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法医物证检材的发现和提取心得体会主任法医师为我们带来了《现场法医物证检材的发现和提取》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良多。
法医物证检材是指来源于案(事)件现场,并可进行法医物证、DNA检验,从而能为侦查提供线索、为法庭提供证据的生物样本,或含有、承载可进行法医物证、DNA检验的生物样品的物品。
物证检验的基本过程包括从发现检材到检验、做出鉴定结论的全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案件勘查或案件调查过程中完成,通过对案件发生现场,犯罪嫌疑人住所、活动场所、衣物、用品等进行勘查,对发现的检材进行观察、记录、拍照、录像并制定恰当的采集、保存方案。
第二阶段为实验室检验鉴定,这一阶段是对现场收集的可疑样品及举证需要的参考样品进行检验,重点解决个体识别,即判断现场采集的法医物证检材来自何人。
法医物证检材包括人体各种体液与组织,具有容易变性、变质、降解和腐败的特点。
在物证鉴定中,处理各类陈旧、腐败检材,解决检材本身的不确定性是鉴定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检材送达实验室检验鉴定之前,办案人员应该尽量保存好法医物证检材,尽量缩短送检时间。
一、检材发现1.现场勘查过程中,全面仔细搜寻检材非常重要2.发现检材,第一时间原位拍照或拍摄录像资料,结合测量、绘图等手段详细记录现场原始状态3.在进行详细记录后,方可移动和提取检材4.应力求做到全面、充分和仔细5.要注意改善照明条件,仔细观察拐角、缝隙等隐蔽部位(一)血痕薄层血痕,为褐色斑痕,局部量大的血痕形成暗褐色血痂。
血痕常可见于现场地面、墙面、墙角、家具、衣服、鞋袜、被褥、蚊帐、凶器、石块、砖头、泥土、木棒、工具、窗台、窗玻璃、门把手、水龙头开关、植物叶茎表面、头发、指甲缝等处。
作案人处理过的现场,特别注意观察家具脚、缝隙,家具下的地面,家具挡住的墙角,木板缝隙,垃圾桶内外壁、桶底,照明不好的地面,墙面等地方。
仔细观察现场和嫌疑人住所找到的各种刀具、工具的凹槽、缝隙,鞋底和鞋面缝隙。
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车辆,仔细观察轮胎、车底盘、挡泥板、撞击变形处附近等隐蔽部位。
现场勘查过程中应配备便携式照明工具。
黑暗现场的血痕,可用鲁米诺(luminol)喷雾寻找,血痕发荧光。
(二)精斑性犯罪案件必须常规提取受害人阴道拭子。
现场的精斑可出现在于受害人衣裤、卫生巾、被褥、手帕、卫生纸、草席,及受害人腹壁、大腿、阴毛等处。
精斑的形状不规则,颜色因附着物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白色的衣裤或床褥等布类物品和卫生纸上,呈淡黄色不规则型,周边颜色稍深,触之较无斑痕处更硬。
浓稠的精斑呈灰白色糨糊状痂块。
深色布上的精斑不易发现,在质料松软的深色布料上的精斑,触感发硬明显。
精斑在紫外线灯光下呈银白色带淡紫晕的荧光。
受害人对案件发生过程的描述对发现精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受害人提供的情况可对重点物品进行重点观察搜寻,迅速发现精斑。
(三)唾液斑唾液斑常见于现场遗留的烟头、烟斗、口香糖、瓜子壳、吸管、饮料容器、咬痕、牙签、牙刷和信封口与邮票背面等处。
肉眼观察没有明显特征,不易发现,可将可疑物品送实验室检验。
(四)皮肤及其它脏器组织碎块在斗殴、凶杀等暴力犯罪案件中,可在被害人或涉案人员指甲缝中发现对方的皮肤组织,也可在凶器、致伤工具上发现伤者的组织脏器碎块。
交通事故中可在交通工具上发现死、伤者的组织脏器碎块。
(五)毛发毛发本身可自然脱落,也常在案件发生过程中被外力拔脱。
毛发呈细丝状,当环境中存在形态类似物或毛发存在部位颜色与毛发接近时,发现毛发比较困难。
