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近年真题)例:“竭泽而渔,岂不获得”中:“竭”的意思是【解析】竭,动词,词义为完尽、完了,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干涸。
【练习】1.(广益二)“欲售诸屠”与“乌屠”中“屠”词性及含义均不同。
前者的词性是,解释为;后者的词性是,解释为。
2(博才一)解释“临去,频频颔之”中“颔”的意思:3.阅读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肉可以吃。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仕于南方并壳者其人自护所短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曰:“食菱须去壳。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
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
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
④樵薪:砍柴。
⑤执苦:干苦活。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善士于令仪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尔素寡过.,何苦而盗耶?”“迫于贫尔。
”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资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惧,语之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乡里称君为善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尔素寡过.()(2)既去.,复呼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3.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①②4.文中从下面三个细节刻画于令仪的“善”:①耐心了解情况,表现他的宽容;②③(2016 麓山国际)床头捉刀人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注释】魏武:曹操1、结合全文解释下列字的意思形:捉刀:雄:毕:章节练习高凤笃学高凤字文通,南阳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而问,乃省。
1.解释加点的字。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时天暴.雨()2.翻译下列句子。
家以农亩为业妻还怪而问,乃省。
3.上面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高范元琰为人善良范元琰(yǎn),字伯珪(guī),吴郡钱塘人也。
及长(zhǎng)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
然性谦敬,不以所长(cháng)骄人。
家贫,唯以园蔬为业。
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
母问其故,具以实答。
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
”于是母子秘之。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注释:①菘:白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元琰遽.退走(2)母问其故.,具以实答(3)向.所以退,畏其愧耻(4)自是..盗者大惭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
3.文中的范元琰“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范元琰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③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⑤得其前利⑥,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5)[务欲]一心想要。
(6)[前利]眼前的利益。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2.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 ]欲取蝉,而[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 ]欲啄螳螂,而[ ]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3.填空。
《螳螂捕蝉》写了、和,告诉人们的道理是: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
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上大说。
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
”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
”上遽曰:“是女儿。
”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
”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
”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
②内苑:御花园。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天衣无缝郭翰夏日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也。
”熟视其衣,并无缝。
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冉冉..而下()熟.视其衣()2.翻译下列句子翰问之,谓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3.成语“天衣无缝”用来比喻:东坡逸事东坡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第二章虚词从题型来看,小升初考试多采用比较判断的方式,要求考生对同一个文言文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做出判断,并不要求指明其意义。
近几年小升初文言虚词考查的题型也比较稳定,采用给出四个句子,让他们一一与题干中的例句相比较、考察异同的方式。
文言虚词与文言实词是相对的。
一般说来,文言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而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的有实际意义,如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有的只有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如助词、叹词等。
常用的文言文虚词共有 18 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而常见的,则有以下这些:知识积累2.助词,译为“的”4.动词,译为“去、往、到”——“吾欲之南海”(去)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去。
【注释】①息:呼吸。
②哂(shěn):讥笑。
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2分)(1)气竭汗雨()(2)行者服而去()14、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甚矣,农之惰也。
(2分)15、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2分)16、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谬矣”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管宁割席》节选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
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管宁割席阅读答案(一)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掷轩冕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_________(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____________(3)又尝同席读书。
____________(4)有乘轩冕过门者。
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 ng):大坛子。
②鞫(j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3.取大瓮( ) 4.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