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讨论课1-管理学案例

讨论课1-管理学案例

【案例1】凯申计算机公司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许多高科技公司一样,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但也面
临着来自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广东深圳地区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

凯申公司刚开张时,高层管理人员
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来上班,谁也分不清他们与普通员工有什么区别。

然而公司财务上出现了困境,局面
开始有了大改变。

原先那个自由派风格的董事长虽然留任,但公司聘任了一位新的总经理李伟良。

李伟良
来自一家办事古板的老牌公司,他照章办事,十分传统,与凯申公司过去的风格相差甚远。

公司管理人员
对他的态度是:看看这家伙能呆多久?看来冲突、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一次公司内部危机发生在新任总经理首次召开高层管理会议时,会议定于上午8点半开始,可有一个人9点钟才跌跌撞撞地进来。

西装革履的李伟良眼睛蹬着那个迟到的人对大家说:“我再说一次,本公司所有的日常公事要准时开始,你们中间谁做不到,今天下午5点之前向我递交辞职报告。

你们应该忘掉过去的那一套,从今以后,就是我和你们一起干了。

”到下午5点,10名高层管理人员只有2名辞职。

此后1个月里,公司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李伟良颁布了几项指令性政策,使已有的工作程序做了较大的改变。

一开始,他三番五次地告诫公司副总经理张忠,一切重大事务向下传达之前必须先由他审批。

他抱怨下面的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等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在这些面临着挑战的关键领域,凯申公司一直没能形成统一的战略。

李伟艮还命令全面复审公司的福利待遇制度并做修改,随后将全体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削减15%,这引起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向他提出辞职。

研究部主任这样认为:“我不喜欢这里的一切,但我不想马上走,开发计算机对我来说太有挑战性了。

”生产部经理也是个不满总经理做法的人,可他的一番话颇令人惊讶:“我不能说我很喜欢总经理,不过至少他给我那个部门设立的目标能够达到。

当我们圆满完成任务时,李伟良是第一个感谢和表扬我们干得棒的人。


事态发展的另一方面是,采购部经理牢骚满腹。

他说:“李伟良要求我把今年原料成本削减15%,他还以年终奖引诱我,说假如我能做到的话就给我丰厚的年终奖。

但干这个活简直就不可能,从现在起,我另找出路。


但李伟良对销售部的态度却令人不解。

蒋华是负责销售的副经理,被人称为“爱哭的孩子”。

以前,他每天都到总经理的办公室去抱怨和指责其他部门。

李伟良采取的办法是,让他在门外静等,冷一冷他的双脚,见了他也不理会其抱怨,直接谈公司在销售上存在的问题。

过了不多久,蒋华开始更多地跑基层而不是总经理的办公室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凯申公司在李伟良的领导下恢复了元气。

公司管理人员普遍承认李伟良对计算机领域了如指掌,对各项业务的决策无懈可击。

李伟良也渐渐地放松了控制,开始让设计和研究部门更放手地去干事。

然而,对生产和采购部门,他仍然勒紧缰绳。

凯申公司内再也听不到关于李伟良去留的流言蜚语了;人们对他形成了这样的评价:李伟良不是那种对这里情况很了解的人,但他确实领我们上了轨道。

讨论题:1. 李伟良进入凯申公司时所采取的领导风格和留任的董事会主席的领导风格有什么不同?
2.李伟良以其对各项业务的无懈可击的决策赢得了公司员工的尊敬,这是来自于哪一方面的影响力?
3.李伟良对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各自采取了何种领导方式?
【案例2】伦迪汽车分销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企业,下设若干销售门市部。

公司刚成立时,为具体体现民主管理,制订了若干的责任制度,运转尚属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中相互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在处理这种事情时,又说不清谁应承担责任,以致有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为了推进民主管理,公司力争让下属参与某些重要决策。

他们引进了高级小组制度,从每一个销售门市部挑选一名非管理者,共挑出五人,公司主管人员每月与他们开一次会,讨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执行策略。

尽管如此,但人们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

经过两年的经营,公司的营业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企业的税前利润增长不快,第二年比第一年只增长1.8%。