在暴力犯罪案件,毛发常遗留在案发现场地面、床褥、家具、凶器等处,也可见于受害人手中;强奸案件中,毛发多见于现场床褥、沙发,及受害人阴部、内裤、外阴和大腿间;盗窃案件则常见于窗、门等进出通道上;蒙面抢劫案件,用于蒙面的套头用品中常能发现毛发;在寻找毛发时,良好的照明条件更有利于发现毛发;一些案件中,动物毛发可成为破案线索。
(六)植物斑痕在一些案件中,可能有植物物证的存在,如罪犯无意间带走或留在现场的植物叶片、果实、斑汁、花粉等。
多见于嫌疑人的袖边、裤角、鞋底等处。
先对植物进行肉眼鉴别,在肉眼无法鉴别时,可送到实验室检验。
(七)脱落细胞在犯罪现场,肉眼无法鉴别,但人体脱落细胞可能存在于罪犯接触的每个物品上。
最常见的口腔粘膜脱落细胞常附着于牙刷、牙签、口腔拭子、烟头、口杯、口香糖等载体。
其它人体脱落细胞易附着于剃须刀、褪毛器、饰物、内衣、帽子、头套、手套、上衣、袜子、鞋等。
对于可疑含有脱落细胞的检材应整件送实验室检验。
二、检材提取根据不同法医物证检材的特性和附着物的差异,提取检材以不损失、不污染、不破坏检材的可检测性为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1.法医生物检材提取应由具有专门知识、接受过相关培训且具有现场勘验、检查资格的现场勘验、检查人员进行。
2.提取检材时使用的试剂应经去核酸处理、转移用载体应经过无菌处理,封装用容器、非一次性器械应保持洁净。
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器械。
使用过的器械、一次性物品应妥善处理3.提取检材时使用的试剂应标明有效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提取检材时,应穿着洁净的工作服、戴帽子、口罩、一次性手套,帽子必须包裹住头发,手套必须戴过袖口,提取不同检材时,应更换手套。
5.从各种载体上提取检材时,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提取对照样本。
6.提取检材时,应当分别提取,独立包装,统一编号。
7.在提取检材前应进行照相或录像,并有相应的提取记录,提取记录应包括:案(事)件名称、提取地点、提取时间、提取方法、检材名称、检材数量、检材外观描述(如颜色、形状等)、保存方法、见证人(签字)和提取人(签字)。
检材提取记录与现场勘查笔录中对于检材的描述应保持一致。
8.提取后,应根据检材类别选择室温干燥或低温保存。
9.现场勘验、检查人员提取检材时应注意自身防护,穿戴好防护用品,使用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器具。
(一)斑迹类检材的提取1.易携带的带有斑迹的物品(如树叶、草秆、衣裤、鞋帽、刀、斧、石块、卫生巾、烟蒂等),应整件提取。
2.不易携带的带有斑迹的物品,根据物品质地的不同,可采取擦拭、剪切、刮削、吸附、凿锯、挖取等方法提取上面的斑迹。
3.采取擦拭、剪切、刮削、吸附、凿锯、挖取等方法提取斑迹类检材时,应记录提取部位,可同时提取对照样本。
4.采取擦拭、吸附的方式转移提取斑迹类检材时,应根据斑迹的大小,选择大小适当的转移用载体提取。
5.提取后的斑迹类检材,应干燥后置于透气的纸质物证袋或洁净的容器中,室温或冷藏保存。
(二)液体类检材的提取1.根据液体类检材遗留位置的不同,可采用收集、擦拭、吸附等方法提取。
2.采用收集方法提取液体类检材时,应在提取后置于经无菌处理的容器内,密封后低温保存。
3.采取擦拭、吸附的方式提取液体类检材时,应根据斑迹的大小,选择大小适当的转移用载体提取。
4.将液体类检材制成斑迹时,应在阴凉通风、可防止污染处自然晾干,禁止暴晒或加热烘干。
5.采取擦拭、吸附的方式提取易携带的物品(如避孕套)上的液体类检材时,应同时提取整件物品,在阴凉干燥处晾干后置于透气的纸质物证袋中室温或冷藏保存。
(三)毛发的提取1.现场发现的毛发应分别提取、独立包装,并记录下提取部位。
禁止多根毛发混装。
2.在强奸案中从被害人身体上提取脱落毛发时,必须提取被害人的血样作为比对样本。
