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图形教学随笔

认识图形教学随笔

认识图形(二)随笔
一年级低端数学组杨爽一年级下册书本开篇就是认识图形,这是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一)的知识延伸,由最初学习的立体图形观察认识到物体的面。

当然这个认知规律是我们数学学科的惯用。

本单元一共有三个小节的内容,但是操作练习多安排一节,实践内容延续一个星期。

整个过程中,不单要体现出教师教的方式,更要突出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的过程,学的方式,以及学的效果。

图形是最接近生活的数学,也是从我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数学,因此我们小组把这类型数学单元归为实践单元。

因为实践单元,在课堂上老师的讲是放在期初的形的命名,而之后的理解和解决问题,都由孩子在教学中的实践展示分享中,得到老师指点,让孩子在独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

因此这类型的课程,主备人的我也主要设置了不少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

一.认识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学习,为了让孩子更加理解这些平面的由来,以及它们的数学名称。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非常容易理解到其中看到的形,却还不能融会贯通的,懂得不同角度变化中,这些形的样貌。

二.图形的拼组
拼组的学习,更多我把这叫做尝试,实际上看起来是让孩子拼组
成新的样貌,而实质上就是在练习各种平面图形在他们心中的构建。

因此这里的内容更多的给了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去尝试自己拼搭,组建,再展示说说他们的构成,以及最后组建的样子。

同时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回家,就会得到很多不同的样子,开放性的练习,对于孩子的思维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七巧板
七巧板的学习,一是为了让孩子有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因为这个被称之位中国的魔术七小块的玩具,风靡全国。

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已经不再需要去教会他们什么,只需要让孩子懂得,七巧板的组成有几种图形,他们分别在板块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就需要孩子在不断地拼组中发现他们的规律性。

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过多的设置到老师的言语,而是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孩子们。

真正的开放式学习才能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智慧。

孩子的智慧展现在他们没有压迫下的学习中,而这种学习在我们大人眼中是学习,是作业,而在孩子眼中就是玩乐,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到知识。

虽然作业是要求回家完成,但是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创造力,真的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这样真正有意义的作业才能展示出他们的思维力。

帮助他们更好的在遇到问题时去解决问题。

这张拼组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稀奇,但是这个课堂的练习拼组作业,前提的要求却是四人小组合作,运用相同大小的6个同等三角形进行拼组,而这个孩子的小组里一共只有两个人,智慧的孩子运用了组合的方式发现,两组七巧板的其他图形,也能组合成和两个原有三角同样的形状。

非常了不起。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历练,发现小组的有效合作,对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此单元在普通没有实践小组合作的班级也很受欢迎,但是组内的合作效果还是有缺陷。

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展示自己。

二班的孩子上期就有小组合作的训练,他们在展示和分享的过程中都比较积极。

推广小组合作探究的低段教学。

让孩子和孩子之间学
习到彼此的智慧,而不是单方面从老师“被告诉”中得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