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联巧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喜爱对联,收集对联的兴趣。
2、感受语文的趣味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师:1宣纸写一副对联和对联的特点粘贴在卡纸上。
2教师自制课件。
3选36个学生,分好组,编号位置。
4事先唱一唱笠翁对韵。
学生:1布置学生搜集职业对联写在图画本的一张纸上;2准备语文书、草稿本、搜集的对联。
教学过程:一:1我们来拍手读《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jì)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yào)斗(dǒu)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shù)旅;三冬江上,漫漫朔(shuò)雪冷渔翁。
过渡:看对对子,既可以对意思相反的、相近的,也可以对相同类型的词。
3我们也来对对子,怎样?一个字:红对()闲对()两个字沉着对(慌张)凶恶对(善良)三个字定心丸——(迷魂汤)打圆场——(和稀泥)四个字:百花齐放——(万木争荣)细雨绵绵——(瓢泼大雨)对子就包含在我们的对联中。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贴《趣联巧对》】二、新课《趣联巧对》引入:孩子们,我们习以为常的对联可谓历史悠久,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用对联来游戏,比赛,借此施展自己的才学。
接下来,让我们进行一次时光之旅,来到大明王朝的江南,去看看大才子唐伯虎与祝枝山之间的一段故事吧!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56页。
自读第一则短文,完成以下要求:(默读)(一)第一则故事1、出示要求。
(1)自读第一则短文,找出其中的一副对联,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想一想,上联和下联之间有什么联系?(3)这副对联的趣味在什么地方?(2分钟)2交流:(1)你找到了什么对联?(指名回答)这个多音字“扇”,作名词时读“扇shàn”,作动词时读“扇”shān,在这儿该怎么读呢?。
(纠正多音字)风扇(shàn)扇(shān)风,风出扇(shàn),扇(shàn)动风生。
读的时候还要注意节奏哦!【显示节奏】听老师读一遍。
(非常有感情和节奏,并加上动作)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shàn)扇(shān)风,风出扇(shàn),扇(shàn)动风生。
全班来表演读一遍。
AB大组表演读,分别读上联和下联。
(2)孩子们,上联和下联之间比较对照,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字数相等)(3)对联讲究对应,水车对应什么?都是什么词?“车”对应什么?是什么词?“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呢?所以对联要求相同位置的词性相同。
(板书:词性对应)(4)看看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止”,几声?三声,三声和四声相当于古代的“仄声”(屏)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生”,几声?一声,一声和二声相当于古语里的“平声”。
(屏)在对联里,上下联要求平仄和谐【贴平仄和谐】(5)水车和风扇有联系吗?水车转动时运输水,风扇摇动时产生风,内容相关。
【贴内容相关)】小结:对联上下联要求“字数相同、词性对应、平仄和谐、内容相关”。
6对联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体裁精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使用方便,往往还因为它独特的趣味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看看这副对联的趣味在哪儿?仔细观察上联。
(出示上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前一个分句末尾的字,正好是后一个分句开头的字。
看“水”“车”【显示带点】再看下联哪个字相连?【出示: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哪个字相同?“风、扇”小结:像这种形式的对联,我们称作“顶针联”7、补充对联:看这两副顶针对联,有的字被墨团弄脏了,猜猜看弄脏的字是什么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回答后学生不再读了)一心守道()无穷,()中有乐万事随缘()有份,()外无求山羊上(),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没水牛腰8我们以前学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回文联】我们还学过“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这是:叠字联】(二)第二则故事引:告别了两位大才子,让我们再次进入时光隧道,这次能穿越到哪儿呢?看,来到了清朝王宫,【出示宫殿】那里正举行一场有趣的千叟宴会,我们将见证一副精彩对联的诞生。
请看书上第二则故事。
完成以下问题:(默读)(1)自读故事,找出其中的对联,认真地读一读。
