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点滴1.辗转相除法证明;
2.分数加法教学设计:
3.分数的意义:
4.阿拉伯数字最早起源于印度,在公元前500年,印度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大约在8世纪前后才传到阿拉伯,9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大约在1100年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传到中国是13世纪以后,1892年才在我国正式使用。
5.约分
“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
以等相约之。
”(吴文俊,1998a,p。
58)
这种约分方法的具体思路是:首先判断分子与分母,如果都是偶数,就把分子分母分别除以2。
如果是奇数,就把分子与分母相减(大减小),如果差与减数相等,差就是分子与分母
的最大公约(因)数,如果不相等,就把所得的差与减数再相减(大减小),这样一直减下去,直到新的差与新的减数相等为止,这个新的差就是原来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约数。
(更相减损法)
6.分数除法
其一,被除数,除数之一含分数,另一个是整数,就先通分,后把被除数与除数的分子相除,如“方田”章第17题解题过程如下
813
÷7=253 ÷7=8×3+13 ÷7×33 =(8×3+1)÷(7×3)=1421 其二,被除数,除数都含分数,就同时通分,后把被除数与除数的分子相除,如“方田”章第18题解题过程如下
(6+13 +34
)÷313 =6×12+4×1+3×312 ÷ (3×3+1)×412 =(6×12+4×1+3×3)÷【(3×3+1)×4】=218 这种计算方法虽然比我们现在用的“颠倒相乘法”麻烦,但是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