑坡
恢复原有植被和自然景观和生物栖息地



国外相关法规与标准
德国:露天煤矿复垦
加拿大:《加拿大采矿条例》
政府只介入矿山开发后的复垦工作 。矿山在开采前要提交复垦报告, 由矿业公司与政府达成有关协议并 缴纳足够的复垦保证金。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邹长新 2013-08-29
HJ651-2013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标准编制背景

主 要 内 容
二 三 四 五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践 编制工作过程 编制原则、技术路线与框架结构 标准主要内容
HJ651-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一、编制背景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无法考核
难于监管

标准编制背景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实践 编制工作过程 编制原则、技术路线与框架结构 标准主要内容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