(2)想想,上联和下联表示多少岁?是怎么得来的?(3)这副对联巧在什么地方?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对联?【读完后出示: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对联还要注意读出节奏。
听老师读。
AB两大组扮演两个角色来读一读。
3、上联和下联分别表示多少岁呢?(全班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60×2+3×7=?70×2+1=?4、这副对联巧吗?(对联巧妙地将“141”这个数字隐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数字的文字中,因此称这副对联是绝妙的“数字对联”。
)5、故事中的老者很喜欢这副对联,想贴在自家的大门上,谁来贴一贴?【出示预先写好的对联让学生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贴错了再提示大家纠正)我们的祖先写字读书时习惯从右到左。
所以上联应该在右边。
6孩子们,花甲指多少岁?(60岁)古稀呢?(70岁)那你还知道哪些整十岁年龄的别称?10岁(幼学)20岁(弱冠)30岁(而立)40岁(不惑)50岁(知命)60岁(花甲)70岁(古稀)80岁(杖朝)师:真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1)看,我们就可以这样介绍自己的年龄了。
你多大了?(10)我可以说你是“幼学之年”。
你呢?(指伍艺琳11岁)我可以说你的年龄为幼学之年,增加一度春秋。
(2)老师今年39岁,你也这样来介绍一下老师,行吗?(而立之年,更多三三岁月)8故事还没结束:这时一位老人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夫今年127岁,恳请陛下以老臣年岁为题,再出一联,如何?”孩子们,我们来帮帮乾隆皇帝吧!(知命)重逢,增加(三九)岁月。
(花甲)双庆,更多(七度)春秋。
三、郭沫若对对联是啊,对联对得好,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带来幸运。
郭沫若是我国的一个大文学家,不过,小时候的郭沫若可调皮了。
【出示私塾图片】郭沫若进私塾念书时,一天午间,郭沫若和几个顽皮的同窗抽空跑出去,偷吃了附近寺庙里的桃子。
和尚知是私塾里的淘气学生所为,便向先生告了状。
在追问无果的情况下,先生改变了策略,他出了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出示】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对下联呢?(用笔写一写,怎样?)谁来说说你写的下联。
(4个)很不错,你们都是郭沫若的高材生。
那你想不想知道当时的郭沫若是怎样对的呢?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攀桂步蟾宫”啥意思?(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比如考取状元)从“必定有我”,你读出了什么?(郭沫若远大的志向)小小年纪的郭沫若竟有如此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抱负,先生当然非常高兴,于是就赦免了这些孩子们。
四、职业对联送对人1孩子们,你搜集了哪些职业对联,我们来想想你的对联送给谁合适呢?血汗挥洒育桃李,花果芬芳谢园丁。
——教师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有知音;——音乐家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理发师走遍万里河山,搜尽奇异美景。
——摄影师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医生五、结束语,推荐阅读。
孩子们,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雅俗共赏,文人雅士对对联更是情有独钟。
它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或寓意吉祥,或警世醒人,或意境悠远,或诙谐成趣,更与书法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极具艺术价值。
同学们不妨读一读《中华对联大全》。
“(师)悠悠楹联情,(生)丝丝沁我意;漫漫学海路,步步促我行。
”希望我们将对对联的喜爱之情落实到行动,将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趣联巧对内容相关4月22日四年级六班试上后同事们的宝贵建议:1两首对联后总结对联特点。
穆昌荣2最后两则故事取消。
3猜职业对联时创造情境,如:对联贴错了地方。
4职业对联要展示给学生看,看过后才好猜。
5自己说多了,读多了。
6阅读要求可以让学生默读,免得浪费时间。
7不要中途突然带动学生读,可以事先范读。
8贴对联的环节居然搞丢了。
9录制视频后,自己看看需要剪切哪些地方?李杨:1不要再重复一遍学生说的话。
2年龄那儿内容多了。
3郭沫若的故事可作为欣赏。
4和学生交谈身子不要弯下去。
5写年龄对联可作为机动时间。
可能用的着的对联: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游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2018年度相同的内容秦丽侠市优李凌市优杨天月市优张帆市优纪(jǐ)晓岚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孤掌难鸣,五指三长两短。
回文联斗鸡山上_________龙隐洞中_________对联是诗歌里的对偶句,又称为“粘贴的诗句”对联可以对意思相反的词,也可以对意思想近的词。
唐伯虎、祝枝山、纪晓岚天生就能对出这样的对联吗?最后老师阐述插入古琴的音乐。