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光电产业发展规划宜城市招商局二〇一二年三月目录一、光电产业现状(一)光电产业简介(二)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ED产业现状二、项目投资地概况(一)襄阳市市情简介(二)宜城市市情简介1、人力环境2、交通运输3、基础设施(1)电力资源(2)水力资源(3)天然气资源(4)供油方面三、产业发展规划(一)发展目标1、总目标2、发展重点(二)产业政策1、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2、宜城出台的优惠政策(三)园区规划四、附件(图)一、光电产业现状(一)、光电产业简介光电产业,是随着光电技术的兴起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产业。
根据美国光电产业发展协会(OIDA)的定义,光电(Optoelectronics)是指光子学和电子学的交集领域,这个交集产生的技术就是光电技术。
根据国内外科技和产业界的一般看法,光电产业可划分为九类行业,即光电元器件、光电显示、光输入/输出、光存储、光通信、激光、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光电周边产品(主要是光电产品专用制造设备等)。
光电产业作为新兴集成创新的高技术产业,成长性高、发展速度快、渗透性强、应用范围广、对社会经济影响巨大。
这些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LED和光伏技术的开发运用。
《中国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以平板显示和LED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光电产业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从光电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上来看,目前基本形成了“一东一中”两带的产业布局,即西起成都、东至合肥的光电产业“中部产业带”,以及北起大连,南至珠海的光电产业“东部产业带”。
未来,中国光电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的演变趋势,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产业配套环境较好的内地城市,将最先承接到光电产业的转移;地方政府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产业汇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二)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LED产业现状湖北省现有LED企业40多家。
知名企业有:1、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大功率芯片实现量产的龙头厂家。
无论是光效,还是出货量均居国内同行首位,市场占有率超过20%。
2、武汉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华灿光电是国内领先的LED芯片供应商。
作为“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以GaN基蓝、绿光系列产品为主的高质量LED外延材料与芯片。
拥有国际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成熟的生产工艺,产品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多个重点项目。
3、中美合资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由留美归国知名专家团队创立、中美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的专业从事照明用LED大功率芯片和户内外显示屏用LED蓝绿光芯片制造的高科技企业。
4、卓灵科技(襄阳)有限公司是卓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与襄阳市政府合资成立的,以LED照明应用产品与智能控制模块为产研重心,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注册资金1亿元。
所辖卓灵科技园选址于湖北深圳(襄阳)工业园,占地约375亩,第一期投资5亿元,第二期计划投资10亿元。
2010年,卓灵科技与台湾鑫源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其大陆地区唯一合作伙伴。
鑫源盛是以多项散热专利技术见长的LED灯制造商,LED技术走在行业前列。
宜城现有LED企业两家,一是正在建设的襄阳广义绿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LED节能灯具及电动车快速充电器,总投资6.5亿元。
二是湖北荣万佳照明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节能灯灯具项目,该项目已于2011年投产。
另有两家光伏企业。
二、项目投资地概况(一)襄阳市市情简介襄阳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核心地带,汉水中游。
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
为中国历来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
襄阳系襄州、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
樊城始于西周,襄洲筑城于汉初。
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襄阳城墙始建于汉,自唐至清多次修整,现基本完好。
襄阳文物资源丰富,园林较多,城西的隆中山为“三顾茅庐”、“隆中对”的发生地。
襄阳是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秦巴经济走廊,地理位置“得中独厚”,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铁路和高速公路密度最高的城市。
襄阳以其独特的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成为国际、东南沿海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重点承接阵地,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桥头堡”。
襄阳产业特色鲜明,发展空间十分广阔,现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机构合理、实力强劲的经济发展体系和商贸大流通格局,形成了以汽车、电力、能源、航空、新材料、医药、化工、电子和军工等聚集度高、综合配套能力强,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工业体系,成为长江中上游毗邻地区30万平方公里内的经济中心。
襄阳是全国著名的“汽车城”,还是全国20个优良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十大夏粮高产区和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又是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
襄阳交通优势突出,一条汉江穿城而过,两座机场比翼齐飞,三条铁路交汇延伸,四条高速纵横交错,是中部地区少有的水陆空交通枢纽。
襄阳经济区位优越,可作为外资、内资深耕内陆市场的战略投资区。
