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新闻史

俄国新闻史


俄罗斯西部地区
1917年二月革命后建立了尚不完善的代议制共和体 制的临时政府,因继续参加一次大战而失去民心, 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十月革命,取得政权。 1917年11月8日-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苏维埃 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其中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始终在苏联处 于主导地位。
1825年十二月党人创办秘密刊物《北极星》,是为



最早沙俄政治反对派的报刊。 19世纪中叶的代表性反对派文学刊物是《祖国纪事》 和《同时代人》(普希金创办)。赫尔岑在国外创 办《钟声》。 1900年,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国外创办俄国社会民 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20世纪初,俄国各种政 党的报刊多如牛毛,尽管报刊政策比较严厉。 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批量的民营新闻性报纸和大众 化报纸(戈比报),代表性报纸《新时报》(1868 -1917),老板苏沃林。他也是俄国最大的民营报 业主,拥有多家报刊,一度倾向社会民主工党。 但是,当时的俄国的民营报刊大多有一定的党派倾 向。(西欧进入大众报纸时期,俄国落后一步的反映)
俄国新闻史
一、俄国简单的历史
陈力丹
文明发展较晚,公元9世纪才形成奴隶制国家的雏 形——基辅罗斯(882年),13-14世纪臣服于蒙 古。1328年形成较为像样的莫斯科大公国,1480年 形成中央集权体制。历经两个王朝:912-1598年 的罗立克王朝和1613-1917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1547年时的莫斯科大公改称“沙皇”。 政治上高度集权是俄国的特征,因而新闻业从一开 始就出于集权政府的控制之下。
《共青团真理 报》2004年3 月26日编》4卷117-118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5年版)
十月革命后的一年内,基本实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新 闻自由设想。1918年9月前,苏俄有各种商业性报纸 226家、政党报纸235家。由于种种原因,到1918年 底,非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全部消失。但尚存20几家非 党的文学刊物,1925年以后全部消失。 1921年-1924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出现过 数百家“耐普曼”(即民营、私人)报刊和出版社。 1925年以后,全部消失。 1925年以后形成苏联模式的新闻体制。 斯大林基本观点: “我们不是自由主义者,在我们 看来,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 “形式上的 民主是空洞的,而党的利益才是一切” 。(《斯大林全

1991年发生“8.19”事件,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 人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企图推翻戈尔 巴乔夫总统。莫斯科群众数百万人上街抗议政变, 决大多数的军人拒绝开枪。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俄 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领导人民粉碎了政变。 1990年3月-1991年12月,前苏联陆续解体,独立 的俄罗斯联邦承担前苏联的国际义务和债务。
俄国书报检 查官杰作



四、十月革命苏俄的新闻政策

二月革命以后半年内,总体上实行的是新闻自由政策,尽 管存在一些对反对派报刊的查封事件。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设想:十月革命前夕 (1917年9月28日)提出:没收大资产阶级的报纸和印刷 所,首先给予国家,其次给予在两个首都获得10-20万 选票的大党(复数),第三,给予有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 (例如1万人以上)。(参见《全集》2版32卷157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第二天(1917年11月9日)列宁签署公告: “一旦新秩序得到巩固,所有不利于报刊的行政措施都将 废除;根据这方面所规定的最广泛最进步的规定,在对法 律负责的范围内,新闻将得到充分的自由。”
三、沙皇俄国的专制新闻政策
出现第一个反对党派(十二月党人)以后,开始出现明
确的书报检查制度,极为严厉。还成立了由三位大臣组 成的最高书刊检查委员会,“指导舆论,使其符合现实 政治形势与政治观点”。 1858年起,在上而下解放农奴运动的背景下,新闻政策 逐渐放宽,出现批量的民营报刊。1865年颁布较为宽松 的出版法,但是第二年因沙皇遭遇未遂刺杀而恢复原来 的书报检查制度。 1905年在日俄战争失败的背景下,沙皇再次有限开放新 闻自由,允许反对党出版报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得以 公开出版报纸《新生活报》(布尔什维克派)和《》报 (孟什维克派),但仅存在一个月,便被查封。 俄国新闻自由由沙皇恩赐的性质,造成“一放一收”的 抽风,根本原因是人治造成的。

集》7卷319、320页)



五、前苏联的主要传媒
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1912年5月5日创刊。5月5日为 前苏联出版节。 最高苏维埃的机关报《消息报》,1917年3月在二月革命中创 刊。 《共青团真理报》,1925年创刊,苏联共青团中央机关报。 《劳动报》,1921年创办,苏联总工会机关报。 《红星报》,1923年创办,苏联红军的机关报。 《莫斯科新闻》,1930年创办,对外的英文周报。 塔斯社,苏联国家通讯社。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时 期1894年成立的官方俄国通讯社。 全苏广播电台,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9月17日。 全苏电视台,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 《论据与事实》,1978年创办,苏联知识分子协会的周报。


六、1986-1991年的苏联新闻改革
1986年以苏共27大为标志,俄国开始了改革年代。 党的总书记、总统戈尔巴乔夫在新闻传播领域,以列 宁的许多论述为依据,提出“公开性”原则。此后, 苏联社会对报纸的需求超乎想象,中央级的报纸发行 量均超过1000万份,《论据与事实》期发量达到 3150万份。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开办“改革与探射灯”、 “实事求是的谈话”等节目。1989年夏天直播苏联人 民代表大会,时间总共达95小时25分钟。 1990年6月苏联颁布新闻法。 1990年7月总统发布广 播电视民主化命令,确认国家广播电视独立于政治和 社会组织,不允许任何政党垄断。 这种改革步伐太大,管理跟不上,没有与经济改革同 步,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新闻业的发展过程
1600年出现宫廷手抄新闻
1703年1月3日彼得大帝下令出版《新闻报》,一开始 就是现代印刷报纸,政府的官报,一直出版到1917年,
1728年由俄国科学院接手出版。该报存在214年。 1727-1914年还出版德文版。 18世纪内,形成科学院、大学办报刊的传统,因为沙 皇俄国有文化的人太少,差不多都集中在这样的文化 单位。最早的杂志《新闻报每月注释》1728年由科学 院创办。面向社会的报纸《莫斯科新闻》和《莫斯科 杂志》1756年和1791年由莫斯科大学创办。 19世纪初又出现政府部门纷纷创办官方行业报的新情 况,1837年起,各省官方开始创办报纸,形成沙皇俄 国的官方报纸体系。
目前新闻业的格局: 发行量最大的全国性报纸:共青团真理报、劳动报。 发行量各100多万份。 典型的大众化报纸: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发行量 也有约100万份。 经济类报纸:生意人报、实业界报。 最大的周报:论据与事实,发行量300万份。 国营的全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仍然在各种广播电视 台中居主导地位。 国营的俄通-塔斯社仍然是主要的通讯社,民营的 最大通讯社是国际文传电讯社。
莫斯科新闻 1989年10 月29日
七、俄罗斯联邦的新闻业
俄罗斯联邦实行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1991年12月 的出版法宣布实行报刊的登记制,不经批准即可出 版。原苏联各级党和政府的传媒,变成独立报刊, 实行企业化管理。多数仍使用原名。不再补贴报刊, 报刊种数和发行量均急遽减少。 出现民营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通讯社,但是2003 年起民营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受到限制。 报刊多数被前苏联的官僚们控制的商业公司所控制。 国家的电视台、广播电台、通讯社几经体制变动, 最终仍然为国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