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 织物与针织物基本结构
第九章 织物与针织物基本结构
府绸
27
2. 斜纹组织
(1)最少有三根经纬纱才能构成一个组织循环。 (2)表面有经浮点(或纬浮点)的浮长构成的斜 纹线,斜向有左斜和右斜。如下图
左斜纹
右斜纹
28
(3)表示方法:分式+箭头
a.
3 1
(a)
b.
1 3
(b)
29
(4)特点 交织点较平纹少、浮线较长,光泽较好;同条 件下强力和挺括度不如平纹织物,织物经纬密可比 平纹的高,织物正反面不同。
1.结构相 机织物中纱线的弯曲状态是不相同的,结构 相是描述机织物中经纬纱线的相互弯曲特征的 指标。结构相在数值上等于经纬纱线屈曲波高 的比值。
46
2.特殊结构相 屈曲波高:纱线屈曲波的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距离。 经 纱 屈 曲 波 高 hT, 纬 纱 屈 曲 波 高 hW, 则 结 构 相 Q=hT/hW。
纬向视图
经向视图
47
织物第一结构相示意图
纬向视图
经向视图
织物第一结构相示意图
第一结构相,hT=0,hW=L, hT/hW=0(上图) 第九结构相,hT=L,hW=0,hT/hW=∞ 第五结构相,hT=hW, hT/hW=1 第0结构相,hT=dW,hW=dT, hT/hW=dW/dT 大于第五结果相为高相织物,经纱突出的织物 表面,如府绸;小于第五结果相为低相织物,纬 纱突出的织物表面,如麻纱。
7
5、按织物印染整理加工分 (1)按织前纱线漂染加工分 本色坯布、色织物。 (2)按织物染色加工分 漂白织物、染色织物、印花织物。 (3)按织物后整理分 仿旧、磨毛、丝光、折皱、功能整理等。
8
6、按织物结构分 (1)平面织物 二向织物:两轴向正交、两轴向斜交(经、纬纱非
90°交织)
三向织物:三根纱线(2根经纱,1根纬纱)以 60°方向交织而成的织物,如下图。
织物示意图
17
2.组织点(浮点):经纬纱线相交处,称组织点。
经组织点(经浮点)-经纱浮于纬纱之上,以▉或 纬组织点(纬浮点)-纬纱浮于经纱之上,用
表示。 表示。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 2 3 4 5 6
18
组织图绘制练习
19
3.浮长:浮点的长度(连续浮在另一系统纱线上的 纱线长度),用跨越的纱线根数表示。
34
二、经纬纱特(支)数
1.经纬纱细度配置 经纱特数小于纬纱特数 经纱特数等于纬纱特数 经纱特数大于纬经纱特数 前两种较多,经纬纱细度不宜差异太大。 2.织物的经纬纱细度表示方法 经在前纬在后:NtT×NtW(NeT×NeW)。
如,29×29(20s×20s)、28×2×28×2
28/2×28/2
正交
斜交
三向织物
9
(2)立体织物
三维织物
10
二、针织物(knitting)
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彼 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1.按纤维原料分 纯纺针织物、混纺针织物、交织针织物 2.按加工方法分 针织坯布;成形产品
11
3.按用途分 内衣、外衣、袜类等 4.按生产方法分 纬编针织物:一组纱线横向成圈,相互串套联结 经编针织物:多组纱线纵向成圈,相互串套联结
p W 纬纱密度(根
38
3. 总紧度EZ:经纬纱的覆盖面积(扣除经纬纱交 织点的重复量)占织物投影面积的百分数。
ET 面积 ABEFGD 面积 ABCD 100 100 d w d T 100 ab d w d T 100 100 ab 100 100
经编
55
梭织物(机织物)和针织物的比较:
机织物 纬编
经编
56
一、线圈结构和线圈长度 1. 线圈结构(纬编)
线圈--针织物的基本单元
横列、纵行 圈距(A)、圈高(B) 圈弧(红色) 圈柱(绿色) 沉降弧(黄色)
基本概念
57
2.线圈长度:一个线圈具有的长度,由针编弧、 沉降弧和圈柱组成。
39
dT b dW (a d T ) ab d T b 100 ab d T 100 a d w 100 b
d w a 100 ab
d T p T d W pW E z 总紧度(%) ET EW ET EW 100
35
三、密度与紧度 (一)密度 密度--织物经(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纬(经) 纱根数。 1.经密 PT:经纱根数/10厘米(公制) 纬密 PW:纬纱根数/10厘米 2.密度表示方法:PT×PW,如 229×229 3.机织物规格表示:(NtT×NtW×PT×PW),如 16×18×530×290
意义:经纱细度为16tex,纬纱细度18tex,沿 纬向每10cm有530根经纱,沿经向每10cm有290根 纬纱。
线圈长度愈长:
密度愈小、愈稀薄; 尺寸稳定性、弹性、耐磨性愈差; 强度愈低; 脱散性愈大; 抗起毛起球和抗勾丝性愈差; 透气性愈好。
48
49
3.影响织物结构相的因素 (1)密度高的系统,纱线屈曲波较大 (2)纱线越细,纱线屈曲波越大 (3)捻度越小,纱线屈曲波越大 (4)初始模量小,纱线屈曲波越大 (5)织造、染整张力小,纱线屈曲波越大
50
4.织物的支持面 织物在一定压力下与某一平面相接触的面 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与织物结构相关系密 切,对织物耐磨性影响较大。