2005年襄阳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20座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之一,位居第4名。
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金融生态优秀城市”、“中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和“中部最佳投资魅力城市”。
(二)宜城市市情简介宜城是襄阳市管辖的县级市,地处襄阳市南,距襄阳市城区公38公里。
宜城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殉国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全民创业十佳城市,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市、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和湖北省首批小康县(市)。
版土面积2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万亩,辖10个镇(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78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其中市区人口15万。
宜城地处襄阳、荆门、宜昌经济发展金三角的中心,北距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42公里,南距全国石油化工城荆门53公里,西距全国水电之都宜昌200公里,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的重要区域,交通十分便利。
汉江水道穿境而过,5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焦柳铁路贯穿宜城,境内有三个货运站,总装卸能力都在100万吨以上,设有宜城客运站,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可朝发夕至;襄荆高速与汉宜、汉十、京珠等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设有宜城南北两个出口,已经开工建设的襄阳市区外环高速涵盖宜城,即将开工的尹双高速、麻竹高速将在宜城形成“双十”字交叉;207国道、襄钟路纵贯南北,随南路、宜远路横跨东西,全市公路总里程1774公里;宜城距襄阳机场仅有40分钟车程,距武汉天河机场两个半小时车程,襄阳机场有多次航班往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
2010年,全市拥有工业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0家,实现产值167亿元,形成了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产业集群和汽车零部件、新型建筑材料、循环经济三个新兴产业。
近几年,宜城累计投资近5亿元,建设了以宜城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306、250省道为纽带、辐射五个产业园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带辐射五园”的发展格局。
“一区”,即宜城经济开发区。
“三带”,即沿306省道东段(随南路)建设的新型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带;西段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和纺织服装产业带;沿250省道(宜远路)建设的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产业带。
“五园”,是宜城雷河·大雁工业园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纺织服装工业园、新型建材工业园、机械电子工业园和安能循环经济产业园1、人力环境襄阳市劳动力分布情况根据襄阳市适龄城乡劳动力(不包括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医院)资源调查登记情况看,全市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城乡劳动力2535003人,占全市总人口5950000人的42.6%。
具体情况见表。
宜城市劳动力分布情况宜城是农业县(市),人多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每年赴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的人员都在十万人以上。
宜城又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早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劳动力素质较高,稍加培训,就能适应化工企业生产的需要。
在我市投资,用工培训“零”成本,实行“你用工我培训”,由政府按企业提出的用工需求计划,无偿进行前期技能培训。
2009年全市企业在岗工人人均工资为1100元/月,企业职工工资水平由企业根据当地政府部门公布的工资指导线,通过集体谈判确定。
本地最低工资标准为670元/月。
2、交通运输——铁路。
襄阳火车站是我国铁路运输八纵八横网络中的枢纽之一,汉(武汉)丹(丹江口)、焦(焦作)柳(柳州)、襄(襄阳)渝(重庆)三条铁,在这里交汇,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南、中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现已开通襄阳至武汉,武汉至广州的高速动车组列车。
按照规划,郑州-重庆、十堰-宜昌的高速铁路也将从襄阳通过。
还开通有直达汉口、宜昌、太原、重庆、郑州、福州、湛江、广州、无锡、十堰、北京、成都、青岛、洛阳、东莞、西安的多次列车,其中从襄阳始发的列车有襄阳-汉口,襄阳-湛江,襄阳-广州,襄阳-武昌、襄阳-安康,襄阳-洛阳等六条线路。
襄北铁路编组站是全国13个特大型编组站之一。
焦柳铁路从宜城西北穿境而过,境内有四个火车站,其中宜城火车站系三级站,年吞吐能力130万吨,正在改建,十二五期间可达到年吞吐能力700万吨。
上大堰火车站铁路货场南北长350米,拥有33个货位,年货物吞吐量为100万吨,货物堆场面积20000平方米。
朱市火车站铁路货场拥有铁路专用线两条,全长1.77公里,占地120亩,拥有70个货位,年货物吞吐量为120万吨。
——公路。
襄阳市是全省高速公路网中心之一,襄阳的高速公路已达276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已超过部分发达国家。
有五条高速公路汇集襄阳,分别是:①太澳高速。
北起山西省太原市,南至澳门特别行政区;②杭兰高速。
经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甘肃7省市;③二广高速公路。
北起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南至广东省的广州;④福银高速公路。
途经福建、江西、湖北、陕西、甘肃、宁夏;⑤随岳高速,从随州至岳阳。
目前,现已开通发往武汉、重庆、宜昌、荆门、西安、深圳、杭州、上海、南京、扬州、太原、天津、洛阳、临沂、郑州、长沙、南通等大中城市的班车,拥有130条营运线路。
——航空。
襄阳境内拥有两座机场,其中襄阳机场距宜城市区仅40分钟路程。
现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地的航线,其中飞往北京、广州、上海的航班每天各一班,飞往深圳的航班每周一、二、四、六各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