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授 课提 要课 时13 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从祥子的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写祥子,塑造了一个充满阳光,善良朴实,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314 刷子李这篇短文描写了“刷子李”的高超手艺。

作者写“刷子李”的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根据本单元的课文,进一步复习这一单元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联系实际,写一写班中某个同学的特点。

1习作例文根据课后的要求,了解写人的方法与技巧。

1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回忆生活中有特点的人,试着运用学过的写人的方法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注意把2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特点写具体。

 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有两篇精读课文,第13课有三个小片段,三个小片段各有特色。

《摔跤》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个性特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主要通过外貌描写的方法突出祥子老实、阳光、富有生命力的特点;《两茎灯草》一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凸显人物的吝啬,成功塑造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刷子李》一文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技艺高超。

授 课方法探究13 人物描写一组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肖像、动作、语言、神态来具体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

14 刷子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黑衣服和曹小三的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教学过程典案13 人物描写一组第一课时摔 跤【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语文·五年级下册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歌曲《八路军拉大栓》)同学们,大家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吗?对,这就是《八路军拉大栓》。

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是的,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小兵张嘎》,一提到这部电视剧呀,大家就非常兴奋,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

(学生自读)板书: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个片段,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如果遇到不认识或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针对学生读不准的地方正音:如:精神抖擞(sǒu) 挠(náo) 拽(zhuài)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中的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小嘎子”,体会特点。

1.抓心理描写,品人物个性。

(1)读文思考: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 ”画出关键语句。

(2)组内交流:小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边读边细细品味。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从“手疾眼快”可以看出他做事机灵,有头脑。

“不跟他一叉一搂”足见小嘎子聪明,有心计)(2)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沉不住气”说明小嘎子争强好胜;“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说明小嘎子有心计)3.过渡:作者在描写小嘎子的聪明机灵、富有心计时,运用了恰当的动作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再读课文,想象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并勾画出文章中描写小嘎子摔跤时动作的词句,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

想想这些词句可以体现小嘎子的什么特点。

4.小嘎子的动作:站、围、蹦、转(机灵、敏捷、有智谋)小胖墩儿:跳、退、闪、脱、叉(沉稳、憨厚、诚实、老实)5.情境朗读,再现“摔跤”。

(1)对照课文中的语句,把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的场面表演出来。

(2)分组表演,全班评价。

语文·五年级下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总结学习方法。

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这样的方法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

他们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的可爱与天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机灵、鬼点子多的性格特点。

其实我们也有这样的朋友,让我们找一找身边这些让人喜欢的朋友写一写吧。

3.拓展阅读《小兵张嘎》。

【板书设计】摔 跤小嘎子 小胖墩儿↓ ↓活泼调皮沉稳憨厚第二课时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读懂难理解的字词。

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祥子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挺脱”是什么意思?挺脱: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2.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幽默诙谐,具有较浓的北京韵味。

3.这篇文章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

设计意图:理解了课文的题目及作者,才能更好地学习文本。

语文·五年级下册二、精读肖像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1.学生读课文,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

2.出示自学提示: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祥子的,从中看出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学、勾画、批注、交流)3.学生汇报。

(1)文章从装束、体态、体型、容貌等方面来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

(板书)(2)“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这两句话把祥子刻画得有血有肉,鲜活丰满。

4.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祥子(起初):健壮、朴实、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充满生气,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旧中国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

(板书)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祥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

1.祥子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他热爱生活,热爱北平,他善良纯朴,对生活具有像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后来他又变成什么样了呢?2.出示资料: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

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

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3.体会祥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什么原因造成祥子性格的变化。

祥子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直到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原因是旧中国的黑暗,文章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4.同学们课后可以找来《骆驼祥子》这本书读一读。

设计意图:拓展资料,激发学生阅读整部著作的兴趣,同时对祥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板书设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祥子:健壮 朴实 坚韧吃苦耐劳 充满活力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时两茎灯草【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通过多种方式感受严监生这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出示两幅图(第一幅是临死前的严监生,第二幅是灯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片段选自《儒林外史》。

语言大师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

3.介绍《儒林外史》的相关资料。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

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1)组内交流难读的字。

教师相机指导:“眷”应读juàn,“茎”应读jīng,“监”应读jiàn,是多音字,另外一个读音是jiān(监狱)。

(2)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互相讨论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3)领读难读的词语。

3.指名朗读。

思考: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这个片段主要写了严监生在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的形象)三、感悟“吝啬”。

1.找出严监生病重的句子,并用一个词语形容严监生。

病入膏肓(奄奄一息)2.课件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这时的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可他却总不得断气,为的是什么呢?他伸着两个指头,为的又是什么呢?(1)教师范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