七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22
Rj=Rw=2
Rj=Rw=3
5.组织点飞数 同一系统纱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经(纬)组织 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
经向飞数Sj:沿经向计算相邻两根经纱相应组织点相距
的组织点数,经面组织采用。 纬向飞数Sw:…纬向……纬纱….,纬面组织采用。
1
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组织循环中每根纱线上的经 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数。
平纹组织示意图
组织图
26
(3)特点 交织次数、交织点最多,浮长最短,布面平整, 织物的断裂强度大,正反面基本相同,手感发硬, 光泽略显暗淡。
(4)平纹织物 ① 棉:平布、府绸(布面效果如图) ② 毛:凡立丁和派力司 ③ 丝:电力纺、双绉与乔其纱
(a)纬编针织物
(b)经编针织物
12
三、非织造布(nonwoven)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狭义来说, 是指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组成的纤维层通过机 械、化学或热粘合而成的织物。广义上说,是指 由一定取向或随机排列组成的纤维层,或由该纤 维层与纱线交织,通过机械钩缠、缝合或化学、 热粘合等方法连接而成的织物。 非织造布的主特征是直接的纤维成网、固着 成形的片状材料。
37
p T 经纱密度(根
2. 纬纱(向)紧度EW:纬纱的覆盖面积占织物 投影面积的%。(纬纱直径与两根纬纱线间 平均中心距离之比)
EW dW b 100 d W 100 b
d W pW
E W 纬纱紧度(%)
d W 纬纱直径(
mm )
b 两根纬纱间的平均 中心距离( mm ) / 10 cm )
13
根据制造原理和方法有以下几类:
① 毛毡 ② 树脂粘着非织造布 ③ 针刺非织造布 ④ 缝结非织造布
⑤ 纺粘非织造布
14
第二节
机织物的基本结构
一、机织物的组织 (一)织物组织参数 1. 织物组织: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平纹组织
15
经纱
综框 钢筘
布轴 梭子
平纹织物的形成
16
认识织物:
纬 经 纬 经
第九章
织物的基本结构
1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织物的分类 机织物的基本结构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性
2
织物(Fabric)概述
定义: 1.把纤维集合在一起制成较大、较薄的平板状的物 体,称为织物。 2.由纺织纤维和纱线制成的柔软而具有一定力学性 质和厚度的制品称为织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 的纺织品。
51
第三节
针织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性
针织物的形成: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成线圈, 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
钩针
52
舌针
53
纬编——将纱线沿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织针, 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针织物。线圈 横向连续。
纬编
54
经编——平行排列的纱线由经向喂入平行排列 的工作织针,同时成圈的工艺过程。线圈纵向 连续。
42
(二)平方米重(重量) 1.平方米重(g/m2)=
每米重量( g / m) 100 幅宽( cm )
2.平方米重的估算(已知细度、密度) G=10(PT/NmT+Pw/NmW)(g/m2) 机织物的平方米重一般在70-250 g/m2
43
(三)体积重量δ
织物单位体积的重量,单位为g/cm3。
G 1000 t
式中:G—织物的平方米重(g/m2) t—织物的厚度(mm) δ 与织物的毛型感(衡量毛型感),导热性 能关系密切。 毛织物δ :0.45-0.50g/cm3。若δ达 0.6g/cm3, 织物手感板结、粗硬、毛型感差,穿着时易折边 磨损。
44
织造过程动画
45
五、织物的结构相
5
பைடு நூலகம்
1、按原料分 纯纺织物:由纯纺纱线织成,如纯棉织物; 混纺织物:由单一混纺纱织成,如涤/棉混 纺织物、真丝/ 涤纶丝复合丝混纺织物; 交织物:经、纬纱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如 经用棉、纬用粘胶丝的交织物。
2、按纤维的长度分 棉型织物、中长纤维织物、毛型织物、长丝 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