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不相同的一项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是,一双鞋也许不能走遍天下,但频繁换鞋子,走几步换一双,且不说付出的成本太大,光换鞋子这种折腾就势必影响赶路。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不会频繁瞎折腾;一个脚踏实地的国家,不会动辄改弦易辙。
国家越自信,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越有底气;认定方向,戮力同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中国梦便不遥远。
A.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啊,请不要频繁瞎折腾了!B.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怎么不会频繁瞎折腾?C.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难道可以频繁瞎折腾?D. 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一定不要频繁瞎折腾!【答案】 B【解析】【分析】B项,“ 怎么不会频繁瞎折腾?”一句,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一个求真务实的人,一定会频繁瞎折腾。
和例句意思不一致,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句式变换后意义的区别。
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本文每个句子意思、语气、词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表意的区别,选出正确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
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
沿着岁月的河道溯源,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
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
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焦zhuó而真诚。
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qián________zhuò________诚溯源焦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A.渡,过河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C.补益(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答案】(1)虔;sù;灼(2)契而不舍;锲而不舍(3)B(4)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和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虔”不要写成“谦”等字,“溯”不要注成“shù”,“灼”不要写成“酌”。
(2)“契而不舍”应改为“锲而不舍”。
(3)“济世”,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故“济”在这里的意思是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故选B。
(4)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此题要把表示反问的词语和否定词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故答案为:⑴虔;sù;灼⑵契而不舍;锲而不舍⑶ B⑷难道他不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吗?【点评】⑴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积累。
给汉字注音,要注意字母的拼写、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多音字的区别等。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避免混淆。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⑵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
他了解保尔的悲剧……“阿基姆,难道你真的以为生活能把我逼进死角,把我压成一张薄饼吗?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他突然使劲抓住阿基姆的手紧压着他的胸脯,“只要它还在跳动,就别想叫我离开党。
只有死,才能让我离开战斗行列。
老兄,请你千万记住这一点。
”阿基姆沉默不语。
他知道这绝不是漂亮话,而是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士的呐喊。
他明白,像保尔这样的人不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悲剧”指什么?②“呐喊”表达了保尔怎样的心声?【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3)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4)①“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文学常识及情节的积累可知这段话的出处及作者。
(2)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意思。
(3)陈述句成反问句的基本原则是意思不能变,一般要使用“难道”“怎么”等反问词,另外,否定的陈述句要变成肯定的反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据此转换句式即可。
(4)根据对这部名著情节的积累可知“悲剧”的内涵以及保尔的心声。
故答案为: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⑵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⑶像保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说出另外的话,表达出另外的情感?⑷ “悲剧”指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②“呐喊”是指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积累。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名著,掌握名著的作者、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
⑵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
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⑷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64分)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看每组中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A①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B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答案】A组中②句表达效果更好些。
因为这样写强调了鼓点像“骤雨一样”,更生动、更形象地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
B组中①句表达效果更好些。
因为“立即”强调了速度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变了周围的气氛。
【解析】【分析】A组中两句的区别在于语序不同,将“骤雨一样”调整到前面,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倒装句,起到强调作用,更突出了鼓点急促的特点。
B组中①中增加了“立即”一词,同样起到强调作用,强调了速度之快,突出了腰鼓很快地改变了周围的气氛。
【点评】此题考查句式和词语运用的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
分析表达效果可从句式、修辞、用词、表达方式等角度分析,答题时应根据不同的句子,具体分析。
5.按照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那滋润着白云山万木,孕育出蓬勃生机的清泉,仿佛汩汩地流进了我的心田。
(缩句)(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的。
(改为反问句)(3)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
(改为双重否定句)(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仿写句子。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少一些愁苦。
①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②人生如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答案】(1)清泉流进了心田(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3)红四团的战士非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不可。
(4)为了避免道路交通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5)一本书;精彩;乏味;一幅画;亮丽;灰暗【解析】【分析】(1)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语是“清泉”,谓语中心语是“流进了”,宾语中心语是“心田”,因此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清泉流进了心田”。
注意“着”“了”“过”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要保留。
(2)这是一个否定的陈述句,给为反问句时要把否定词“不”去掉,加上反问词“怎么(或难道等)”即可,句末用问号。
因此这句话可以改为: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3)在理解句意之后,找出关键部分“必须”,采用“非……不可”或“不能不”等词,句意通顺即可。
(4)不合逻辑,应去掉“不”。
(5)仔细分析例句,这句话首先把“人生”比作“一首诗”,“热烈”和“愁苦”属于反义词,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有这个特点。
如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少一些乏味。
此题答案是多元的。
故答案为:⑴清泉流进了心田⑵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⑶红四团的战士非抢在敌人面前赶到泸定桥不可。
⑷为了避免道路交通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⑸一本书;精彩;乏味;一幅画;亮丽;灰暗【点评】⑴本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
答题时要首先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然后去掉状语、定语、补语,剩下的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语组合在一起就是句子的主干。
⑵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
句式转换包括: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转换、祈使句与疑问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等。
答题时要注意,无论句式怎么转换,句子的意思不能变。
本题要求将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⑶本题考查把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能力。
答题时要找出句子的关键部分,采用“非……不可”或“不能不”等词,句意通顺即可。
⑷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即由整体到局部地方法进行判断。
⑸本题考查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6.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①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②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