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最新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平等等。

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GDP、GNP、HDI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亚当斯密、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化论。

第二个阶段核心观点: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作用;重新估价了市场;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观点。

十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增长,需要先实现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经济增长的方式分为粗放式和集约式两种。

粗放式是指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集约式是指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引起的增长。

十二、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掌握哈罗德多马模型。

g w=s/v=σs,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计划投资=储蓄”,公式中s储蓄率S储蓄量Y国民收入s=S/Yv资本——产出比率K资本存量v=K/Y=ΔK/ΔY=I/ΔY I表示净投资g=g w=g n十三、经济增长与波段需要重点掌握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1)传统社会阶段的主导部门是农业;作为起飞前提阶段的主导部门是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等工业部门;起飞阶段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铁路运输业,成熟阶段是重化工和制造业;大众高消费阶段是耐用消费品工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是服务业部门。

十四、起飞理论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生产型投资占国家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十五、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理论:首先是要素推动的发展阶段;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创先推动的发展阶段;财富推动的发展阶段十六、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理论普遍适用发达国家与部分发达国家十七、67页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率的主要指标,十八、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重点掌握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他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进入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投资解决。

十九、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平衡增长理论。

二十、发展中国家初始发展阶段的主要来源是农业剩余储蓄与资本形成,国内储蓄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政府储蓄、家庭储蓄、企业储蓄。

政府储蓄=政府收入—政府支出。

税收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税收的增多是否能够说明经济增长。

政府的强制性措施一般采取价格调控和通货膨胀两种。

二十一、金融深化由肖和麦金农两位教授提出,麦金农提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问题,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肖提出的金融浅化(即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小、品种少、期限种类少)、金融资产与国民收入之比不合理、利率不能准确地反映投资替代消费的机会等,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

金融抑制指金融抑制的结果,它压低了国内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从而使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

二十二、汤普逊人口转变理论: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数量相对稳定;死亡率迅速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很高,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出生率开始下降并趋近于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发展中国家部分与发达国家一样,另一部分仍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二十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主要掌握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理论,所谓“人口陷阱”是指,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长都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最终又退回到原来的最低水平。

这一理论认为,人口陷阱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止不前的根本原因。

发展中国家要解决人均收入停滞不前的状况,就必须千方百计从陷阱中跳出来。

为此,就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从而使总收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大大地超过人口增长的速度。

这一理论主要使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长期处于低下的水平,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本身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这人口陷阱,这是人口过渡增长的结果。

二十四、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

舒尔茨提出形成人力资本的五个途径: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在职培训;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非企业组织的成人在职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这一理论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是扩大了资本含义,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资本总是有形的、物质的观点;二是对现代经济增长作出了新的解释。

二十五、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一般高于发达国家;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率是不同的;从收益率上来看,个人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社会的收益率。

二十六、教育基本状况及问题:教育支出增加迅速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教育资金分配的不合理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智力外流现象严重;教育与实际需要严重背离。

二十七、爱德华兹的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公开失业包括自愿与非自愿;就业不足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劳动者愿意劳动的时间;形式上有工作,但未充分利用,包括伪装失业、过早退休、隐蔽失业;健康受损,劳动者因伤病无法选择就业;非生产性劳动,因缺少其他补充性物质材料,致使劳动效率低下。

二十八、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流动资源二十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1、荷兰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或者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

2、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当发展中国家以丰富资源为基础发展资源加工工业时,要注意利用这些加工工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关系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以扩大整个工业基础,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与劳动、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及有技术水平决定的配黑比例有关;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程度由轻到重,当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即达到某个临界点,人均收入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由重变轻。

三十、麦多斯提出了增长极限理论(零增长理论),其提出的模型也被称为世界末日模型,论证了人口、资本、十五、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间的关系三十一、可持续发展:满足当前需要而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有公平性、可持续发展性、共同性三大原则。

三十二、技术进步狭义: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所形成的物质改造能力、劳动经验、知识和操作的技巧(硬技术)广义:产出增长中扣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的作用之后,所有其他因素作用的总和,决策、管理方法以及资源配置方式(软技术)三十三、技术进步类型分为希克斯和哈罗德两类希克斯中型技术进步:资本—劳动比率K/L一定时,使资本边际生产力对劳动边际生产力比率保持不变的技术进步其中如果资本边际产量的提高大于劳动边际产量的提高,这意味着资本的分配份额相对提高,这就是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如果劳动边际产量增加高于资本边际产量的增加,提高了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这被成为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

三十四、技术进步的途径:本国的研究和开发;技术引进;干中学;人力资本投资。

它对发展中国家有三个方面的意义:能够大量节约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成本;能够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有利于培养本国的人才。

但长期依赖技术引进反而会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始终是处于不利地位。

三十五、中间技术: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

侧重考虑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应发展中国家实际发展水平的技术。

劳动密集型产业。

实用技术论:在确定技术选额标准时,不仅考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而且将技术选择与社会物质文化全面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主张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因时因地选择和开发适用技术三十六、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所产生的三个前提: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两部门——资本主义与非资本主义部门;不变的工资水平。

刘易斯拐点:只要经济中存在剩余劳动力,现代部门的增长和就业就会继续下去,直到所有剩余劳动力都被吸收到现代部门,一旦经济中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现代部门的经济增长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会拉动工资上升(ss’),劳动的供给曲线上升,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不存在时,劳动的供给曲线水平状态向右上方倾斜的这一点(s点),即刘易斯拐点。

二元结构的概念:发展中国家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并存迈因特的二元组织结构论中国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多重、二元性三十七、农业的四大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三大功能:农业的技术地位保障国家安全;生态环保作用;?化功能三十八、舒尔茨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