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2013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

2013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论点的寻找、提取及表述一、【考点归纳】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直接从文中找出,或能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述二、【解题指津】(一)寻找文章论点解题思路(1)根据论点出现的位置找论点。

论点一般出现在:标题《中考总复习》P113《静读是福》、P114《读书人是幸福人》开头《中考总复习》P122《善于舍弃》、P 133《用辩证的观点看压力》结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通过分析论题找论点。

论题是作者所议论的问题,是论点针对的对象,认真阅读文章弄清论题,再顺藤摸瓜,找到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什么见解和主张,就找到了论点。

P112《单纯》(3)由语言的表述形式判断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它应是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的判断句,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如:读书人是幸福人),动词谓语,已表明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也可以(如:善于舍弃)。

它不应是一个词、短语或疑问句(如:单纯;敬业与乐业;说谦虚;奋斗的另一面;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信仰之光等)(4)根据论据判断论点。

由于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论据来判断论点。

首先分析论据的选择安排并理解它们对论点的支撑作用,再看看作者提供的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共同支撑的是什么观点,如果这些论据都为同一个观点服务,那么这个观点就是论点,如P122《善于舍弃》中作者选用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金雕妈妈的残酷舍弃、东北狼咬断腿逃生、小说家阿西莫夫的创作史等典型事、理,都证明了正确取舍的重要性,所以本文观点就是善于舍弃。

(5)依据语言标志来判断论点。

论点是在层层论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那么,它前面自然会出现一些提示性词语,如:“我认为”、“由此可见”、“总而言之”、“因此”、“不难看出”、“足以证明”等等。

依据这些词语的提示我们就不难判断出论点。

如:P136《让有些话穿耳而过》、P133《用辩证的观点看压力》因此,我们找论点的顺序是标题——开头部分——结尾;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

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看看是不是论据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那么就是分论点了。

找论点还要注意四个分析:第一,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

第二,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

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

第三,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第四,分析总结性的关键词语。

特别提示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

(二)提取文章论点题型示例《中考总复习》P112《学会拒绝》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解题思路有些文章,论点并不明显,需要自己归纳总结。

归纳论点有三个步骤:归纳段意(构成一个共同的层次)——归纳层意(提取归纳)——形成、概括文章的论点。

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常用“××是×××”、“××不是××”的句式。

概括出来的论点要简洁利落;三、【课堂检测】《中考总复习》P114(一)(二)(三)四、【课堂拓展】《中考总复习》P116(四)(五)五、【作业布置】《中考总复习》P110议论文阅读(一)剩余练习2013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二)辨析论证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分析文章、段落内部的论证结构一、【考点归纳】1、对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2、分析文章、段落内部的论证结构二、【解题指津】(一)明确论证方法题型示例:《中考总复习》(1)P117《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第3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2)P121《珍惜弱点》第③段运用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P120《读“磨脑子”的书》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请你说说(2)段和(5)段中加点的词语“现成的肉”、“烂杏”各比喻什么,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找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方法入手,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清楚每一类论证方法的作用,然后将本文的相关内容与论点带入其中即可。

(1)、举例论证: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典型)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列举确凿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上题1答案: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2)、道理论证(引用证法):根据公认的科学原理、经典的科学论断和名人名言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它更具权威性,体现着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使文章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如:《善读可医愚》“作者将“善读”和“医愚”结合起来论述,但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善读),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3)、比喻论证: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比喻证明论点的方法。

以事喻理,使论证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易被接受。

上题3的答案为:现成的肉比喻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烂杏比喻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

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抽象的说理变得通俗易懂,使文章生动活泼,增添文章的可读性。

(4)对比论证:将一个事物正反两面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使文章褒贬分明,更加鲜明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中考总复习》P121《时间的价值》第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答案为:将有没有奋斗目标进行对比,强调突出“确立目标的重要性”这一观点。

(二)总结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事例,有力的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文章引用了…….的话,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述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的论证了……的观点,使深刻的道理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把……和……进行对比,有力地突出论证……的论点,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

(三)分析文章、段落内部的论证结构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开头的作用有:(1)、提出中心论点(2)、引出论题。

以上两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轶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3)、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题型示例:《中考总复习》P119《唯一可以带向远方的行囊》请简要阐述本文的结构特点。

P122《善于舍弃》简要分析第5-7段的论证过程。

三、【课堂检测】《中考总复习》P123(一)(二)(三)四、【课堂拓展】《中考总复习》P126(四)(五)五、【作业布置】《中考总复习》P119议论文阅读(二)剩余练习2013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三)概括事实论据,或者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论据。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意思。

能有创意的表达阅读感受一、【考点归纳】1、概括事实论据,或者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技或道理论据。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意思。

3、能有创意的表达阅读感受二、【解题指津】(一)概括事实论据解题思路这类考题常常针对某一个论点,请你找到事实论据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之。

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分析论据的作用解题思路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因此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

分析论据的作用当然要和论点联系起来。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

这一题型结合论证方法。

(三)根据论点补写论据题型示例:《中考总复习》(1)P110《敬重“里子”》,作者在第3 段中说,尊贵的“里子”能使人穿越苍茫时空,成为后世楷模。

请再举一个例子,证明这个观点。

解题思路这类题型,补写的论据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如果是事实论据,必须使用概述的方法,将笔墨集中在能够证明观点的主要情节上。

(1)基本要求:a、要典型;b、要真实;c、要一致;d、要简洁概括。

(2)语言表述形式可用类似于概括事实论据的格式: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

(3)常举名人事例,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

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P115《奋斗的另一面》“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

”(答案示例:①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在狱中潜心创作了“史家之绝唱”《史记》。

②越王勾践屈做“阶下囚”,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

)课堂总结补写论据的题在近年中考中时有出现,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最好能对不同类型的论据多留意多积累。

补写论据要注意:①所写论据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②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③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④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瞎编乱造。

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论据的时候要能够适当加以概括,不是说字数越多越好,往往是要求简练,紧扣论点,在论据中与论点紧密相关的句子和部分应该重点提到。

(四)品析词语或句子含义解题思路品析词语或句子含义,应建立在对句子或文章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关键字词,结合语境,联系中心主旨,分析揣摩,然后有条有理的表述。

题型示例:《中考总复习》P130《唱响自己的歌》第4题P131《人生的标点》第4题(五)表达阅读感受解题思路遇到谈感想、体会、提建议、启示时,提倡有创意的表达,但要有来自文本的信息作切入和参考,不可天马行空。

题型示例:《中考总复习》P136《让有些话穿耳而过》第5题P129《当自己的伯乐》第4题四、【课堂检测】《中考总复习》P134(一)(二)(三)五、【课堂拓展】《中考总复习》P136(四)(五)六、【作业布置】《中考总复习》P129议论文阅读(三)剩余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