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在我院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意见

关于在我院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意见

关于在我院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根据省中医药局《关于在全省中医医院推广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我院将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

具体举措如下:
一、宣传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目的、意义
1、实现模式转变。

当前,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
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诊疗更加注重整体性,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正是中医医院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

有利于改革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生围着病人转”、“临床科室围着疾病转”,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诊疗服务
2、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改革
创新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落
实“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具体举措。

3、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切合中医药
诊疗特点,有利于医院资源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4、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运
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二、建立我院多学科会诊服务平台
门急诊多学科会诊由各门诊科室提出,由门急诊办公室协调。

住院部多学科会诊由各病区提出,由大内科、大外科主任协调。

分管院长管理全院多学科会诊,具体由医务科协调。

三、建立我院疾病诊疗团队
建立以我院临床科室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诊疗团队。

(一)、诊疗团队名单:
心内科:姜黎晴、季建军、周正华、印新民、吕志明、邵晓东、王洪、吴北军
呼吸内科:曹汉彬
神经内科:王传兰、彭飞、于建锋
消化内科:陆敏、刘永霞、陈建伟、刘淑云、李莉
内分泌科:张慎枢
肾内科:刘岳、姜芳、邱建烽
普外科: 黄伯冲、沈冲、陈润禾、陈飞、沈汉章、杨海霞王建明、尹国、沈卫华、严华、邱志强、刘青江
刘杨、黄跃松
胸外科:黄伯冲、王建明
脑外科:沈冲、陈飞、沈卫华
泌尿外科:陈润禾、沈汉章、严华、刘青江、刘杨
烧伤外科:袁荣锋、邱志强
妇产科:张丽华、史通妹、姜平、张晓钰、郁志娟、季艳梅
肿瘤科: 季锡林、朱达军、陆跃美、葛小红、季卫军
儿科:韩振新、顾素芳、郁星峰、朱小东
骨伤科:张鹏程、施海泉、沈红新、野祥、浦红、李翔、奚胜华、潘旭东、张启峰
肛肠科:吴志祥、尹敏
眼科:顾豪、王萍
五官科:王健、刘萍、钱俊、张建钢
针灸科:蒋建良、季国臣、刘嘉聪
皮肤科:王均、施向红
影像科:张武贤、葛青松、徐睿
麻醉科:金晓萍、江敏琳、高振英、瞿艳新、庄朝华
重症医学科:赵葛林
超声影像科:肖菁、卫建莲、季永
(二)诊疗团队职责
1、门急诊会诊职责
①、门诊会诊医师(副主任医师以上)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到位,特殊情况请假,应及时通知门诊办公室。

②、会诊医师应严肃、认真、负责地参加会诊。

③、会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各项门诊检查情况。

④、会诊后应在门诊病历上详细记录会诊意见并提出诊治方案。

⑤、会诊医师要及时追踪观察病人的健康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住院部会诊职责
①、会诊科室提出会诊时,应邀医生在接到电话或书面形式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

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②、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

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

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③、病情疑难复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或全院会诊的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

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

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

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通州区中医院医教科
2012年5月1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