3.提取潮湿的毛发时,应先晾干后置于透气的纸质物证袋中,室温保存。
(四)软、硬组织的提取1.离体的小块组织应整块提取。
2.肌肉组织、脑组织、软骨组织、指甲等提取后应置于洁净容器内,密封后-20℃保存。
3.附着在小块骨组织上的软组织可一同提取,置于洁净容器内,密封后-20℃保存。
4.附着在大块骨组织上的软组织可先将软组织剥离,与骨组织分别保存。
5.大块骨组织应冷冻保存,或晾干后装入透气的纸箱(盒)中在干燥环境下保存,同时定期检查,防止霉变。
6.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酒精密封浸泡,室温保存各种组织。
(五)脱落细胞的提取1.易携带的可能附有人体脱落细胞的物品(如牙刷、剃须刀、褪毛器、牙签、饰物、内衣、手套、袜子等),可以整件提取,置于透气的纸质物证袋中低温、干燥保存。
2.不易携带的可能附有人体细胞的物品(如棉衣、棉被等),可根据物品质地的不同,对重点部位采取吸附、黏附等方法提取后,置于透气的纸质物证袋中低温、干燥保存。
3.对现场遗留的指纹、掌纹或案(事)件相关人员可能接触并留有脱落细胞的部位,在提取指纹、掌纹后,可用适当的载体转移提取。
(六)其他检材的提取对于带有非人源性DNA的生物检材,可根据检验的要求及目的提取。
(七)比对样本的提取1.比对样本的来源包括嫌疑人、被害人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如性犯罪案件中与被害人可能有性关系的人员(被害人丈夫、男友等)。
2.提取比对样本时,应提取血液(斑)或/和口腔上皮细胞,特殊情况需提取毛发作为比对样本时,应拔取带有完整毛囊的毛发5根~8根,置于透气的纸质物证袋内保存。
三、检材包装和保存1.包装物应能保证检材在运送过程中避免互相摩擦、冲撞以及失落,防止易碎检材发生挤压和震动。
2.盛放检材的容器使用前要保持洁净。
3.每份检材/比对样本都应独立包装,密封并在封装条上签上封装人姓名。
封装后,按要求填写物证标签,贴在包装物上,书写字迹应工整,采用国家标准汉字。
4.毛发、斑迹类检材经干燥后,标记清楚,于室温阴凉干燥处或-20℃保存。
5.收集的液体类检材用洁净的容器密封盛放,血液应采取必要的抗凝措施,标记清楚,-20℃保存。
6.各类组织分别包装后,标记清楚,-20℃保存。
7.冷冻保存的检材,应避免反复冻融。
8.检材应有专人负责保管。
保存区间应有必要的防火防盗措施,以确保检材安全。
9.疑似有传染性疾病等危险性的检材应按相关规定保存。
四、检材送检1.液体类检材、软组织等容易腐败的检材应冷藏送检。
2.斑迹类检材、毛发等检材常温送检。
3.硬组织(骨组织、牙齿等)可冷藏送检或干燥后常温送检。
4.所有检材送检时应该进行适当的第二次包装,必要时可以使用国际生物危险标记。
5.检材应由2人以上(含2人)送至检验单位,检材初次送至单位时封装条应完好,并在所有送检人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检材的移交。
五、注意事项实验室检验鉴定人员受理法医物证检材的检验鉴定后,应对其来源、名称、数量及性状进行详细的审查。
鉴定人根据检材情况,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验室条件,判断能否满足送检单位的检验鉴定目的。
法医检材常是唯一的,相当部分是来自现场的微量检材,根据实验室条件,利用尽量少的检材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对案件调查十分重要。
检材量少,在检验中必需用完检材的,需明确告知送检人,得到送检人同意后,才能进行检验。
对检测条件达不到检验的基本要求,可以不受理鉴定,或告知送检单位,检验鉴定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结果。
鉴定人应根据检材情况,结合鉴定目的和内容,确定检验方案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