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1)收入水平低: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最显著的也是最基本的特征(2)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住房条件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食物供给不足而营养不良(3)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4)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费负担重:(5)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6)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7)生态环境恶化;(8)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9)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3、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繁荣时期第一个阶段的特点:(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具有浓厚的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论的色彩(2)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作用(3)强调内向发展战略: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学一般不支持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政策(4)结构主义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僵化,市场分散零碎(5)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1、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2、经济发展,一般来说,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以外,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种结构的变化包括: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从简单劳动转到复杂劳动,从手工操作转到机械化操作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扩大第三,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品种更加多样化第四,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均收入增加个指数,一般居民营养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等明显改善3、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这个指数只由三个指标构成: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成人的识字率5、2000年,世界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发表了千年宣言,宣言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1、哈罗德-多马模型(可能是计算,记公式)2、从以上比较静态分析中可知,索洛模型解释了一个国家穷富的原因,工业化国家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的储蓄率高,人口增长率低,反之:3、起飞理论:(1)科学思想条件:自然科学的进步(2)社会条件:起飞有赖于一大批富有创新、冒险和进取精神的企业家和全社会的创新精神(3)政治条件: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以利举国上下围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4)经济条件: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经济起飞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必须扩大储蓄,提高资本投资率,使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超过10%4、后发优势:后进国家能够利用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能够创造出工业化所需的必要条件,从而能够加速经济发展,赶上先进国家。

5、后发优势的特征:(1)客观性:后发优势是由经济落后性而产生,是一种客观存在;(2)相对性:后发优势分析是一种比较分析;(3)潜在性:后发优势是一种存在于后发国家的有利条件,是潜在;(4)递减性:后发优势在于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存在的经济差距。

第四章收入分配与贫困1、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之间的分配2、基尼系数:图4-4 图为倒U型,当收入水平上升时,基尼系数首先增大,当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基尼系数达到最大后开始逐渐变小3、收入贫困指的是收入水平低下所造成的贫困;能力贫困是指人的能力被剥夺而产生的贫困;权利贫困是指一批特定的群体和个人应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和基本人权的缺乏导致的贫困。

第五章资本形成1、物质资本:由人类生产出来的一种非用于目前消费而是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耐用品。

2、现在,通常把资本划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资本品社会资本和知识资本)3、资本投资效率:资本投资的数量对经济发展是重要的,但资本投资的效率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较发达国家稀缺,如果资本边际生产率是递减的,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率就应该比发达国家高。

但流行的观点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投资效率要比发达国家低4、资本的形成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来源,国内分为:(1)私人储蓄:家庭储蓄和公司储蓄;(2)政府储蓄或公共储蓄(非自愿储蓄);(3)闲置资源的生产性利用第六章人口与发展1、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性增长的结果2、人口转变阶段:第一阶段: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因而人口增长率非常缓慢第二阶段: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仍然保持在高水平上,因而人口增长迅速第三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但出生率下降得更快,使得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第四节度:出生率下降步伐明显趋缓,死亡率这时因趋于极限下降很少,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转变的第四个阶段,3、子女价格:是指父母养育子女所花费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母带来的预期收入之后的差额,即养育子女的净成本或净价格4、人口出生率下降得趋势主要是由两大因素引起的:一是经济的发展,二是出生率控制5、儿童(15以下)和老人(65以下)占工作年龄人口(15-64)的比重叫做赡养比率。

6、一胎化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1)人口素质逆淘汰:主要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2)人口老龄化: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3)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

(4)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第七章人力资源1、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2、教育被认为是增进人力资本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教育直接地促进人的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开发3、学校正规教育:非学校正规教育:参加者往往是成年人,他们在非学校的正规教育机构中接受短期的、专门技术的训练非正规教育:通常也叫边干边学4、教育具有两重功能:首先,它是一种消费品,它可认为教育者提供终身的文化上,精神上的满足;其次,教育是一项投资—它可以提高劳动者或未来劳动者赚取收益的能力。

5、一般来说,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收益就越大。

这种关系可以用年龄-收入曲线表示。

6、由家庭负担的私人成本包括两个部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7、判断:(1)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是高的,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一般高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率;(2)发是最高展中国家,尤其是在教育十分落后的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在各级教育中是最高的,而且在初等教育还没有普及的低收入国家,其初等教育收益率最高;(3)发展中国家各级教育的私人教育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教育收益率8、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状况和问题(1)数量发展较快,质量还比较低下(2)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3)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严重(4)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5)智力外流:在一国接受训练而在另一国居住和工作的高技能者的迁移9、城市劳动力市场通常被分割为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城市正规部门:它是由较高工资并提供稳定工作的大厂商和政府部门组成。

城市非正规部门:由一些无组织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业者、以及打零工者组成10、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局限于城市,农村基本上不存在失业问题;第二,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性的,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既有公开的,也有非公开的,而且非公开失业比公开失业更为严重;第三,发达国家的失业类型比较单一,而发展中国家的失业则呈现出多样性11、公开的失业:非自愿失业:在一定时间里积极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劳动者12、隐蔽的失业:这是指有些人因无工而选择非就业的活动13、发达国家的高失业率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时期,失业率很高;经济繁荣时期,失业率就降得较低14、伪装失业:也称作为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者接近于零时的就业。

第十章农业的发展1、农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归结为四个方面: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其中要素贡献分为劳动力贡献和资本贡献;产品贡献又分为原料贡献和粮食贡献2、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物质投入的现代化:现代农业采用各种机械化的工具,并广泛使用各种化学肥料和农药(2)生产技术的现代化:采用现代科学技术(3)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打破自给自足的封闭式循环,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4)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的现代化:采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建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5)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质的变化3、绿色革命:这种种子改良运动称为绿色革命第十一章工业化与信息化1、从低工业化到高工业化,再到去工业化,这个过程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轨迹,不太严格地说,当前,低收入国家处于低工业化阶段,中等收入国家处在高工业化阶段,而高收入国家处在去工业化阶段2、后向联系:指一个产业同向它提供收入的产业之间的联系前向联系:指一个产业同吸收它的产出的产业之间的联系3、无论一个国家是否较为开放,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工业化4、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初级消费品工业是主要工业部门,并且比资本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增长加速进行,资本品工业产值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比消费品工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并渐占优势5、大推进战略:20世纪40年代罗丹提出,是指在工业部门中的各个行业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求在短期内起动停滞经济,迅速地推进工业化6、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过程。

第十二章人口流动与城市化1、刘易斯把发展中经济划分为两个异质部门:一个是以传统方式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极低的非资本主义部门,以农业部门为代表;另一个是以现代方法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代表。

2、刘易斯模型的缺陷与评议第一,刘易斯模型暗含地假定,现代工业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始终是不变的,这是不符合实际的第二,刘易斯模型过分强调了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农业的发展第三,刘易斯模型暗含假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中不存在失业;第四,刘易斯模型把工业部门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第五,刘易斯模型假定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迁移者会永久居住在城市,变成城市居民,职业的转换和身份的转换是一致的3、托达罗模型假定:农业劳动者迁入城市的动机主要取决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差异越大,流入城市的人口就越多(公式和含义)4、城市化:指一个国家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

常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城市人口比重高,则城市化水平高5、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6、滞后城市化:一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