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林规划设计说明书组员:xxx班级:13级规划设计时间:2015-3-26规划地: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水库附近水源涵养林的概念: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之一,是一种复杂的森林防护系统,具有森林普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主要的是具有涵养保护水源、调洪消峰、防止土壤侵蚀、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
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於塞。
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工作计划表目录1、.................................................基本概况2、.....................................................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3、.....................................................................外业调查4、...................................作业设计5、..............................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基本概况1、地理状况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临金殿公园西接世博园,北靠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东邻高天流云别墅区。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向西南呈阶梯状降低,形成自北东向南西倾倾斜。
境内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980m,相对高差。
境内的水系注入金殿水库。
2、气候特征林职院405林场属“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遇雨成冬”和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候℃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日照小时,日照充足,年降雨量900—1200㎜,全年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日温差较大,夏秋雨量充沛,冬春雨量不足。
3、植被405林场的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滇油杉、栓皮栎、油茶、干香柏、黑荆树等,地下植被主要有小铁仔、紫茎泽兰、茅草、杜鹃、栒子、沙针、禾本科草类等。
4、交通林职院405林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市中心仅有8公里,距昆曲高速公里,交通便利,有村道从林职院男生公寓左后至高天流云别墅区后门,从高天流云后大门开始向西至麦冲村,向东至云南野生动物园防火隔离带,防火隔离带由西北到东南延伸。
5、社会经济条件405林场处于昆明城边,,林场周边有高天流云、唐朝茉莉豪华别墅区,金林碧水住宅区,距离云南野生动物大世界、金殿公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园)都比较近,距野鸭湖仅11公里。
从东面可眺望到双龙乡的哈马者、麦冲村。
由于405林场周边的景点较多且相对有名气,因此客流量也比较大,而带动了405林场周边各行业的发展。
新建水源涵养林工程设计(一)造林准备必须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水源涵养林造林树种及其比例的选择应依据树种特性、立地类型、效益发挥等因素综合确定,选择水源涵养效益好的造林树种,并重视乡土树种的选优和开发。
(二)营造水源涵养林必须选用优良种源、良种基地培育的种子或苗木,具体要求如下:1、飞机播种造林用种子达到GB 7908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质量标准;2、容器苗执行LY/T 10000-1991容器育苗技术规定的合格苗标准;3、裸根苗执行GB 6000-1999的规定的一、二级苗木标准;4、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执行DB 11/T 222-2004的一、二级苗木标准,地方标准没有规定的执行GB 6000-1999的相关规定;5 、未制定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树种的种子、苗木,以及有条件或需特殊处理的种子、苗木另行规定。
外业调查1、小班面积调查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造林地块,采用GPS(venture)现场定位方法,对森林植被恢复小班进行全面勘测,利用计算机成图并量算面积。
2、小班因子调查(1)空间位置:将GPS点转绘到项目区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上确定。
(2)权属调查:土地权属根据权属证明文件调查确定为国有。
(3)地形地势调查:坡度、坡向、坡位和海拔高度等立地因子现地调查确定。
(4)土壤调查:土壤主要为灰色森林土,山体下部土壤深度35厘米,山体中部土壤深度25厘米。
(5)植被调查:植被采用设置样方法调查,记载调查植被种类、高度、分布和盖度等因子。
(6)立地类型调查:根据地形地势、土壤、植被等因子确定植被恢复地块(小班)的立地类型。
(7)灌溉条件调查:自然降水,无灌溉条件。
小班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详见小班调查卡片、 GPS 测量记录以及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立地类型调查表。
详见下表:小班因子一览表作业设计人工造林作业设计 1、林种选择根据森林功能、作用确定林种为防护林。
2、树种选择序号区调查地点林班小班小班面积(亩)林地所有权权利林地使用权权利林木所有权权利林木使用权权利工程类别地类起源林种亚林种树种树种组成郁闭度平均高度(米)平均胸径(厘米)年龄1盘龙区林职院后山11单位单位单位单位非工程人工造林成林地人工林水源涵养林防护林黑荆、侧柏7黑3柏 152盘龙区林职院后山12单位单位单位单位非工程人工造林成林地人工林水源涵养林防护林黑荆、云南松6黑4云 11 203盘龙区林职院后山 1345单位单位单位单位非工程人工造林成林地人工林水源涵养林防护林云南松、侧柏5云5柏 12 9 23根据项目区内的地形地势、土壤和生态环境及适地适树原则。
