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套)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汇总第1课人类的形成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课,全面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的出现、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原始社会的解体等相关史实。
(2)通过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历史直观性。
(2)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课本出发,以现有知识为依托,培养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相关重点问题的阐释和分析,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衡量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残暴的奴隶社会会取代原始社会?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用《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圣经》中说,上帝首先创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
提问:人类的出现果真如此吗?(生:听故事,讨论提出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A、人类的出现1.三个基本阶段学生讨论中,出示有关古猿进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谈一谈:人类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呢?(生:看图片,讨论探究)教师总结:讲清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基本阶段:(1)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2)“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3)“完全形成的人”,指已经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动脑筋”中的问题:“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谁说得对:(1)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2)我不太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火的使用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生:发表意见,畅所欲言)教师小结: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这就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
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并非具有决定意义。
2.人种的起源提问:(1)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成几个阶段?现代人种的差异开始显现出来是哪一阶段?现代人种都有哪些?(2)有人认为白色人种是天然的优等民族,而有色人种是天然的劣等民族,这种理论正确吗?(生:讨论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黄、白、黑三大人种是不同的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各人种在体质和智力上并无优劣之分。
人种的划分是人类起源后在迁徙过程中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步形成的。
B、氏族社会提问:(1)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人类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启发学生从当时的生产工具、生活环境等方面考虑。
)(2)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很低,物质极为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进入氏族社会时期。
(1)联系以前学过的河姆渡、半坡氏族的有关知识,讨论为什么人类首先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生:联系相关知识思考问题)教师总结:因为当时的婚姻状况使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同时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女性在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
当时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妇女有崇高的地位。
(2)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
(3)父系氏族社会和母系氏族社会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生:讨论,提出看法,说明理由)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后总结:共同点:(1)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
不同点:(1)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2)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3)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C、原始社会的解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2)国家与氏族组织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3)为什么说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生:阅读教材,讨论问题)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开放练习,拓展新知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人类的形式(三、四百万年前)⎩⎪⎪⎨⎪⎪⎧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国家的产生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1)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2)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
(生:听故事,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神奇的文明)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A 、金字塔的国度用多媒体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片。
组织讨论:多媒体列出: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修建的?(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选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最后总结:(1)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
(2)金字塔的建造,史书记载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造的,近来又有学者推断金字塔是外星人所为,要真正揭开金字塔建筑之谜,还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B、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出示教学挂图,讲清“新月沃地”的概念。
(生:看挂图)提问: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相比,有什么共同点?(生:讨论)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生:听讲)适当介绍汉谟拉比法典被发现的经过。
讲清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历史价值。
(生:听讲)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小字材料,根据法典的部分条款组织学生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生: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结合图《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
(生:结合插图听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及相关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生:阅读课文内容)组织思考:1.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方式创造的?2.不同等级间的权利、义务有什么不同?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生:思考,讨论,交流答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中“动脑筋”的问题,然后选派两位学生扮演吠舍与婆罗门,就种姓制度展开辩论。
(生:畅所欲言,展开辩论)布置学生课后撰写一篇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开放练习,拓展新知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1.金字塔的国度(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2)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2.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2)古巴比伦王国(3)汉谟拉比法典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2)雅利安人入侵(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代希腊文明的渊源,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状态,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对比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感悟历史的内在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从而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重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
难点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全面辩证地评价;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把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复习提问:在亚洲的大河流域,出现了哪些文明古国?(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本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欧洲,探讨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
由此导入新课。
(生:回答提问)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A、雅典城邦的繁荣1.爱琴文明出示《古希腊地图》,简要介绍古希腊的地理位置,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小字内容,点明爱琴文明与希腊文明的渊源关系。
(生:看地图,思考亚非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不同之处,阅读教材小字内容)2.雅典城邦结合《古代希腊地图》,分析雅典城邦的特点与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有何不同,原因何在?教师归纳:雅典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兴旺,这是因为雅典境内多山,气候湿润,不宜经营农业而适于种植经济作物,且邻近海洋多天然良港。
而亚非文明古国发源于大河流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灌溉农业发达。
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经济活动方式影响巨大,也可以说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人类早期不同的文明类型。
(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思考、讨论、交流)3.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盛出示《伯利克里头像》图,提问:(1)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归纳: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2)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是雅典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他扩大公民权利,使奴隶主的统治基础得以扩大和巩固,他还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