这给主管人员带来很大的苦恼。

【案例3】
杨瑞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在她身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北方人的热情和直率。

她喜欢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在上学期间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今年,杨瑞从西安某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她认为,经过4年的学习自己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毅然只身去广州求职。

经过将近1个月的反复投简历和面试,在权衡了多种因素的情况下,杨瑞最终选定了东莞市的一家研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

她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谊公司规模适中、发展速度很快,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如果杨瑞加入,她将是人力资源部的第一个人,因此她认为自己施展能力的空间很大。

但是到公司实习一个星期后,杨瑞就陷入了困境中。

原来该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家族企业,企业中的关键职位基本上都由老板的亲属担任,其中充满了各种裙带关系。

尤其是老板给杨瑞安排了他的大儿予做杨瑞的临时上级,而这个人主要负责公司研发工作,根本没有管理理念,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他的眼里,只有技术最重要,公司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

但是杨瑞认为越是这样就越有自己发挥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到公司的第五天杨瑞拿着自已的建议书走向了直接上级的办公室。

“王经理,我到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我有一些想法想和您谈谈,您有时间吗?”杨瑞走到经理办公桌前说。

“来来来,小杨,本来早扰应该和你谈谈了,只是最近一直扎在实验室里就把这件事忘了。

”“王经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要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工夫。

我来公司已经快一个星期了,据我目前对公司的了解,我认为公司主要的问题在于职责界定不清;员工的自主权力太小,致使员工觉得公司对他们缺乏信任;员工薪酬结构和水平的制定随意性较强,缺乏科学合理的基础,因此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都较低。

”杨瑞按照自己事先所列的提纲开始逐条向王经理叙述。

王经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们公司也确实存在,但是你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公司在赢利,这就说明我们公司目前实行的体制有它的合理性。

”“可是,眼前的发展并不等于将来也可以
发展,许多家族企业都是败在管理上。

”“好了,那你有具体方案吗?”“目前还没有;这些还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而已;但是如果得到了您的支持,我想方案只是时间问题。

”“那你先回去做方案,把你的材料放这儿,我先看看然后给你答复。

”说完王经理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研究报告上。

杨瑞此时真切地感受到了不被认可的失落,她似乎已经预测到了自己第一次提建议的结局。

果然,杨瑞的建议书如石沉大海,王经理好像完全不记得建议书的事。

杨瑞陷入了困惑之中,她不知道自己是应该继续和上级沟通还是干脆放弃这份工作,另找一个发展空间。

讨论题:1.杨瑞在与经理的交流沟通中存在哪些问题?
2.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形成有效的沟通?
3.如果你是杨瑞,你应该如何去做?
【案例4】李英现已进入了40岁的年龄。

回首这二十几年的奋斗历程,很为自己早年艰苦而又自强不息的日子感叹不已。

想当初自己没有稳定的工作就结了婚,妻子是位孤女,有父母留下的一栋虽然面积不小但很破旧的平房。

妻子在待业之中,俩人常为生计发愁。

后来,李英在某企业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并很快地被提拔为工段长,接着又成为车间主任,进而升为生产部长。

他记得那段日子对他个人和公司来说,都是极重要的转折。

他没命地为公司工作,很为自已是其中的一分子感到自豪。

他的付出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他的工资收入已相当可观了,更重要的是,他在不断的提拔、升级中得到了他妻子很为他感到自豪的权力和地位。

有段时间,他自己也沾沾自喜过,可现在细细想来,他觉得自己并没有成就什么,心里老是空落落的。

他现在是企业生产的总指挥官,可他看着企业一年比一年不景气,很想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为企业做些更大的贡献。

可他在研究开发和销售方面并没有什么权力。

他多次给企业领导提议能否变革组织设计方式,使中层单位能统筹考虑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研究开发问题,以增强企业的话力和创新力。

可领导一直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所以,李英想换个单位,换个职务不要太高,但能真正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

可自己都步入中年了,“跳槽”的决定又谈何容易。

讨论题:1.请运用有关激励理论,对李英走过历程中所体现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情况以及他目前的困惑心境作一分析。

2.如果李英有意跳槽到你所领导的单位来工作,你应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以吸引他并给他提供所看重的激励?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