确定营造柏树和云南松、黑荆3、混交方式及造林密度针阔混交林 70%-80%4、整地机械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开设,规格为沟宽20厘米,沟深15厘米,行距3米。
5、栽植2015年秋季-2016年春季人工栽植,栽植时要做到栽正扶植、深浅适宜、根系舒展,分层覆土,踩紧踏实,埋土深度要超过苗木原根际1~2cm。
幼林抚育抚育内容为、松土、除草、培土、扶苗,要求除净杂草,松土深度适宜,不损伤苗木。
次数为3年5次。
造林当年、第2年各2次,第3年1次。
抚育时间为造林当年和第2年分别在6月和9月进行,第3年8月进行。
保护管理设计采取专业管护方式进行保护管理,防止人、畜践踏、毁坏森林植被恢复成果;严格火源管理和巡护,避免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禁止使用有病虫害感染的苗木造林,对林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补植对造林成活率达不到85%以上的地块,与次年使用同龄苗进行补植。
种苗需要量测算按照确定的造林树种和造林初植密度,另加约%左右的苗木损耗计算,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共需云南松、黑荆、柏树苗木12599棵种 苗 需 要 量 估 算 表3、种苗平衡苗木平衡测算表用工量测算1、用工量指标根据有关指标,确定造林综合用工指标,包括整地、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各工序的用工。
经测算,造林用工指标为整地工日/公顷/台班,其它综合用功指标工日/公顷。
详见用工指标估算表。
用工指标估算表单位:工日/公顷2、用工量测算根据昆明市水源涵养林植被恢复项目任务量和各工序劳动指标,总用工量为工日,整地需工日(个台班),植苗99工日,幼林抚育20工日,病虫害防治工日,资源管护工日。
3、劳动力平衡森林植被恢复用工量工日,现有职工10人,人均用工为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劳动力需求。
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项目管理1、计划管理实行统一计划管理。
由昆明市林业局统一编制项目年度计划上报林业厅主管部门,待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上级下达的年度计划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须经原批准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昆明市林业局负责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对不按项目计划和设计要求执行的应视其情况追究责任。
2、规划设计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森林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调查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的有关规定,由昆明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承担。
承接设计任务后,昆明市林业勘察规划设计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依据(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赴现地采用GPS现场定位方法,对造林小班地块进行了现状调查,对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询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此项植被恢复工程作业设计。
3、项目实施为确保该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昆明市林业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其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规,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参加项目建设的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实施控制和管理。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遵循“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设计施工”的原则。
建立健全工程监督检查制度,工序检查、阶段性成果验收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林业局组织相关部门完成。
4、档案管理项目建设所需信息数据量大,种类多,必须严格档案管理,确保信息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项目计划、核算、统计和今后经营等工作提供依据。
项目的档案管理由林业局相关部门负责,包括作业设计文本、工序检查、阶段性成果验收、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验收等资料,应手续齐全,及时归档,并专人管理。
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造林施工由专业造林队伍承担,严格履行工程建设程序,按设计组织施工,按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项目建设实行项目法人领导下的项目负责制,项目法人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和管理,从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竣工为止的全过程,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2、资金保障项目资金执行报账制度和“三专一封闭”管理制度,并由林业局财务部门负责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审计,并将监督、审计情况及时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汇报,以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
3、技术保障项目建设聘请林业监测规划、林业科研等单位的专家,建立项目建设专家顾问小组,积极引进、推广营造林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对整地、造林等关键工序进行事前指导,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