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1]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1]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

共10分) 1.学校教育始于 (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2.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6.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 )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7.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8.__________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

( ) 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9.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 )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1.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型 1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 )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13.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 ( ) 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1 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5.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 ) A.受教育的权利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E.人身自由权 16.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7.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__________等活动。

( ) A.独立作业 B.复习 C.预习 D.社会实践 E.课外活动 18.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19.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 ) A.明确目的性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注意时机 D.以诚待人 E.调动学生主动性 20.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包括 (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集体管理 E.目标管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教育学是研究_教育形象_、揭示教育规律__的一门社会科学。

22.______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23.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解决__________问题和__________问题。

24.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______,是一种精神状态。

2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__________的人。

26.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27.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其中一种是将课分为新授课、__________、技能课和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8.教师的人格特征 29.个体身心发展 30.班级授课制 31.课程设计 32.班级目标管理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受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又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和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②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③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④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它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34.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

答: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其中专业道德包括:①忠于事业,甘于奉献;②热爱学生,教书育人;③团结合作,互勉共进;④严于律己,积极进取。

专业知识包括:①本体性知识;②条件性知识;③实践性知识;④一般文化知识。

专业技能包括:①教师的教学技巧;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

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学生观。

时代特征的教育观要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

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3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答: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归宿,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达到某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素质标准和要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德、智、体等方面”既保持了德、智、体在全面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又包含了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其他教育方面的要求,并为今后教育内容的充实、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确保我国永远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就必须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答: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有: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39.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问题:你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从西周以后,出现了“国学”和“乡学”,这就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2.D【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3.C【解析】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例子。

4.B【解析】素质教育在今天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

5.B【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

6.B【解析】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7.A【解析】孔子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

8.B【解析】由课时计划的作用而知。

9.D【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10.A【解析】由我国班级当前存在的问题可知,采用最多的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1.ACDE【解析】现代教育还不具有公益性和免费性。

12.AC【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3.BCDE【解析】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4.ACE【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等都要依据教育目的。

15.ABCDE【解析】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儿童享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人身权除一般保护外,还有对身心健康权、人权自由、人格尊严、隐私、名誉、荣誉等权利的特殊保护。

16.ABCE【解析】见大纲中课程目标的论述。

17.ABC【解析】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和完成作业都是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18.CD【解析】设计教学法主张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

19.ABCD【解析】说服法重在以理服人,E是锻炼法要求。

20.ABCE【解析】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三、填空题 2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22.校风 23.认识价值 24.人格特征 25.社会属性 26.教学目标 27.巩固课检查课 四、名词解释 2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29.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